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b672518fe0f5bdcb24cfd9e5ae86ee.gif)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b9a7c96a802a36dc2e9ac0c21942eb.gif)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是一种隐匿性极强的疾病,许多人在血糖异常的早期阶段毫无察觉,直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因各种并发症而被迫就医。很多人以为只有肥胖、爱吃甜食的人才会得糖尿病,任何人都可能受其困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ff649672f094dc4d53c7cf213ce6f1.jpg)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健康,但体内的血糖却悄然升高,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追悔莫及。医生在临床中反复强调,血糖异常并不会无缘无故出现,身体往往会提前发出一些信号。
很多人只是把这些信号当成普通的不适,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导致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如果身体出现以下6个信号,建议尽早去做血糖检测,以免病情恶化。
1. 频繁口渴,总感觉喝不够水正常情况下,饮水可以满足身体的水分需求,但如果一个人喝了很多水,仍然觉得口渴,甚至半夜都会因口渴醒来,这就需要警惕了。
高血糖会导致渗透性利尿,身体为了排出过多的葡萄糖,会增加尿液的生成,进而导致脱水,造成持续的口渴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53ec8ff07c38e150e8ed677d4fb398.jpg)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属于“津液亏损”或“燥热伤津”。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症”,多与脾、肺、肾的阴虚相关。
长期口渴的人,可以适当饮用生地黄、麦冬、五味子泡水,有助于养阴生津。
这并不能替代血糖检测,若口渴症状持续存在,还是要尽快验血检查。
2. 食量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很多人以为吃得多就一定会长胖,但如果食量突然大增,体重却不增反降,甚至明显消瘦,这很可能是血糖异常的征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3f6a2ef82fc6ce9cbcc56e35d9035c.jpg)
高血糖状态下,人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反而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代谢,导致体重下降。
这种情况在2型糖尿病早期并不常见,但在1型糖尿病或血糖异常严重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从西医角度来看,这是胰岛素功能受损的表现,而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多属于“气阴两虚”或“阴虚火旺”,需要调理脾胃,适当补充气血,饮食上可以多吃莲子、山药、银耳等食物,以帮助身体恢复。
3. 伤口愈合缓慢,容易感染如果皮肤上的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或者轻微的擦伤就容易感染,这可能是高血糖影响免疫功能的表现。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降低白细胞的功能,使得身体的修复能力下降,同时也给细菌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30710c7dc515bd2b10fda0ab7c9dd3.jpg)
一些糖尿病患者甚至会因为小小的伤口最终发展成糖尿病足,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属于“血瘀”表现,意味着气血运行不畅,皮肤失去濡养。
平时可以适当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注意避免外伤,一旦有伤口,要及时消毒并观察愈合情况。
4. 视力模糊,眼睛干涩或疼痛眼睛是血糖变化的“晴雨表”,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能失明。
如果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睛干涩、易疲劳甚至疼痛,一定要警惕血糖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a0cc46326922b3d2355f77fdb7ba13.jpg)
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导致的视力下降多与“肝肾阴虚”相关,肝开窍于目,肾精滋养视力,若二者亏损,则眼睛易出现问题。
饮食上可以适当食用枸杞、黑芝麻、桑葚等养肝肾的食物,同时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必要时进行眼底检查。
5. 手脚麻木或刺痛,像被针扎一样很多人以为手脚麻木只是睡姿不对或缺钙导致的,但如果这种感觉持续存在,尤其是夜间加重,这可能与高血糖损害神经有关。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末梢受损,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发热、刺痛或感觉迟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aecd599938a3da58b1d4060bcd5832.png)
西医认为,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发现并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属于“气血亏虚”或“血瘀阻络”,可以适当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同时饮食上选择红枣、黄精、人参等补气血的食物。
6. 夜间频繁起夜,小便增多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会认为夜间起夜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起夜次数明显增多,并伴有尿量增加,这可能是血糖升高的表现。
高血糖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尿液增多,尤其是在夜间,影响睡眠质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a30d117b86da32be15fa7ce3da81ed.png)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多与“肾气不固”有关,肾主水液代谢,若肾气亏损,则易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的情况。
平时可以适当食用核桃、山药、枸杞,有助于补肾固精,但更重要的是去医院检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医生建议:如何预防血糖异常?1. 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绿叶蔬菜等。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4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糖代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16ed4d4b8d8b63c1d92e63d52ded72.png)
3. 规律作息:熬夜会影响胰岛素功能,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
4.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血糖异常的概率。
5.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或肥胖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临床糖尿病学专家共识身体的信号不能忽视,血糖异常的危害远超想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尽早检查,避免糖尿病带来的长期困扰。
信息来源: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报告
《黄帝内经》关于消渴症的相关论述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