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一个宁静小县城里,60 岁的陈大爷过着简单而又规律的生活。陈大爷是个地地道道的 “老山西”,对面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家,一日三餐基本上都离不开面食。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浇上浓郁的卤汁,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中午,香喷喷的手擀面,搭配自家腌制的小菜,吃得酣畅淋漓;晚上,再蒸上几个松软的馒头,就着炒菜,那滋味别提多满足了。这样的饮食习惯,陈大爷已经保持了几十年,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 50 岁左右开始,陈大爷就经常感觉口渴。可老家的气候本就干燥,风一吹,嘴唇总是干巴巴的,所以他也没太在意,依旧大口吃着面食,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在他心里,口渴不过是天气干燥的正常反应,和自己的生活习惯没啥关系。
一个月前的普通一天,陈大爷的口渴症状突然变得严重起来。他不停地喝水,杯子不离手,喝下去的水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可嗓子里还是像着了火一样,干渴难耐。陈大爷还以为是老伴做饭时盐放多了,嘟囔了几句,便没再放在心上。毕竟,在他看来,这只是个小问题,过两天自然就好了。
然而,一周后的一天,陈大爷正准备起身去院子里晒太阳,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倒去,“砰” 的一声摔倒在地。家里人听到声响,赶忙跑过来查看,只见陈大爷脸色苍白,眼神有些迷离。大家都吓坏了,扶着陈大爷坐下,可他却显得精神淡漠,没什么力气说话,不一会儿竟然开始嗜睡,怎么叫都不太清醒。
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妙,手忙脚乱地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救护车呼啸而至,将陈大爷紧急送往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在急诊室里,医生迅速为陈大爷做了检查,查随机血糖时,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 陈大爷的血糖竟然高达 35mmol/L,远远超过了 11.1mmol/L 的正常随机血糖最高值。
医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在急诊病房对陈大爷进行大量的输液治疗等抢救措施。那一夜,对于陈大爷的家人来说,格外漫长。他们守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终于,在第二天中午,经过医生们的不懈努力,陈大爷的血糖逐渐稳定在了 14mmol/L 左右。
医生告诉陈大爷的家属,陈大爷昏迷是二型糖尿病并发了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所导致的。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由于血糖过高、渗透压过高,导致机体脱水严重,进而造成昏迷,在临床中,它号称内分泌病房的 “头号杀手”。因为发病隐匿等原因,死亡率高达 70%。陈大爷能逃过这一劫,一是发现得还算及时,二是他平时身体底子不错,这才幸运地脱离了危险。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大爷辗转于急诊、内分泌、肾内科等多个病房。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他的血糖终于重新回到了正常范围内。出院前,医生对陈大爷进行了健康教育,其中特别提到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面条。
这可让陈大爷犯了难,他吃了一辈子白面,突然被告知不能再吃,心里别提多不适应了。但一想到自己刚从急诊抢救回来,命悬一线的滋味可不好受,陈大爷还是决定按照医生所说,把主食换成了白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一方面它有助于补充能量和必备的营养素,另一方面又容易升高血糖。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主食到底是选择吃面好,还是选择吃米好呢?
米和面,血糖反应大不同
不管是米饭,还是面食,都属于三大营养物质中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类物质,这类物质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也是最容易使血糖升高的一类食物。为了更直观地比较米和面升高血糖的程度,我们可以引入一个重要的数据 —— 血糖生成指数(GI)。血糖生成指数反映了人体进食某种食物后体内血糖升高的情况,GI 值越高,进食该食物后的血糖升高程度也就越高。
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是 100,而白馒头、白面包等面食的 GI 值为 88,白米饭的 GI 值是 83。从这些数据对比来看,米饭和面食都能使血糖明显增高。但对血糖的影响不能仅仅只看血糖生成指数,还得考虑米和面的做法、每顿饭的食用量以及它们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方法。
就拿食用量来说,在饭量相同的情况下,一顿饭吃下去的面条往往会比米饭更多。吃米饭时,人们一般都会搭配丰富的菜肴,除了米饭,还会吃下很多蔬菜、肉、鱼、蛋、豆制品等其他食物。而吃面条时,很多人常常会吃下一大碗面条,再配上很少的小菜或卤子。这样一来,吃面条往往会比吃米饭更易升高血糖。想象一下,陈大爷以前吃面条的时候,常常是一大碗下肚,再随便夹几筷子小菜,这样的饮食方式,无疑会让血糖迅速上升。
米饭和面食的加工精度以及做法同样也会影响实际的血糖反应。比如糙米,它的实际 GI 值就会比精米要低一些。这是因为糙米在消化道中的消化与吸收更差,消化吸收得少了,最终转化为人体血糖的部分也就少了。就好比糙米是一颗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小种子”,身体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消化它,而精米则像是已经被部分拆解的 “半成品”,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
