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鼻子不通气的事儿。
你知道吗?有相当多鼻子不通气、西医诊断为鼻甲肥厚的患者,他们的问题,关键在于气虚。
来看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你会感触良多的。
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26岁,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一年,持续鼻塞。
什么时候严重呢?关键是夜里。一到晚上,好家伙,那鼻涕就开始流啊,色白而质稠。量虽然不大,但是黏黏糊糊,鼻子完全不通气。
到医院去看,发现双下鼻甲肥厚肿胀,鼻黏膜淡红。
后来,这个人就求治中医。
找的是谁呢?是王德鉴。王老前辈是广东中医界,在耳鼻喉科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你要是感兴趣,就上网查阅他的学术生平。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舌淡苔白,面色白,细问得知,患者容易感冒。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王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黄芪25克,白术、升麻、红花、防风各10克,苍耳子、辛夷、白芷、泽泻各12克,茯苓、麦冬各15克,一共开5剂。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鼻涕减少,色淡了,而且夜里鼻塞之感大大缓解。
这时候,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最终患者诸证悉平,夜里睡眠正常,持续一年的鼻塞之苦,宣告解除。
这里头是怎么一番道理呢?
方才我说了,很多时候,鼻子不通气,就要考虑气虚。
为什么呀?因为鼻子,那是肺之所系。肺,主气,是生成宗气、输布气血的动力源。如果一个人气虚,那你说,他的肺窍能正常开启吗?肯定不能。这就好比你没有力气,无法把门推开,一样。
你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他脉象细,舌淡苔白,容易感冒,面色白,这一看就知道,是脾肺气虚,对不对?鼻涕色白,说明没有热象。
脾主运化,肺主输布。脾肺气虚,则津液运化输布失常。于是,就有了痰,堵在鼻窍,就形成了大鼻涕。
同时,因为脾肺气虚,患者体表的卫气就不足。卫气不足,他当然容易感冒。一旦感冒,肺气更为不利,所以肺窍更是不通畅、流鼻涕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关键在于补脾肺之气。同时,开通鼻窍。
你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黄芪25克,白术、升麻、红花、防风各10克,苍耳子、辛夷、白芷、泽泻各12克,茯苓、麦冬各15克,一共开5剂。
这里,黄芪、白术、防风,取玉屏风散之意,健脾肺之气。升麻,提升中气。
茯苓、泽泻,配合白术和黄芪来健脾。
在这个基础上,用苍耳子、辛夷和白芷三味药来开通鼻窍。这是取苍耳子散的意思。
红花活血化瘀,辅助开窍。麦冬,养阴,可以制衡诸药的辛燥之性。
所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用方经验。它是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的联合应用。
生活中,鼻子不通气,证属脾肺气虚的人,有很多。文老师觉得,我们有必要从脾肺气虚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它的病因。医案里这个症状,很普遍。有类似困扰的人,应该主动到中医院看看,争取规范用药,早日治疗。尤其是平素爱感冒,一感冒就鼻子不通气,症状持续好久而不见改善的人,更要多加留意。
总之,鼻子,是用来通气的。它和我们这一身的气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脾肺气虚了,鼻子很可能率先做出反应。这是基本的中医常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未诉衷情
呵呵😄
杨道生
纯系瞎胡扯,没用的
哇塞
感谢老师分享这么好的文章
coco
医生讲的非常好,
凤尾竹
嘿嘿
好事连连
有那位好心人帮我分析一下我老婆病例,舌谈有点齿痕,脉沉细而数,脉跳有108次。还带耳呜。有那位好心人帮我分析一下,谢谢!
湿土
解释到位[点赞]
凤尾竹
[呲牙笑][呲牙笑][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鸿吉
大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