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这一天,是99岁的黄旭华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是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离世,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历史的长河中,激起无数人对他的深深缅怀之情。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黄旭华的人生轨迹也围绕“神秘”二字展开。在那不为人知的30年里,全家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黄旭华的父亲直到去世后,也不知道他真实的工作是什么,而黄旭华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孩子一面……
93岁的老母亲拉着白发苍苍的黄旭华来到七星岩,老母亲虽然腿脚不便,但记忆还是非常好的,一路上都在跟黄旭华讲他小时候的事,唯独对黄旭华的工作只字不提。
黄旭华要走,老母亲也没有挽留,只是拉着儿子的手噙满泪水说:“北方冷,好好工作,好好照顾自己……”
关于黄旭华的故事,我们要从1926年说起。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悬壶济世,医术高明,母亲温柔能干,是父亲的得力助手。霍乱流行时期,夫妇二人毅然筹资购买药物,免费给乡亲们看病,为此,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和爱戴。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黄旭华从小便怀揣着从医的梦想,憧憬自己长大后要以更高的医术为百姓们排除病痛。
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他上小学那年发生了转折。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无情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他的家乡。日军的飞机在天空肆虐,刺鼻的硝烟味跟乡亲们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民不聊生的场面让黄旭华明白一个道理:医术虽然可以救人,但是不能救国。
为此,造飞机、造军舰的想法开始在他心中滋生。在这个特殊时期里,黄旭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还将原来的名字黄绍强改成了现在的黄旭华,寓意着“旭日东升”。
抱着造飞机,保卫国家蓝天的梦想,黄旭华如愿考入上海交大,在读书期间,黄旭华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思想觉悟有了质的飞跃。
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上一份《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这份报告很快就得到毛主席的批准。眼下的新中国成立还不到十年,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苏美等国家所造成的威胁让毛主席不得不重视重武器的建造。
在这样的前提下,共和国开启了核潜艇研制的序幕。而黄旭华也凭借着在航舶领域扎实的专业知识被选中参与这项关乎国家安危的重大工程。
在我们外人看来,像黄旭华这样的专业人士在接到这个光荣的任务后,必然是意气风发,迫不及待投入到后续的建设工作中,但事实却截然相反。
黄旭华虽然学的是造船专业,但他并没有接触过军事舰船战术、防御、火力、武器装备这方面的知识,至于军事舰船,黄旭华更没有概念。所以对于建造核潜艇一事,黄旭华是惶恐的,但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只能硬着头皮钻研下去。
建造核潜艇涉及到最高机密,所以当黄旭华踏入“核潜艇研究”这个项目中后,也就意味着他跟家人正式失联了,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去北京是干什么去了。
黄旭华离开上海后,家里人始终惦记着他。黄旭华的妻子知道丈夫因工作的原因必须我外出,所以她也没有多问,只是托人捎了些衣服给黄旭华送去。
这段时间里,黄旭华的妻子李世英独自照顾着女儿,又要当爹又要当妈。要强的李世英并没有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白天忙完工作后,晚上就抽出时间学习德语,后来还依据工作需要跟外国专家学习波兰文。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后,李世英也被调到北京参与核潜艇项目。对于这段往事,李世英在多年后感叹:“之前只知道他是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贡献去了,具体做什么我是不知道的,不过那时候我就想,无论有没有消息,我都要支持他!”
1965年,核潜艇总体研究所在葫芦岛成立,这一年李世英又怀了黄旭华的孩子,为了不影响黄旭华工作,李世英带着孩子暂时回到娘家待产。孩子落地后,李世英忍着泪水将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她只身一人前往葫芦岛继续跟丈夫一起为核潜艇事业奋斗。
黄旭华为了核潜艇事业,可以说是倾尽所有。关于这一点,李世英相当有话语权。葫芦岛地势偏远,物资短缺,家里需要按时去菜场买菜,为家里储存粮食。
然而,这种活儿从来都是由李世英负责的。她后来回忆道:“他这辈子,我印象里就买过一次菜,别说给家里买菜了,就连双袜子都没有自己买过。去理发排队都嫌浪费时间,我就在家给他理了几十年……”
还有一次,黄旭华出差想给李世英买点礼物,看见几位女同志正在买一种款式新颖的布料。刹那间,黄旭华的脑海中浮现出妻子李世英的身影,他心想:“要是把这块布料带回去,让世英做成衣服,她穿上一定会很好看。” 想象着妻子收到礼物时惊喜的模样,黄旭华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满是期待。于是,毫不犹豫地掏出钱,买下了这块布料,小心翼翼地将其折叠好,放进随身携带的包里。
回家后,他得意洋洋地把礼物交给李世英,满脸笑容看着李世英,等着妻子夸赞自己选礼物的眼光好。李世英满怀期待打开一看,随后忍不住 “扑哧” 一声笑了出来,既好气又觉得好笑。她抬起头,看着黄旭华那满是期待的脸庞,无奈地说道:“你呀,这块布料我都有一块了,都穿了好几年啦,你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让你背出工程上的复杂数据轻而易举,却记不得我在你面前穿了好多年的花布衣服!”
黄旭华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 我还以为这布料新颖,你肯定会喜欢,没想到你早就有了。”
这起乌龙事件并没有影响到黄旭华跟李世英的感情,经过这些年的相处,李世英早已明白,丈夫是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建造核潜艇事业中。事实也是如此,从黄旭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他就知道这将是他奋斗一生的事业,如果造不出核潜艇,他是不会瞑目的。
为了这份伟大的事业,黄旭华牺牲了跟家人相处的时间。自1958年来到北京后,他就没有回家探望过家里人,直到1986年才回去。
这30年里,黄旭华和家人之间断了联系,而这30年,也是家里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为了弥补家人,黄旭华每个月省吃俭用,从工资里拿出10块、20块寄回去。因为工作特殊,所以家里人始终不知道他究竟在干什么,也不理解他为何大学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络,面对家里人的种种不理解,黄旭华的母亲曾慎其出面劝解道:“老三的事,拜托大家多多谅解……”
黄旭华再次见到母亲是在30年后的1986年,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当曾慎其看着在外隐姓埋名30年的孩子此刻完好无损站在自己面前时,她泪流满面,一句话都说不出。
1995年,黄旭华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立刻赶到老家见母亲最后一面。此时的曾慎其被病痛折磨得失去了所有力气,当她听到儿子的一声声呼唤后,还是艰难睁开了眼睛,看着那熟悉的面孔,曾慎其双眼含泪说道:“我没有让人通知你啊,知道你忙,可是我想你啊……”
母亲去世后,黄旭华从母亲的遗物里挑选了一条围巾。他说:“生前我不能陪她,她走后,有这条围巾,如同她永远跟我在一起。忠孝两难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25年2月6日,黄旭华的母亲来接他回家了,为国家奋斗一生的黄旭华同志,终于可以在母亲怀中安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