海岳明珠(秦皇岛博物馆)

黑风夜话吖 2024-08-22 10:05:25
海岳明珠(秦皇岛博物馆)

秦皇岛博物馆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一首先秦古歌,唱自伯夷、叔齐兄弟,两位老人为了心中的那份坚守,或者说是固执,在首阳山上靠挖野菜维持生命,可天下宗周,野菜也是有主人的,老人无奈之下哀歌一曲,为历史留下一声叹息。

海岳明珠

伯夷叔齐

采薇老人成了秦皇岛人文历史的开端,他们的家乡孤竹国位于今天的冀东、辽西,当时是商王的诸侯国,其中心位置在卢龙一带,卢龙是秦皇岛的市辖县,秦皇岛博物馆的文化长廊因采薇老人而拉开帷幕。

乳钉纹铜簋(商)

孤竹一脉,因西周的崛起而北迁辽西,冀东故地让给周王的诸侯国燕,随着国势衰微,孤竹不得不依附从西域远来的山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所谓的夷就是当时的非华夏族类,具体说来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据《史记》记载,“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和山戎一起被打败的还有孤竹,孤竹国,存续近千年,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秦皇岛博物馆

燕国在孤竹旧地设辽西郡。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秦国开启了统一模式,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都蓟城,燕王逃至辽东,四年后,秦军追击,燕国灭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三十六郡,这片依山襟海之地属辽西郡。

秦皇东巡

《碣石门辞》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来到渤海之滨,刻石垂著,是谓《碣石门辞》。他东望大海,见山在海上,连云缥缈,遂遣方士求仙入海。据说海上的仙山就是海港区的东山,当时和陆地还有一段距离。秦皇岛地名的由来与此有关。

秦始皇行宫(影像)

汉武帝完善中央集权,在全国置十三刺史部,秦皇求仙地隶属幽州。魏武挥鞭,劳师远征,北灭乌桓,东临碣石。曹操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数百里的海滩到处可见秋涛拍岸,日月星辰似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他面向东方浮想联翩,放声唱出极其感人的大海之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为山海之地留下了永恒的经典。

原始青瓷壶(汉)

铺首衔环弦纹铜壶(东汉末)

幽燕古道成为一条百战走廊,五胡南来,隋唐北往,金戈铁马,飞矢鸣镝。“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隋文帝在今秦皇岛抚宁区设临榆关,集关驿功能为一体,“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隋唐北征高丽皆出榆关,这里成为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战略要地,为促进边远地区与华夏中心的向心合力起到桥梁的作用。

秦皇岛博物馆

晚唐五代,战乱纷起,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随后演变成宋辽对峙百余年的大南北朝局面,秦皇岛所在地长期被辽、金统治。昌黎的标志性建筑源影寺塔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源影寺塔(影像)

半绿釉花饰葵口小瓷盘(辽金)

磁州窑白釉黑花四系瓶(金)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达、常遇春北伐蒙元,一年后攻占元大都,燕云十六州回到汉族政权手中,徐达在今山海关置山海卫,榆关的关防功能移至山海关。山海关成为扼守华北、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塞,是明长城东端最重要的关隘,徐达、戚继光的名将风采使“天下第一关”声名远扬。

戚继光

石砲

山海之关系安危,1644年的石河大战见证了明清易鼎,长城的防御功能弱化了,但长城的精神力量永世长存。

景泰蓝太平有象(清乾隆)

景泰蓝太平有象(清乾隆)

麻姑献寿汉白玉石雕(清)

红釉窑变天球瓶(清)

哥窑铁花龙纹瓶(清)

津榆犁春,晚清建港,秦皇岛港开始了近代工业发展的步伐,而与之配合的北戴河因碧海金沙而成为中国近现代旅游业的摇篮。天开海岳,地育明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秦皇岛正续写着新的篇章。

秦皇岛博物馆

0 阅读:0
黑风夜话吖

黑风夜话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