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的皇子夺嫡事件,清朝的九子夺嫡和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前者九子夺嫡代表了夺嫡至暗的一面,虽然明面上没有发生兄弟之间自相残杀,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但是结局极其惨烈,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先是康熙年间大阿哥被永远幽禁,太子二次被废,被禁锢于咸安宫至死。
到了雍正年间,则是夺嫡余波未平,甚至是愈演愈烈,除却胜利者雍正帝胤禛和支持者十三阿哥胤祥以外,其他夺嫡皇子或是被打压幽禁或是被折磨至死,可谓是结局相当惨烈。
后者玄武门之变,则是赤裸裸的将夺嫡的残酷性放到了明面上,唐太宗李世民是直接弑兄太子李建成,杀弟齐王李元吉,进而逼宫父亲唐高祖李渊,事后为了斩草除根,更是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子嗣都杀死,是相当残忍的。
可以说九子夺嫡就是夺嫡暗的一面,残酷性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展开;而玄武门之变,则是赤裸裸的一面,直接将“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残酷一面表现出来,给世人诠释了在权力面前,亲情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当然九子夺嫡的暗还远远不止如此,因为夺嫡胜利者老四胤禛,还有着是否篡位的争议谜团,这无疑是使这场夺嫡结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为其披上一层阴谋诡异的色彩,那么雍正帝胤禛是否篡位的争议谜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关于雍正帝是否篡位的争议谜团,其实现在已经陷入一种比较复杂的局面,那便是很多人以电视剧中的不切实际剧情来进行辟谣,来以此认为雍正帝肯定没有篡位,是正常继承的皇位。
关于这种不切实际的谣言,在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刻画的比较好,在剧中雍正帝审问曾静时,配合的谣言画面,展现的是雍正帝在康熙帝病重之时,先是喂其毒酒,然后再召来在外等候的隆科多,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改为“于”,以此来篡位成功。
对此很多人开始摇身一变,成为史学家一本正经的考证,说道在清代“于”字是写为“於”的,是繁体字,根本无法篡改。
至于其他修改谣言,更是不攻自破,因为不论改什么,康熙遗诏是一式四份,有着汉、满、蒙三种文字,是根本不可能被修改的,所以雍正帝肯定没有篡位。
但在历史上,一式四份,有着三种文字的康熙遗诏,却是证明不了雍正帝的“清白”。
因为根据《上阁内谕》和《清世宗实录》来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之时,并没有留下遗诏,而是先由隆科多口头宣读遗命,等到三天以后的十六日,康熙遗诏才被写出来并且颁布天下,也就是说康熙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而是根据隆科多口头宣读的内容润色而成的。
所以康熙遗诏是证明不了雍正帝清白的,遗诏的确不能修改,但是三天时间,足以写出无数份当权者喜欢的内容了。
真正使雍正帝有着是否篡位争议的谜团,则是另有原因。
这个可以参考雍正帝时期修的《清圣祖实录》,在实录中是这样交代康熙临终画面的:“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亲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䄉、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以实录来看,即使康熙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但是召见了诸位皇子和大臣隆科多,这么多人见证,肯定没问题的。
但仔细看看那段历史,并非这么简单,关于这个记载,很有可能就是雍正帝授意之下刻意捏造记载的。
因为关于这个记载有着一个不断补充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雍正帝的说法自相矛盾。
在雍正元年八月,关于继位过程,雍正是对大臣这样说的:“命朕缵继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这说明康熙帝临终传位给雍正帝,并非是诸位皇子和大臣见证的,所以说仓猝之间一言定大计。
到了雍正二年,雍正帝又说道:“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隆科多)方宣旨于朕”。
到了雍正四年,八爷党被清除以后,雍正帝的说法马上改变了,说道:“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
到了雍正七年,则是更加具体指出了在场聆听康熙帝遗命的七位皇子名字,以佐证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最后这个完善说法,成为《清圣祖实录》中的具体记载。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看雍正这个不断完善说法的时间段,刚开始登基,统治不稳的时候,说到继位过程,并没有七位皇子在场的说法,按理说当时是最应该说出去的,以此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但雍正帝偏偏没有说。
等到雍正四年开始,清除了反对派以后,则是出现七位皇子在场的说法,到了雍正七年,统治更加稳固以后,更是有了七位皇子的具体名字。
那么为什么不在继位之初,直接说出七位皇子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呢?
毕竟当时谣言四起,认为雍正帝就是篡位,但雍正帝并没有说。直到统治稳固以后才说出,而在那个时候,诸位皇子被打压的打压,被收拾的收拾,被拉拢的拉拢,可以说雍正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根本不敢对这个说法有什么异议,这点就值得令人深思。
到了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在位的乾隆六十年,在说道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时,乾隆帝并没有引用父亲雍正帝修的《清圣祖实录》中关于七位皇子在场的记载,而是说道:“圣祖大渐,授位皇考,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
那么乾隆帝为什么没有引用这个可以一锤定音的记载呢?
