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贴:大单元学程案怎么写?

教哥王红顺 2024-10-30 03:14:28
大单元学程案怎么写? 一、相关术语解读 1、课标颁布前、课标出台、课标修订术语迭代变化 1)双基教学(重在育分)——三维目标教学(重在育能)——素养教学(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重在育人) 2) 传统课堂(低效)——高效课堂(知识学习高效)——高品质课堂(高价值课堂)(高价值、高效率) 3)课时教案——课时导学案——单元学程案 4)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是知识点,高品质课堂是围绕单元大概念进行探究运用。 2、课堂教学相关术语的迭代变化 1)碎片化的课时教学——整合的群文教学(内容大单元教学)——素养立意的大概念背景下的单元教学——大单元学习 2)双基的教学目标(育分)——三维的学习目标(育能)——素养的学养目标(育人) 3)教学设计——学程设计——学习设计 4)知识逻辑——生活逻辑——学习逻辑 5)课堂小结——课堂整理——课堂内化与关联 6)课时作业设计——大单元作业设计 3、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之间逻辑关系 教育目的(立德树人)——义务教育育人目标(三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课程方案)——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综合核心素养分解)(新课标)——大概念提炼与理解(学科大概念、跨学科大概念)——结构化内容处理、整合(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立意大、教学单位大、任务、项目大)——学为中心课堂——大概念理解的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为特征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实践活动)——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一致性——素养培育的重在关联转化的学后反思——非良构问题解决的大概念创新运用的远迁移(新课堂)——符合学业质量标准的单元评估反馈(新评价)。 总之,逻辑链条是: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大单元教学)——新评价(新考试)。 二、回答一线教师的两个疑问 1、为什么要倡导大单元教学? 核心两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 先整体导读,建立认知图式、再课时探究学习,更提倡可围绕某个大概念,课与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整合打通探究,后进行单元整理与运用。 现在要变成总分总结构。当前大单元教学实施核心理念为:先带领学生“综观森林″(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局部审美″(问题探究),后引导学生学会“植树造新林"(迁移应用) 2、为什么要倡导大单元备课? 核心三点:构建三图:清晰的教学方向 —— 就像GPS导航系统; 系统的教学框架 —— 就像建筑的设计图; 科学的教学路径 —— 就像登山的路线图。 具体讲:便于教师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吃透教材模块之间的关系; 便于教师从整体上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及达成指标。 便于教师确定单元大概念,围绕大概念的学习、理解、运用去进行结构化学习; 便于教师明晰学生学了这一单元后能做什么事?(单元大任务) 便于教师系统设计课型、课时; 便于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系统设计单元作业。 三、整体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框架 当前大单元教学实施核心理念为:先带领学生“综观森林″(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局部审美″(问题探究),后引导学生学会“植树造新林"(迁移应用),三个环节对应的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三大课型:单元导读课(起始课)、单元融通探究课、单元整理课(含单元大概念新情景应用课)。 两备二案:教研组集备、单元框架备课,单元学程案;教师个备、形成课时系统备课,形成课时学习案。先单元备课,再课时备课,单元学程案与课时学习设计案要关联。前是框架、较简,后是系统,较详。 课时三课,即课时学习案的三个课型:单元导读课、单元探究课、单元整理课。 意图:实施:肤浅、固定套路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迭代、升级为理解大概念的深度学习的学科活动,是合作学习的深化。 操作要点:操作要点:1)探究课分为内容融通探究课、方法融通探究课两个子课型; 2)初高中单元整理课附加大概念新情境应用课课型,单元整理及大概念应用; 3)三结合备学习案:知识点课本批注+学习设计(教案)+学习内容(课件); 4)教案形式:单元备课及课时三案必备+传统课时教案;5)大单元以新教材课本单元为主,不提倡、不要求跨单元整合。 四、撰写大单元学程案基本思路 1、单元模块之间关系分析:课标、教材、学情三分析➩单元大概念➩学习目标➩达成指标;单元大概念➩主干问题➩问题化系统➩ 单元大任务➩量规评价➩素养测评(单元测试)。可以概括为:三分析——双标撰写——主干问题(问题化系统)——大任务(分解子任务)——学程设计(子问题、活动任务、嵌入式评价)——量规设计、单元素养测评。即:量规设计、单元素养测评。 