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里,描述了这样一个窒息的家庭。
男主人池大为整日忙于工作,面对家庭琐事,不是不闻不问,就是设法逃避。
女主人董柳自从生了孩子,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她平常在家总是喋喋不休,要么指责丈夫软弱无能,抱怨生活不顺,要么训斥孩子不够听话,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儿子在父母两人的影响下,慢慢变得敏感自闭,不愿与人沟通。
池大为这一家,恰恰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缩影:
装死寡言的父亲,闷闷不乐的母亲,养出自卑焦虑的孩子。
这样的家庭不像是一个温暖的庇护所,更像是一个压抑的“精神病院”。
中国式家庭最失败的教育,莫过于此。
01
装死寡言的父亲,催生了闷闷不乐的母亲。
听过这样一句话: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孩子人生不可或缺的导师。
然而,在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父亲却变得沉默寡言,走向失声。
前不久,凌晨3点,福建某地的天桥上,有位妈妈喝了点酒,打算轻生。
她对着赶来救援的民警,喊出了压抑已久的委屈:
“我老公什么都不管,什么事都要我管,他也不理解我,打电话也不接;
我没有社交圈,没有朋友,我什么都没有;
我每天都很烦恼,很压抑,有时候真的很想跳下去算了……”
作为3个孩子的妈妈,她每天像陀螺一样,为这个家庭转个不停。
而她老公呢,整天不管不顾、冷漠寡言,在家里活得像个隐形人。
她的全部付出不被看见,辛苦也不被理解。
时间长了,妈妈们怎么能不抑郁崩溃?
每个闷闷不乐的母亲背后,总有个装死寡言的父亲。
电影《坡道上的家》中,水穗为了孩子放弃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妈妈。
可自从生了孩子后,丈夫经常不在家,理由是被孩子整夜整夜的哭声吵得无法入眠,影响工作。
婆婆动不动就责骂水穗不会带孩子,还将孩子的事情全推给水穗,甚至还让儿子去酒店睡觉,避免孩子哭闹吵到他。
而水穗丈夫不仅不反对,还乐在其中,从未替妻子说过一句话。
就这样,在身心的双重压力下,水穗患上了抑郁症,经常精神恍惚。
为什么在家庭生活中,妈妈们总是活得那么压抑、不开心?
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承担了太多,她们的需求、情绪,不被别人所看见。
本应由爸爸承担的责任和情感需求,都被妈妈一个人独自咽下,最后情绪向内攻击,压抑成伤。
02
病态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自卑焦虑的孩子。
综艺节目《金牌调解》里,有一期来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
爸爸平时工作繁忙,只有周末才回家,很少参与到教育儿子的事情上。
儿子的生活起居、教育任务全落在妈妈一人头上,妈妈因为疲惫,情绪也总是起起伏伏,动辄对孩子指责、批评。
日子一久,进入青春期的儿子开始叛逆,还伴随着厌学、自闭。
这个时候,妈妈求助爸爸,希望他能拿出父亲的威严来管管儿子。
可爸爸担心被儿子记恨,不愿意当这个坏人,始终保持沉默,冷眼旁观。
后来儿子最后变得愈发焦虑,情绪暴躁,只要妈妈一说他,他就揪头发、哭闹、发疯。
结果,妈妈在糟糕的亲子关系下变得身心俱疲,差点抑郁。
当一个家庭有了“装死寡言的父亲+闷闷不乐的母亲”,就会进入到一种病态的家庭模式中。
不作为的爸爸,负能量的妈妈,导致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种灰暗、压抑的氛围下。
然而,在家庭单元里,孩子往往是那个最底层的受害者。
因为父母的不良情绪会由金字塔顶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最弱小的孩子就会成为无处发泄的受害者。
长期处于这种病态的家庭关系下,最终影响最大的还是孩子。
知乎网友@小A曾感叹:
“每天只要一回家,我就觉得身体被掏空了,心情也沉到了谷底。”
她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
而妈妈就像一个“幽怨的妇人”,每天不是在指责她不让人省心,不好好学习,就是在埋怨丈夫不着家,不管事。
在这样乌云密布的环境下,小A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不管说什么都会被妈妈骂。
所以,她从不敢惹事,不敢任性,只能努力学习,讨妈妈开心。
日积月累下,她逐渐变得自卑又懦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活着也是累赘。
严重时,还想过自杀。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地方莫过于此。
当丈夫长期“隐形”,母亲则会慢慢地把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过度的关注和怨气投射在孩子身上。
孩子吸收了来自母亲的负能量,很容易走向失控——
变得焦虑、自卑、自制力差,最后失去幸福的能力。
03
家庭教育从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场爱的合谋。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
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这片健康的土壤里,有妈妈的陪伴,更有爸爸的身影。有妈妈倾洒的爱与呵护,更要有爸爸播种的责任和耐心。
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出版了多本畅销书,在绘画、教育、演讲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建树。
然而,他最成功的身份却是“父亲”。
哪怕工作再忙,刘墉也会抽出时间来陪伴一双儿女。
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性,他带儿子到野外游玩,一起挖虫子、种野菜,让他做体力活。
平常还会经常带儿子玩跳远、跑步、投球等体育项目,规定输了不许哭、生气。
在他的陪伴下,儿子从小就很独立、坚韧,交际能力也很强。
在陪伴女儿时,刘墉则显得格外温柔。
他会给女儿化妆,陪她一起玩过家家;女儿练小提琴,他就举着乐谱当乐谱架;为了培养女儿学习的兴趣,他带女儿一起做科学实验……
在父亲的陪伴下,两个孩子不仅从小养成了独立、乐观、自信的性格,还都出落得特别优秀。
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女儿刘倚帆14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
家庭教育从来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场爱的合谋。
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的付出和努力。
前段时间,有网友偶遇了撒贝宁一家四口在加拿大出游。
撒贝宁这次应该是陪妻子李白回娘家探亲,只见他满脸笑容地陪一双儿女玩耍,偶尔还蹲下来给孩子拍照片。
一家人的氛围其乐融融。
要知道,曾经的撒贝宁可以说是个工作狂。
可自从当了爸爸之后,他的重心就放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还小时,他就开始跟着妻子学换尿布、哄睡,夜里与妻子轮流起床照顾孩子。
等孩子大一些,他就陪着孩子玩耍,还和孩子一起在地上打滚。
有次采访,他甚至表示不工作也行,愿意回归家庭,陪妻子一起体验孩子的成长,做一个“全职爸爸”。
他还经常表白妻子,希望她多一点快乐和幸福,不要被孩子牵绊住自己的生活。
平常夫妻两人经常会一起带着2个孩子出去游玩,去博物馆、大自然。
如今,妻子李白结婚7年,依旧状态活力满满,脸上写满了从容与幸福。
他的一对龙凤胎今年5岁了,也出落得格外活泼可爱,自信开朗。
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
“如果说父亲是家庭中的太阳,光芒万丈给人指引,那么母亲则是月亮,清辉四洒抚慰人心。”
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父亲多陪伴不缺席,母亲少抱怨多笑容,家庭才会其乐融融,孩子的内心也会种满阳光。
▽
《原生家庭》里有这样一段话:
“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原生家庭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
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父母的生活态度、品行举止,就像是一盏路灯,引导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各尽其责,共同陪伴,才能托举孩子成长绽放。
点个赞,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爱和温暖中长大,得到岁月的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