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杀了六位开国功臣,你知道都是谁吗

伍书逸阿 2025-02-20 15:26:26

在古代,有一种高危职业叫作“开国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在一众皇帝中做得最绝的当数刘邦和朱元璋。尤其是朱元璋,经过明初四大案的洗礼,那些开国功臣十不存一,得以善终者寥寥无几。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备受盛赞的唐太宗李世民其实也杀过开国功臣,而且还不止一个,而是六个。

这六个人中,四个是自寻死路,另外两个则是被冤枉的。看样子,李世民也没有人们传言得那么英明神武嘛。

那么,这六个开国功臣分别是谁?那被冤枉的两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四个自寻死路的功臣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侯君集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世民没有丝毫对不起他的地方,反而是侯君集辜负了李世民的信任。

侯君集此人很早就加入了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凭借功绩,侯君集逐渐得到李世民的赏识,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一。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侯君集负责率军控制住皇帝李渊以及朝臣。这才是玄武门之变中最关键的一步,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侯君集的信任。

事后,侯君集与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被定为首功,李世民封他为左卫将军、潞国公,后来更是升任兵部尚书,参与朝廷大事的决断。

侯君集后来又屡立奇功,先后参与了讨伐吐谷浑和攻灭高昌的战斗,斩获颇丰。尤其是攻灭高昌的战斗,侯君集乃是军中主帅,功劳自然是最大的。

侯君集这人打仗那是一把好手,但是他有个毛病,就是做事有时候全凭心情,而且不经过脑子。

他在攻灭高昌后,一时兴起,就将一些无辜之人给发配了。在清理高昌国的财宝时,因为眼馋,就拿了一些。

他其实拿的也不算多,他就是想回去给自家老婆孩子带点“纪念品”,这在当时也算不了什么大事。可问题是,他下面的人上行下效,也跟着拿。到最后,高昌国的财宝凭空“消失”了一大半。

这下问题就严重了,李世民一查:原来是你小子搞的鬼?

于是下旨将侯君集下狱。不过很快就因为侯君集的功绩,将他给放了出来。

李世民这么做只是想做做样子,他不惩罚下侯君集,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那就全乱套了。

但是侯君集不这么认为,他因为此事将李世民给记恨上了。

恰好当时太子李承乾因为太子之位受到威胁,想要效仿李世民,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在李承乾的刻意笼络下,二人很快就结为盟友,打算一起谋反。

但是他们太小看李世民了,李世民可不是李渊,一点也不糊涂。李世民很快就发现了二人的阴谋,于是下旨将二人拿下。

李世民其实是想放侯君集一马的,毕竟君臣一场,当年又一起出生入死过,还是有感情的。可惜群臣极力反对,加上侯君集犯的是“十恶不赦之罪”,最后李世民忍痛赐死侯君集,但是放过了他的妻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说完了侯君集,我们再来说说张亮。注意,此张亮非彼张亮,他可不卖麻辣烫。

张亮追随李世民的时间要比侯君集晚,张亮原本是瓦岗寨出身,后来归附李唐后,才在李世民麾下效力的。

张亮虽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他为李世民做的贡献可不少。

张亮之所以没能参加玄武门之变,主要是被李世民派去做一件大事。

随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不断激化,李世民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李建成的根基在长安城,而李世民的根基在洛阳。身处长安城的李世民处处受到李建成的压制。

就在此时,张亮临危受命,他来到洛阳,秘密结交山东豪杰。万一情况不妙,就干脆起兵,和李建成来个鱼死网破。

虽然他做事十分小心,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李元吉一直派人盯着他。李元吉和李建成是一伙的,这事情自然捅到了皇帝李渊面前。

李渊将张亮下狱,严加审问。张亮硬是挺了过来,将一切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这才保住了李世民。而张亮则被送回洛阳,软禁了起来。

而没过多久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他自然无缘参加了。

后来侯君集谋逆,曾经想要拉张亮下水。张亮反手就将此事告诉了李世民。这才导致了侯君集的死。

从这两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张亮对李世民那是忠心耿耿。而李世民在登基后,自然重用张亮,不仅加官晋爵,更是封赏无数。

可惜等张亮年纪大了之后,开始犯糊涂了。晚年的张亮宠信术士,竟然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结果被这群人一忽悠,竟然萌生了自己当皇帝的念头。更荒谬的是,他还觉得这一切都是天意。

于是乎,张亮开始以收养义子的名义招募私兵。然后离谱的事情就出现了,别人收义子,一般也就三五个,张亮这边直接批量收义子,一共收了500多个义子。不知道他有没有打破世界纪录。

就他这么折腾,怎么可能瞒得过李世民?最终张亮被朝廷的大军讨伐。

相较于前面两位,这罗艺的死倒还算情有可原。

罗艺这人在隋唐时期可谓是举足轻重之人。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罗艺也选择称霸一方,据有幽、营二州。不过罗艺这人没有太大的野心,他想要的无非是家人的安全以及荣华富贵。