2、大单元学程案基本框架 1)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分析); 2)提炼单元大概念;确立单元学习目标(包含大概念提炼)达成指标(双标撰写); 3)确立主干问题,并将主干问题分解子问题(课时研究问题),依据问题之间关系构建问题化系统(问题+解决思路、策略); 4)设计活动任务(子任务),体现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学科特点的活动) 5)表现性评价任务及对应的大任务量规设计; 6)达成素养测评(关联、迁移、单元作业设计)。 第 单元整体学程设计案 单元 主题 以单元素养、大任务、大情景、大项目为主标题,以课本单元主题名称为副标题。 课 标 分 析 三要素:1.摘录大单元学程案怎么写? 课标陈述;2.关键词句分析;3.得出结论。 教 材 分 析 三要素:1.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2.节与节之间及与目标达成的关系;3.教材处理意见。 学 情 分 析 三要素:1.学生的起点;2.学习的难点,障碍点;3.破解策略。 单元 大概念 单元 学习 目标 单元 达成 指标 单元主 干问题 单元核心任务 问 题 化 系 统 及 子 任 务 分 解 (单元学习 结构 图) 学程设计概述 课型建模二选一: ①:单元导读课(同质小组)—单元内容融通探究课(同质小组)—单元整理课(二次分组;流动分组)。 ②:单元导读课(同质小组)—单元方法融通探究课(同质小组)—单元整理课(二次分组;流动分组)。 学程建模三选一: ①:思维激发—思路导引—思维表征—思维内化—思维迁移; ②:先行组织—新知建构—迁移应用—成果集成; ③:问题情景—前概念结构—新概念重构—新概念应用。 相当于整合后各模块或各节研讨内容 学 程 设 计 主干问题任务设计 任务活动设计 嵌入式评价设计 问题任务1: 问题任务2: 问题任务3: 问题任务4: 活动设计1: 活动设计2: 活动设计3: 活动设计4: 嵌入评价1: 嵌入评价2: 嵌入评价3: 嵌入评价4: 附件1:大单元量规设计 大单元量规设计 评价细则 评价项目 等级1 等级2 等级3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附件2:单元素养阶段与结果测评(不做具体要求) 单元素养阶段与结果测评(不做具体要求) 1.单元作业设计与使用整体说明。 2.检测单元大概念及素养达成情境命题。 五、大单元学程案编写说明 1、课标分析 先确定单元所属主题(模块):如任务群(语文)、教材模块(理科)、内容主题(英语)。 课标分析=课标陈述摘录+关键词句分析+得出结论。(摘录+分析+结论) 1.课标摘录=学段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学业质量标准+涉及的素养;找到并摘录与本章节有关的课标陈述句子。存在问题:要么摘录模块不完整,要么是整段摘录不是重点句子。 2.关键词句分析=摘录句子中的行为动词解释+内容细化(名次)+涉及的核心素养的维度、层次、细节;方法是一解释,二替换。存在问题:动词没替换解释(不会用目标分类解释表);内容概括的大词没替换为单元内容的词。如 3.得出结论=务必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即教、学、评的关联性。存在问题是缺少总结型的结论,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课标建议用……方法去完成,明确要求学到……程度。 三分析记忆歌诀:一定位,一摘句;一分析,一替换;一思考,一模板。 总之,多数教师撰写的课标分析,大多只有课标陈述整段摘录,缺少具体的动词关联分析及内容细化,更缺少分析后的得出的有用总结。 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册与册相关单元内容关联分析+单元内节与节(模块与模块之间)关系分析+教材整合处理意见。 1)册与册相关章节之间的关系:单元知识上挂下联,指的是对教材的纵向分析,分析在学这一单元前,学生己经学过什么,即"上挂”;学这一单元,要为后面哪些单元服务,即"下联",通俗说就是分析册与册相关章节之间的关系,建立大概念统领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模块。关联建议用图标呈现。 2)单元内节与节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分析,指的是对教材的横向分析,分析安排中节与节之间的知识、概念是怎样的关系,即构建单元大概念结构图及章节知识思维导图,尤其是明晰单元大概念和主干问题。 3)教材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材处理意见″这个环节,即教材准备怎么用,比如说,不同教材(北师版、人教版、苏教版)的整合;情景如何设置;采用何种课型探究;例题、练习题是否需要补充。重点放在课时的安排,课型选择,顺序的调整,内容的调整与补充上。 注意:册与册之间关系、节与节或模块与模块之间关系,可从教学参考书的单元说明中找。记忆口诀:一上挂,一下联;一分析,一明确;一思考,写4点。 3、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要明晰单元学习时,学生真实起点与逻辑起点之间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的起点+学习难点、障碍点+破解策略。 维度=知识+能力+经验+思维 学情分析的重点可放在学习本单元学生前提知识、经验、技能、思维优劣势(学生的起点);学生对本单元前理解、负迁移、困难处、关键点及学习深度是什么(学习难点、障碍点);破解策略是什么?具体可以思考以下这些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什么?认知水平如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学生有没有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况如何?