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都博物馆出来,回想一下这三个小时,由于也不是什么文化人,也不做什么学问,只是看个热闹,于是,记得最深的,就是那条辉煌的中轴线;
16米长的中轴线全景模型,通过沙盘与灯光的结合,立体投影,演绎了春夏秋冬与日出日落,人间灯火与万千星辰;让历史与文化流淌起来,给你一场视频盛宴,就在这儿,你都想流连半个小时,忍不住想把这种美这种感慨,发个朋友圈,传递出去;
又有人问起,首都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的区别,想了想,大概总结:首都博物馆,是巍巍皇城;国家博物馆是泱泱华夏;国博进馆从距今170万的元谋人起,首博进馆自距今30万年的北京人开始;
首博需要通过首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在线预约免费的门票,现场刷身份证或者扫预约二维码,才能进去;要说出行攻略的话,最便捷的应该是地铁,1号线木樨地地铁站C1口出,前行不到500米即到;
需要注意的是,16号线也有木樨地地铁站,由于地下穿行换乘未开通,直接从16号线木樨地站往首博得1公里多;
从正门过安检刷身份证,一进去,抬头就闹了个笑话,啥意思,首都博物馆,从景德镇运了个牌坊过来展出?
赶紧过去看看,才知道,这就是北京的老牌楼,再听解说,这牌楼能到了这里,还是多亏了梁思成先生,50年代说是妨碍交通,在原址上被拆除,梁先生极力反对不成,提出拆除收藏的建议,后来才得以修复,只是梁先生本人未能看到这牌楼拆后重立;
这牌楼放这,再也不会妨碍交通了,只是在这展着,总是不能见它再有风霜岁月的洗礼了,梁思成先生肯定见过它在雨中屹立,见过它披星戴月,着霜覆雪的样子,如果它也有生命的话,从此被摁停了;
大厅左侧是方厅,方方正正,一共五层,常见的博物馆的样子;
一楼是巍巍皇城辉煌中轴,从辽金开始,到元大都时开始有了中轴对称的大城模样,明清皇家入驻,形成中轴建城典范,再到新中国重建修缮开放,一圈下来,没文化就只能感叹,那房那楼那庙那殿那城楼,没得说,老祖宗们建得漂亮;
二楼三楼,是北京通史,看一座城无中生有,从元大都时的50万人,到现在的2200万人,无数的生老病死,一时间大厅里金戈铁马,人声鼎沸;
四楼五楼是民俗文化,过年过节,玩鸟斗虫,树荫下寻常人家,巷子里商幡招展,两层的戏台上哇呀呀呀;
沿着扶梯下到一楼,去往大厅的右侧,与左侧方厅对应的,是圆厅,粗略看了一下,都是文化的产物,字画,器具,看不懂,没法一边看一边“哇哇”的共鸣;
于是下得楼去,且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