面对众多势力伸来的橄榄枝,罗艺最终选择了归附李唐。

罗艺这相当于是入股李唐的,因此待遇自然和其他人不一样。唐高祖李渊封他为燕王,让他继续统帅麾下大军。

当时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在明争暗斗,李建成知道自己的短板在于军队上。因此对于罗艺这个新人那可是大加笼络。面对太子的善意,罗艺没有拒绝的理由。就这样,罗艺成了李建成的盟友。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罗艺因为领军在外,这才给了李世民机会。事后,罗艺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被李世民清算。

在患得患失了几年后,罗艺最终选择了起兵谋反。不过此时李世民已经坐稳了皇位,面对朝廷的大军,罗艺根本没有胜算,最终被李世民给处死。

李孝常这人,一看名字就知道他是李唐宗室。

他的父亲李圆通乃是隋朝大将,深受隋炀帝器重。而李孝常也因此得以授予华阴县令一职。

李孝常此人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他只做了一件小事,却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渊起兵后,最大的难题不是兵马不足,而是粮草跟不上消耗。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唐的军队都是走走停停。

尤其是抵达黄河沿岸后,李唐大军迟迟不敢渡河进入关中地区。

恰好就在此时,李孝常找到李渊,主动献出手中的永丰仓。这才解了李渊的燃眉之急。

因为李孝常,使得李渊得以据有关中地区,并且拿下长安。同时也断绝了隋炀帝西归的希望。此事又间接导致了随行禁军对隋炀帝的不满,这才有了宇文化及弑君。

李渊称帝后,自然没有亏待李孝常,封其为上柱国、义安郡王,尊崇无比。

来吧,李孝常应该安享荣华富贵才对。可惜他这人本事不大,但是野心不小。当他看到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后,竟然萌生了“李世民可以,我也可以”的妄念。

于是他联合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统军元弘善、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滑州都督杜才干等人,密谋谋反。

可惜李孝常志大才疏,而他的队友也都不那么靠谱。他们的叛乱刚开始,就被朝廷迅速平定。李孝常也被李世民给赐死。

说完了自寻死路的几位功臣,我们再来说说死得冤枉的两位功臣。

首当其冲的便是李君羡,之所以先说他,自然是因为他太冤枉了,简直是遭遇无妄之灾。

李世民晚年,民间突然开始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传言。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忧心忡忡,于是叫来太史令李淳风,让他设法帮自己找到这位“女主武王”。

李淳风是历史上有名的相士,自然本事非比寻常。李淳风夜观天象,告诉李世民,这“女主武王”就在宫中。但是具体是谁,他不能说。毕竟“天机不可泄露”。

李世民虽然感到无奈,但是也无能为力。毕竟这些相士一向神神道道的,不能说的事情,他们一个字也不会说的,威逼利诱也没用。于是他只能自己暗中寻找。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女主武王”指的正是武则天,而武则天此时就在李世民宫中。不过李君羡比较倒霉,硬是替武则天挡了刀。有一次,李世民在宫中设宴,在座的都是以前跟着李世民的武将,李君羡也在其中。

酒过三巡后,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让在座之人都说说自己的小名。不得不说,古人起的小名可谓是千奇百怪,在座之人时不时哄堂大笑。轮到李君羡了,他墨迹了半天才说道:“臣的小名叫五娘子。”

其他人都顾着哈哈大笑,但是李世民闻言却打了一个激灵。他突然意识到,也许这“女主武王”指的正是李君羡。

“五娘子”可以解释“女主”,至于武王就更好解释了。李君羡乃是玄武门守将、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而且他还是武安人。这里面带“武”字的多了去了。

至于李淳风说“女主武王”在宫中,玄武门守将虽然是在皇宫门口,但是也算宫中不是?

于是李世民认定,这李君羡正是他要找之人。为了李唐的江山,李世民后来找了个借口将李君羡给赐死了。

李君羡啥事都没做,就落得如此下场,绝对算无妄之灾。

刘洎原本是萧铣的部将,这萧铣虽然名气不大,但也是一方诸侯。刘洎也是一员猛将,曾经率领大军接连攻下五十余座城池。

萧铣死后,刘洎选择献上手中大片城池归附李唐。他也因为此功绩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李世民登基后,刘洎更是升任宰相。

刘洎身居高位,但是却不是关陇集团的人,因此就被关陇集团的人给惦记上了。

李世民在征高句丽返回途中,偶感风寒,卧床不起。褚遂良趁机告诉李世民:“陛下刚生病,刘洎就在外面嚷囔着要做霍光、伊尹,不可不防呀!”

褚遂良可是李世民的心腹,加上李世民已到暮年,最担心的就是太子的事情。此时听到褚遂良的“谗言”,竟然信以为真,直接下旨将刘洎给赐死。

除开前面几个自寻死路的功臣不说,李君羡和刘洎的死绝对是李世民人生上的败笔。想不到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也有犯糊涂的时候。

当然,和刘邦、朱元璋比起来,李世民做得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毕竟那些追随他的功臣们大多得以善终。虽然李世民有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他依然算得上是千古一帝。

1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