本单知识对学生而言学习困难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自己阅读本单元知识会产生哪些疑问?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可以由同伴讨论学会?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甚至讲解?学生喜欢怎样的情境?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要注意单元学情分析中要增加学生相关学习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是否达标分析。 破解策略例举:补全必知,克服错误认知;降低学习速度;多举例子;加大练习量;重视实验、体验;分层、分项目达标等。 注意:旧知、必知、新知的三知图对学情分析非常有用!破解策略可从教学参考书的单元说明中找。 总之,课标分析=课标陈述摘录+关键词句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分析=册与册关联分析+单元内节与节之间关系分析+教材整合处理意见;学情分析=学生的起点+学习难点、障碍点+破解策略。 课标分析要见析,要有结论;教材分析要目的明确,要得出教材整合方案;学情分析颗粒度要小,要聚焦、细化、实用。 4、学习目标撰写 各学科通用模板学习目标=经历(方法、活动、任务)过程+习得(知识、技能+概念)结果+表现出何种素养(能做什么事); 公式:经历……过程,习得……结果,+表现……素养(能做什么事)。 句式要求=行为主体(主语是学生)+行为条件+具体行为动词+行为结果及表现(公用模板); 底线要求: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不准出现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句子。 三组动词同义词:指向方式、方法维度的:借助、运用、通过、利用……;指向知识、技能、概念维度的:识记、学习、掌握、领会、发现……;指向素养形成维度的:形成、发展、提升、达成……。 注意:仅本单元核心目标套用即可,每单元都涉及的基础性目标(辅助目标),不必要套用。 1.语文学科 采取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学科实践活动分类,新目标叙写采取了崔允漷提出“经历(过程)—习得(结果)—形成(表现)”的句法结构。具体来说,这一句法结构往往表征为“经历……(学习过程或方法),习得(如理解、知道等)……(结果),完成/形成……(表现)”。譬如,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目标2为例:熟读四篇游记,厘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和“移步换景”等描写景物的方法(经历),丰富阅读经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奇美景观(习得),表现出自己对祖国锦绣江山的热爱之情(表现)。 2.数学学科 方法1:知识技能目标(类似平常写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意义理解目标(类似于算理、过程、意义理解)、学习迁移目标(类似于数感、方法、大概念需要持久理解,其它单元也可用的观念——核心素养具体化)。(三层目标)通俗说: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算理+大概念 方法2:套公用模板。如通过合作学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映射的例子,能从映射概念的角度予以解释,从而加强直观想象教学的能力。 3.英语学科 单元目标依据素养类型分类写。 4.科学学科 科学拟采用核心素养维度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来叙写。 说明:学科所处区域不同,教师素养不同,学科、课标不同,教师喜欢目标呈现方式也不同,切记适合自己的的才是最好。但是不允许教师依惯性仍用传统教学目标叙写方式来呈现。 特别提醒: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区别:单元目标是在理解大概念后面,加上积淀什么具体素养(某一素养层次、维度具体化)。课时目标是加上可解决什么问题或能做什么事(表现性目标)。因此单元可以写XX素养,课时只能写理解概念后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即能做什么(迁移运用)。 单元学习目标从课标学段(模块)目标中找,达成指标从课标中学段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中找。学习目标可采取学段目标中替换法与动词二级解读法再加上要求界定。达成指标是对目标中的要求进行可量化、可检测说明,即做到这些证明目标达成。 辅助资料: 1.行为动词的分类与解释 行为结果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 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感悟”“探索”等。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由来、内涵和特征,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多角度理解和表征数学对象的本质,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基于数学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行为动词同义词 (1)了解 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实例: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感悟分数单位。 (2)理解同类词:认识,会。实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掌握同类词:能。实例:能比较实数的大小。 (4)运用同类词:证明,应用。实例: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实际情境中,综合应用比例尺、方向、位置、测量等知识,绘制校园平面简图,标明重要场所。 (5)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实例: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如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小组的调查结果,讲述调查的过程和结论。 (6)体验同类词:体会。实例: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3.过程性动词分类与解释 经历:有意识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经验。 感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获得初步的理性认识。 探索: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独立或合作参与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确定结论。 5、达成目标撰写 学养目标有3条,达成目标也得有3条,及要一一对应。学养目标句子中的动词主要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而达成指标就是对该条中的动词进行课量化、检测解释。如学习目标是:能够正确读课文,达成指标解释就是朗读时能做到不添字、不去字、不读错别字。有比如学习目标是:能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达成指标就是:在10分钟内能又快又对做出4道混合运算题目。要知道学养目标动词有同义词,如了解同类词有知道,初步、认识。理解同类词:认识,会。掌握同类词:能。单元学习目标从课标学段(模块)目标中找,达成指标从课标中学段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中找。 6、单元大概念(大观念)提炼 1.大概念概念解读 大概念是上位概念、核心概念。包括概念、观念、论题。 学科层面大概念(如任务群、数学模块)是教材编写依据,单元层面大概念才是单元整合、设计依据(教师用、单元目标用)。 特别提醒:学科大概念、模块大概念与单元大概念不能画等号,是层级关系;教师要提炼的是单元大概念。 2.单元大概念(大观念)学科理解 数学大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具体单元要再细化、组成一个判断或命题) 语文大概念:单元语文元素、主题元素提炼、学科概念、方法策略。(需要提炼) 英语大概念:方法、规律类、价值观、文化类等。(通俗说,英语大概念生活观念)建议用借助……句型载体,更好落实……理念这个句型表述 注意:如不会提炼,可借用名师提炼的大概念。 3. 大概念分类 实际上布鲁姆新目标分类学中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性的认知知识可以看做单元大概念。 依据大概念内容结构将大概念分为结果结论性大概念、思想方法类大概念和作用价值类大概念。 属于知识最终成果的结果结论性大概念,如细胞的结构、等体积变换模型,侧重于"答案"、结论; 知识发现与建构类的思想方法类大概念,如转化法、数形结合法、反省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重在阐述如何学习; 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的作用价值大概念,如方程对人类思维的价值,科学只能证伪不能证实,回答的是学习有何用问题。 7、单元主干问题(核心问题)及问题化系统 把大概念变成要研究问题就转化成了主干问题。单元得确定一个大问题(主干问题)——分解成每节课要学的问题(子问题)——再分解成课时环节要解决问题(小问题)。最好用图标呈现。 主干问题需要核心任务来承载,核心任务需要活动来实施。链条:问题——任务——活动——评价。 8、 嵌入式评价 嵌入式评价也叫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同步评价,重在检测、判断学生学会了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是终结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嵌入式评价形式主要有:朗读、提问、观察、复述、听写、背诵、对话、展示、检测、纠错、自我反思。用三列表呈现。 9、量表与量规区别 只有评价指标的叫量表,有评价指标与每项达标指标解释说明的叫量规。 如何制定量规?选择评估标准;划分层级;对每一个评估标准下的每一层级进行描述。 五、大单元教学学程案设计核心逻辑链条 大概念推演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再量化为达成目标;依据大概念确定主干问题;主干问题层层分解成子问题、小问题;问题解决需要任务、活动这个载体,活动效果需要伴随过程性评价;大任务完成情况需要设计量规;大概念掌握情况需要单元作业设计区检测。 大单元教学学程案设计主要有三个核心环节 目标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 过程设计依据创设大情境,建构大概念、应用大概念展开,伴随有评价与反思。 你能依据上面解读,能独立完成上述大单元学程案设计表格填写吗?
0 阅读:1

教哥王红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