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这个人似乎挺平庸的,为何却能当上东吴的大都督?

泉说历史吖 2024-12-25 17:28:47

正史里的鲁肃,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平庸。他对孙权的作用,就像诸葛亮之于刘备一样。

至于为什么能当上东吴的大都督,因为鲁肃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战略家,外交家。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陆逊,吕蒙。个个都有过人之处。

像周瑜,陆逊,吕蒙这种带兵打仗,功绩颇多的将领,担任大都督没人质疑。但对于孙权来说,鲁肃作用不在正面战场上,而在于统筹东吴全局。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历史上真正的鲁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凭什么能当上东吴的大都督。

首先,鲁肃并不单单是一位文弱的谋士。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给人的感觉就是文弱,没有主见。但正史里的鲁肃,生于士族富贵人家。从小就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喜欢帮邻里街坊平事。

在东汉末年乱世中,他更是变卖家产田地,救济百姓,结交能人。甚至还亲自带着邻里街坊习武,力求在乱世立足。

都说好人不长命,尤其是在乱世。但鲁肃可就不一样了,鲁肃不仅仅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精于武艺的好人。鲁肃擅长骑射,好读兵书。

又因其生在士族家庭,从小营养就跟得上。所以生得魁梧,气宇轩昂,形态矫健。再加上其对兵法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实在是当时难得的,能文能武的大才。

当然,鲁肃最值得被称道的一点,就是他的脑子灵光。

鲁肃的大局观,从他带领乡民习武强身这点就能看出来。在尚算和平的时期,鲁肃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天下将要大乱,并已提前为此做好准备。

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巢长的周瑜,听闻鲁肃之名,前来乞求援助。鲁肃见来者气度不凡,大手一挥,就给了周瑜三千斛米。

这三千斛米是什么概念呢,汉代的时候,一斛大概是今天的60到62斤。就算不用乘法,鲁肃给的这三千斛米放到今天也不是个小数量。

周瑜也觉得鲁肃不比常人,可以深交,二人也就成了朋友。

没有道理啊,鲁肃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粮食交给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呢?真的就是自己家粮食多的吃不完?不难看出,鲁肃这就是在押宝。

他在周瑜这个小小巢长的身上,发现了能成就霸业的闪光点。

光说这个不足以论证鲁肃的见识和眼光。

当时,·袁绍的弟弟袁术也听闻鲁肃的名望。于是给鲁肃安排了个官,想要拉拢他让他为自己做事。

鲁肃来到袁术这后,发现袁术的部队松弛散漫,不足以成大事。

于是率着数百人,转头去投奔了在居巢的周瑜。

从这一件事中就能看出,鲁肃那独一无二的战略目光。

要知道袁术是袁绍的弟弟,都是出身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那汝南袁氏是什么家族,彼时的最强士家之一。连董卓都不敢轻易对他们下手!

他们的人脉更是深厚到难以想象,鲁肃这种地方士族一般来说只能依附袁氏。

其哥哥袁绍更是凭着一句“我剑未尝不利!”成了彼时天下英雄好汉心中仰慕之人。彼时不少起兵讨董,光复汉室之人,打的都是袁绍的旗号。

所以这袁氏集团就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世界五百强集团,不少人抢破头都挤不进去。但鲁肃却放弃了袁氏集团给出的优渥待遇,选择投奔周瑜这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

咱们是知道周瑜未来能打出一片江山,但当时的人不知道啊!都以为这鲁肃是疯了,才会放弃袁氏集团去投奔周瑜。

只能说,有时超前的理解和见识,并不能被世人欣赏和理解。

但这不耽误鲁肃在周瑜手下闪闪发光。

公元198年,周瑜渡过长江,向东投奔孙策去也。鲁肃也跟着周瑜一起去面见孙策,得知了鲁肃的人生历程。孙策也十分欣赏这小伙子,决心把他留下。

等到孙权掌握大权时,周瑜自然把鲁肃引荐给孙权。当时的鲁肃有两条选择,要么北上投奔郑宝,要么南下投奔孙权。

可是彼时的周瑜正在被孙权网罗人才,怎么能把鲁肃这种大才放跑呢?于是连哄带骗,把鲁肃骗到孙权帐下。

二人喝酒聊天好不快活,鲁肃一番高谈阔论,把孙权唬的一套一套的。二人相谈甚欢,鲁肃最后决定留到孙权这边。

在周瑜死前,亲笔写信对孙权说:“当今天下纷乱未定,刘备曹操难以处理。只有鲁肃才能处理好这些事,如果你能让鲁肃接过我的衣钵,那我周瑜也就没什么可挂念的了!”

要不说鲁肃能成为都督,这东吴的几个话事人鲁肃都熟啊。周瑜是鲁肃为知己,死前亲笔要求鲁肃接任自己。孙策孙权=又信任鲁肃,孙权更是陪鲁肃彻夜饮酒。有了这层关系在,想当个都督不是轻轻松松?”

到目前为止,鲁肃展现出的仅仅只是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押宝。

但好像没发现这鲁肃有什么大才在身上,运气好的人天下不一抓一大把?

这鲁肃真正展露锋芒的时候,是赤壁之战前后。

建安十三年,鲁肃以吊唁刘表的名义,前往荆州打探情况。

但等到鲁肃抵达南郡之时,才得知刘表的儿子已经将荆州献给了曹操。鲁肃深知曹操势强,如果荆州再落到其手中,那江东将再无宁日。

必须在此地挫败曹操锐气!

