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优绿宝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开封市科技攻关(农社)项目(2202004);开封市重点研发专项(23ZDYF008);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21100110400);中原学者工作站项目(234400510004);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CARS-25)。
西瓜是世界范围内栽培的重要瓜类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19年,全世界西瓜种植面积中我国占近50号,全国的西瓜总产量也从655万t增加到|6086万t,占全世界的60%[2]。河南省是我国西瓜种植第一大省,栽培面积常年保持在300万亩左右,逐步形成了开封、夏邑等23个主产县区,是支撑黄河故道及泛黄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
西瓜是开封市的特色农产品,开封西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开优绿宝是由开封农科院以自育纯合材料开封1027为父本、开封1106为母本选育而成的西瓜良种,该品种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坐果率高、商品性好等优点,并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5001)5-7);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证号:GPD西瓜(2018)411155]。开优绿宝属早熟西瓜品种,整个生育期历经99d,果实生育周期29d,易坐果;西瓜楠圆形,果皮深绿并覆细网纹,果皮较韧,耐运输;瓜皮厚1.0cm,熟色红色,熟质酥脆,中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9%,中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梯度小。开优绿宝审定以来,推广面积逐年增大,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仍存在种植株行距不适宜、整枝留果管理粗糙、果实质量良奏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对西瓜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栽培时期和模式等要素不断调整,尤其在黄淮海地区,“天地膜”栽培技术已经成为西瓜主要栽培模式之一。“天地膜”的种植方式具有增加土层温度、提高光合作用、抗旱保墙、抗冲防涝、控制杂草长势、提前上市等的优势,对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植物健康可持续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叫。为规范该品种栽培技术,本文作者总结了“天地膜”栽培技术的特点、优势及西瓜品种开优绿宝“天地膜”标准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1“天地膜”栽培技术及优势
“天地膜”栽培技术是采用一种小拱棚和地膜双层覆盖的栽培模式,所以被形象地成为“天地膜”栽培技术。天地膜栽培技术是在春季利用小拱棚和地膜双层覆盖栽培,以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当外界温度高时拆除小拱棚,进行一段时间露地生长的种植模式。其具体栽培优势如下。
1.1提高土层地温
地膜覆盖能降低垂直与平行的热对流对土层热量的消耗,同时能减少土层水分蒸发过程中对热量的损耗。此外,利用地膜覆盖还能增加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使膜下温度增高1~3℃,提高了地面积温,给西瓜提早出苗及壮苗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测定,地膜覆盖比露天栽培瓜苗提前抽蔓7d,提早7d左右上市。
1.2增强光合作用
使用地膜覆盖时,从西瓜根际留孔处交换出来的CO2气体将显著有利于西瓜的同化作用,再加上根系可以从土壤中直接吸收一部分CO2进行同化作用,其效果更好。
1.3抗旱保墒
塑料薄膜覆盖使空气和水不能透过,阻碍水蒸气的蒸发和扩散,从而达到保墒作用。
1.4抗冲防涝
在雨量较大的地区,地膜可以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因为薄膜不透水而形成径流流出地外,防止了雨水对土壤的冲刷。
1.5 抑制杂草生长,消灭病菌寄主
随着瓜蔓的生长,瓜地杂草丛生,因不便耕锄,致使杂草与瓜蔓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等,同时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地膜覆盖后,四周紧贴地面,封蔽严实,可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
综上所述,“天地膜”的种植方式具有增加土层温度、提高光合作用、抗旱保墙、抗冲防涝、控制杂草长势、提前上市等的优势,对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植物健康可持续生长有着重要意义。
2 开优绿宝“天地膜”标准栽培技术