除了加工精细程度,米饭和面食的做法也会影响实际的血糖生成指数。白米饭和白米粥对于血糖的影响就完全不同,相比于白米饭,白米粥的 GI 值甚至要高于白面包和白馒头等面食。这是因为米粥相比于米饭会更加稀和烂一些,尤其是精米煮出的米粥,非常容易消化,更易消化吸收也就意味着更易升高血糖。陈大爷要是煮了一锅精米熬成的白米粥,咕噜咕噜喝上一大碗,血糖肯定会迅速攀升。
除了要关注餐后血糖升高情况,还需要关注餐后反跳性低血糖的情况是否会出现。白米饭和白馒头一般不会造成餐后血糖高峰落下后的反跳性低血糖,可能会造成低血糖的食物是糯米食物,尤其是糯米粥。这类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幅度都非常大,相应的血糖降下的速度也更快,也就更容易造成餐后一段时间的低血糖了。想象一下,陈大爷要是吃了一碗糯米粥,饭后不久可能就会感觉头晕、心慌、乏力,这就是低血糖在作祟。
介绍完米和面在血糖反应方面的差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米饭作为主食相对来说产生的血糖反应更低,更有利于稳定血糖。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就一定不能吃面食,比如面条、面包等食物也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应该在保证血糖平稳的前提下适量地吃。不论是吃米还是吃面,只要适度适量,都是比较安全的。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安全吃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疗法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虽然米饭的 GI 低于馒头,但不能因此每天都只吃米饭,不吃其他任何主食。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也不同,如果为了不升血糖而只吃某几种食物,反而会因为营养不良加重病情。所以,吃米还是吃面这个问题,重点不在于吃哪个更安全,而是要注意做法正确、搭配适当并且适量食用。
正确做法:粗粮来帮忙
前面提到,在稳定和控制血糖方面,糙米优于精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多吃一些糙米更有利于稳定血糖,有助于控制病情。粗粮、谷物等杂粮与糙米类似,适量混入米和面中,可以引起更低程度的血糖反应,有助于控制血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选择的谷物应该是全谷物,而非精制谷物。全谷物内完整地保留了谷皮、胚芽等,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就像全麦面包,吃起来口感扎实,麦香浓郁,它保留了小麦的全部营养,比普通白面包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除了在原料上选择全谷物,烹饪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食物引起的血糖反应。对于米饭与面条来说,煮的时间越长、越是稀烂就越容易消化吸收,也就越容易升糖。比如米粥的 GI 是要高于米饭的。如果陈大爷胃肠道功能尚可,消化好,可以适当减少烹饪米饭或面食的时间,让食物煮得不那么烂,这样也有助于减慢血糖上升的幅度和速度,稳定血糖。想象一下,陈大爷煮米饭时,把时间稍微缩短一点,煮出来的米饭颗粒饱满,富有嚼劲,这样的米饭吃下去,血糖上升的速度就会相对慢一些。
适当搭配:营养均衡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与其他人一样,都需要补充一定量的其他营养物质,如矿物质、维生素等,甚至会比正常人所需要的更多。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食物要多样,应该避免挑食。每顿饭除了米或面作为主食以外,最好都能清淡一些、荤素搭配,并且也要适当吃一些鱼、蛋、奶等食物。可以选择一些升糖低的食物,并非一点都不能吃。
一日三餐能够按时吃是最好的。人体的生物钟是有节律的,每天规律吃饭、适量吃饭有助于机体适应当前的生活节奏,对于胰岛素等激素的内分泌也有很大的帮助。陈大爷以前的饮食习惯虽然以面食为主,但要是能按时吃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身体的负担。
在三餐以外,糖尿病人也应该多喝水,并且也可以吃一些水果。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多尿的症状,这可能会造成一些患者走进糖尿病应该少喝水以避免多尿的误区,这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多尿并不是因为水喝多了造成的,而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体内渗透压升高,造成脱水,才导致了多尿。糖尿病患者反而应该多喝水,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代谢,可以加速体内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更有利于缓解病情。
水果可以补充水分、维生素、矿物质,虽然水果能够升糖,但是水果中的糖类物质是果糖等天然的糖分物质,并且含量相对较低,对于血糖的影响并不大,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陈大爷要是想吃水果,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吃一些低糖的水果,如苹果、柚子等,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
陈大爷的经历就像一个警钟,提醒着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以及潜在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饮食选择对于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主食的选择上,了解米和面的血糖反应差异,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