当机立断,日夜兼程前往当阳长阪,与刘备见面。刘备本来想去投苍梧太守吴巨,但在和鲁肃交谈后。刘备当即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准备与孙权一起共轭曹操。

也是在那时,鲁肃与诸葛亮打了照面。两人这么一谈,呵,好吗,咱俩是同道中人啊。当即决定,与鲁肃一同回到江东,面见孙权。

在鲁肃的设想中,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这件事最难的一步应该是拉拢刘备。毕竟自己在东吴那边身居高位,好哥们周瑜也不像是会降曹的样子。

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把孙权拉入抗曹联盟。

可是当回到东吴后,鲁肃的脸都气黑了。

因为江东百官面对咄咄逼人的曹操,不想战,只想降。不仅是像张昭这样的士人,就连武将都想着避开曹操的锋芒。在这种风气下,孙权也想着要不降了曹操算了。

只有鲁肃告诉孙权:“别想投降,投降没你好果子吃!”

百官投降曹操,曹操得给他们个名分吧!就算当不上官,能保住一条小命也算好的吧!

那孙权你呢?如果你降了曹操,曹操会给你什么名分吗?不杀你九族都算是从轻发落!

所以,就算整个东吴都投曹,你孙权也不能降!踏踏实实抵抗,才能谋一条生路!孙权听罢,觉得有道理。

赶紧把周瑜召回,任鲁肃为校尉,协助周瑜。这才有了赤壁一把火,烧尽曹操八十万众的成绩。

以一己之力改变东吴战略方向,这才是鲁肃真正的实力!

但鲁肃的实力显然不止这点,早在赤壁之战之前,鲁肃就已经为孙权制定了战略大方向。

鲁肃和孙权秉烛夜谈之时,孙权提出自己的理想是匡扶汉室。真假不论,鲁肃是顺着孙权的话茬说了下去。

鲁肃说:“当今天下有一个曹操,实力强悍不说,还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有这么一位强敌在,何谈复兴汉室之理想?

不如鼎立江东,观天下之变。江东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以你孙权的实力,剿杀黄祖,占据长江不相当简单 ?占据长江,那就稳坐江东了!

再以江东为据点,逐步蚕食中原,尤其是荆州要重点关照。这和彼时诸葛亮指出的统一天下之法何其相似,都是要打出根据地,观天下之变伺机行动。

此计打开了孙权的视野,孙权头一次发现统一天下竟如此简单!

随后命周瑜攻江夏,杀黄祖,伐荆州。曹操深感不能放任东吴发展,这才有了出兵荆州之事。

赤壁之战打完后,刘备就跑到江东来借江陵。这个借字用得很妙,我刘备是借了,什么时候还就不好说了。周瑜一听就知道刘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打算把刘备扣下。

但还是鲁肃一人反对,他对孙权说:“现在曹操的势力太大了!咱们和刘备不能起内讧,如果咱们两批人内讧了,便宜的永远是曹操!”

而且要是不把江陵借给刘备,蜀汉那边肯定得时刻惦记这事。有了念想,他们就容易对荆州搞偷袭!不如现在先借给他们,稳定一下他们的情绪。

而且江陵靠着襄阳,襄阳那是曹操的地盘。让刘备去跟曹操打,咱们趁机休养生息。

但咱们也不是一味的退让,光答应刘备的要求了。当今荆州未定,百姓惊恐逃难者甚多。如果让刘备去安抚荆州百姓的话,成效应该会不错。

省了咱们去平定荆州的气力了,到时候拿回荆州也方便。

听了鲁肃头头是道的分析,孙权也深以为然。决定继续按照鲁肃的计划走,把荆州借给了刘备。保证了孙刘联盟稳固,也让曹操短时间内不敢再南下。

等益州落入刘备之手后,鲁肃则一改之前随和的态度。坚决要求刘备归还荆南三郡,咱们之前可是谈好的。你刘备要是不给我个说法,我东吴就要给你个说法了!

眼看孙刘联盟之间火药味骤起,曹老板也想南下凑个热闹。可这正中鲁肃下怀,看曹操南下,刘备立即将荆南三郡归还东吴。

鲁肃则立刻鸣金收兵,又变回了那个随和的老实人。孙刘联盟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南下的曹操。

这就是鲁肃的大局观,把三个国家之间的问题处理得井井有条。纵观整个历史,能把国家当成棋子下的谋士,没几个。鲁肃绝对算其中一个。

鲁肃还有一点难得,那就是人际关系处得特别好。要知道在不得罪人的前提下,相当难完成任务是相当难的。更别说是这种国家之间的博弈。

但鲁肃就是跟谁关系处的都好,不管是东吴的地方豪强,还是朝内文官武将。跟鲁肃关系都很好,放眼东吴朝堂,就没有鲁肃的敌人。

不仅是在东吴国内,鲁肃在蜀汉那边声望照样高。

鲁肃和诸葛亮关系咱就不提了,鲁肃死后,诸葛亮为其举办追思会。那关二爷张三爷,哪个提起鲁肃来不得竖个大拇指。就凭这为人处事的本事,已经远超常人一大截了。

当然,所谓人亡政息。鲁肃死后,孙权就逐渐忘记了鲁肃联刘抗曹的计谋。偏离了鲁肃规划的战略大方向,不甘心再稳坐江东。

遂有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这一战虽然拿下了荆州,但却葬送了东吴的未来。

这就是吕蒙,一位战略眼光超前到难以想象的奇人。有此人在手,是东吴,是孙权的幸事。自然在偏离鲁肃的规划后,东吴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衰败下去。

没了鲁肃,东吴皆鼠辈。

这别说封他为大都督了,把他搬进东吴祖庙里都是鲁肃应得的。

0 阅读:82
泉说历史吖

泉说历史吖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