2.1产地环境
宜选择光照条件好、排灌方便、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2.2育苗
2.2.1配置营养土 因营养块具有营养元素全面、无病菌虫卵、操作简便、节约用种、定植后缓苗快、成活率高等特点,建议选用瓜类专用营养块进行育苗。
2.2.2浸种 首先将要播种的种子晒1~2d,之后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然后将其置入55℃的温水中,持续搅拌20min,自然冷却到30℃,继续浸种3~4h,最后用清水清洗,直至将表面黏液冲洗干净。
2.2.3催芽 用湿毛巾将上述浸种好的种子进行裹起来,放置在28~30℃的温度下进行催芽,保持透气,待种子露白即可用于播种。
2.2.4播种 将已经发芽的种子平放在装好基质的穴盘或营养钟中,每穴1粒,然后覆盖1.0cm厚的基质,浇透水后覆盖薄膜。
2.2.5嫁接 嫁接是防治土传病害最为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重茬地区,宜采用嫁接育苗,嫁接可采用靠接法、插接法、双断根嫁接法等,嫁接育苗后要注意温湿度及光照的管理。移栽前7d进行炼苗。
2.2.6 苗床管理 出苗前,苗床土壤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2/3左右的西瓜幼苗出土后,要立即把温度降下来,白天温度可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15~18℃,从而防止下胚轴伸长过快,形成高脚苗。若在播种前浇足了底水,一般可不再浇水,苗床土壤过干可以喷洒适量30~35℃的温水。若苗床湿度较大,要控制浇水,并在不降低苗床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提前预留排水设施、通风换气、撒干基质等措施降低苗床湿度。可采取日出温度回升后及时打开草苦围帘等覆盖物、扫除塑料薄膜上面的遮挡物等措施增加光照。育苗后期,瓜苗较大,外界温度稳定在18~20℃时,可以将棚膜撤除,增加幼苗光合作用时间,提高植株叶片光合能力。
2.3整地定植
在3月上中旬进行整地,瓜沟宽0.8m、深0.4m。
每亩沟施有机肥2000~3000kg,硫酸钾复合肥(16:16:16)25kg,然后进行沟土回填。在幼苗移栽前5~7 d浇水、做哇,铺设宽70cm的地膜,将瓜苗定植在沟内,搭小棚,棚高20~30cm、宽80~100cm。每亩定植450~650株。
2.4田间管理
2.4.1温度管理 4月上中旬,气温逐渐上升,可以在拱棚的背风侧打开一道风口,以适时控制棚内温度,在晴天的上午,当棚内温度达25℃时,要及时打开风口,在下午温度将降至25℃以后要及时关闭,保持拱棚内温度在15~35℃,不能超过40℃。4月中旬以后,终霜期已过,可以加大通风的力度,直至将棚膜全部揭开,使瓜蔓逐渐适应棚外环境。当棚外平均温度稳定在20℃以上时,可以拆除小拱棚。拆拱棚前7d,若没有极端天气条件,昼夜均可保留风口,以使瓜苗能够尽快适应外部环境。
2.4.2水肥管理伸蔓期浇1次水,浇足浇透,开花坐果前不再浇水。坐果期结合浇水每亩冲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8:18:18)10kg。膨瓜期结合浇水每亩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8:18:18)20kg,采收前7d停止浇水。
2.4.3整枝留果在主蔓的基部6~9节左右两侧分别留1条侧蔓,加上主蔓共留3条蔓,在瓜胎长至鸡蛋大小坐住果之前,其余的侧枝要全部摘除,坐果后可以减少侧枝摘除的次数或不再摘除。在瓜蔓生长的过程中,建议进行压蔓,即每隔3~5节,用田间土块压在瓜蔓节间处。建议在主蔓13~16节的第2雌花或第3雌花处留瓜,每株留1个瓜。在果实没有坐稳前,不要掐头,可以进行整枝摘除多余的侧枝。当果实坐稳有鸡蛋大小时掐头,防止徒长。在瓜蔓徒长不能坐瓜时,可将茎蔓捏伤以控制徒长。
2.5病虫害防治
2.5.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
2.5.2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蔓枯病、疫病、病毒病、炭宜病、根结线虫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棉铃虫、蚓虫、叶满等。
2.5.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减少重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水分调节、温度控制、生育期合理施肥、及时清理田园等。②物理防治。可设置诱虫灯,进行害虫的诱杀处理;设置隔离带,阻隔害虫传播;通过调节种植棚内的温度、光照、通风条件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利用害虫的趁色性,在田间放置一些涂有黏液或蜜液的黄板诱杀蚓虫、粉風类害虫,或用蓝板诱杀蓟马等。③化学防治。常见的西瓜病虫害化学防治方式见表 1。
表1西瓜常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2.6 采收
采收前7d停止灌水,采收应按照坐果先后分批采摘,就地供应的可于当天上午采收九成熟瓜,远销的瓜采收七至八成熟瓜,使其在运输途中继续成熟。
采收时瓜柄两端各带半节至一节瓜秧,可减轻减缓果柄处的凹陷和腐烂,延长西瓜存储期。收获后不要手提果柄,小心放置。
2.7 田间档案管理
应建立种植管理生产档案,详细记录西瓜生产的基本信息,如产地环境、品种、播种及定植日期,田间管理、采收记录等。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