很大可能在于这个记载漏洞太大,难以自圆其说,所以乾隆帝干脆避而不谈。而当时在现场的,应该根本没有这七位见证者,而是只有隆科多一个人。
正因为以上雍正帝的矛盾做法,再参考康熙帝在晚年虽然对老四胤禛重用,但更是重用于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使当时人们大多生出“圣意欲传大位于胤禵”的猜测,康熙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一舆论,如果他真的想立老四胤禛为继承人,应该明确给老四留下亲笔遗诏或者召集王公大臣当面宣布的,而不是表现出让人不解的做法,使得大众心生怀疑,使人对雍正帝的继位合法性产生质疑,给新君雍正留下一个不利于他的局面,于是便有了雍正帝是否篡位的争议,这就的确有些耐人寻味了。
当然这些疑点虽然不利于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但是也不足以证明雍正帝就一定是篡位的,因此史学界只是有着雍正帝是否篡位的争议,并非认为雍正帝就一定是篡位了。
不过以历史结果来看,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实施新政,在康雍乾盛世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即使雍正帝的继位过程有着不少疑点,但在位期间将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就足以了,至于是不是篡位,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关于这点,近代清史学家孟森先生在《清史讲义》中是这般评价的:“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惟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厚,好名图治,于国有功,则天之佑清厚,而大业适落此人手,虽于继统事有可疑,亦不失为唐宗之逆取顺守也”。可以说评价很到位的,大致意思是认为康熙诸子中,也就是老四胤禛的治国能力强,对国家有大功,所以即使胤禛继位过程有疑点,就如同唐太宗那般,虽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夺取天下的,但遵循常理治理国家,将国家治理的是蒸蒸日上,也是不错的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星际杂谈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死前的几个月,又是驾临雍亲王府,又是命雍亲王代祭天。明眼人都知道,当时就已经定了
美利坚养犬员 回复 09-10 21:07
那要是康熙觉得我还能活几年。然后突然挂了,也有可能是康熙想着等大家都到齐了我在宣布谁接位,结果没有撑到大家过来。
剑辉 回复 美利坚养犬员 09-23 12:37
你可以这样说,那所谓的“死前几个月”叫雍亲王去祭天也就不成立了,兴许康熙觉得自己还能活好几年呢,老十四又不在身边,老八又被压制中,只能叫老四去了
UC网友12xxxx7529
等我多啦A梦的时光门回去看看,回来告诉你们是不是篡位的
zzzx 回复 09-25 21:27
回来没?
零陵千人斩邢道荣 回复 zzzx 09-27 09:42
估计是被当成刺客让侍卫拉下去剁洋葱了……[笑着哭]
逍遥
繁体于字是“於”好不好!
天宇 回复 10-19 00:23
年羹尧当时只不过是个在外的文官而已
天宇 回复 10-19 00:27
都说康熙死得突然,没留下亲笔遗诏。既然不是康熙亲笔写的,那雍正想怎么写不行啊?
CRYSTAI TRACE
只要想改,改成英文都没有问题,主要是,四阿哥赢了[笑着哭]这就是事实
用户13xxx16
就算现在拿出的遗诏能否决“有篡改过”的可能性。第一,遗诏不是康熙亲笔手书的“遗书”,而是康熙口述他人执笔的“遗嘱”。第二,现在拿出来“遗诏”无论满汉蒙哪个版本,没能证明是(至少不信者不会认为是)“原件”,还是重新书写“修改稿”(不是简单在“原件”上涂改而成的篡改)。
美利坚养犬员 回复 09-10 21:03
这就好比我拿砖头给你一下,然后把砖头丢了,然后死不承认我打了你,哪怕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
零陵千人斩邢道荣 回复 09-27 09:45
就算不是康熙自己执笔,代笔的也必是他的心腹。写完后康熙也是要亲自过目的,不可能人代写后看都不看直接盖玉玺。
德哥
传说。。。野史太多。。。还是相信真实的历史。。许多的影剧与真实太远了。没必要胡说八道。。你不是史学家,!!
UC网友12xxxx0880
得罪了文人
洞妖两拐
得罪文人,黑惨了。
火星用户95xxxx27
因为阴谋论者只相信自己的观点!
这么帅的我 这波怎么说
如果玄烨知道隆科多知道胤禛的人,那么他只招隆科多见面就是为了让他好好扶持老四,但要是玄烨不知道那胤禛就是靠隆科多继位,反正胤禛赢了
昵称修改中
老大是庶出,老2被废,老三也不是嫡出,这样算就是老四就是嫡长子[呲牙笑],清朝遗诏必须用满汉蒙藏回几种文字书写!有些字是不会出现在圣旨上的[呲牙笑]比方说(于,这个字是不会出现在圣旨上的,那么多大学士[点赞]他们都比我们有文化,啥字能用不能用他们能不明白?)还有,康熙驾崩后,隆科多是九门提督(隆科多是老四的舅舅),年羹尧又是强劲外援(家奴)[呲牙笑],当时其他皇子还有啥[得瑟][得瑟][得瑟]
马保国
改革就要挨骂吗
用户16xxx84
因为不是康熙写的,是隆科多写的
天才哈士奇
因为缺心眼[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水无意
玄武门之变?要是真能做出李世民那样的功绩也算话啊,可惜李世民只有一个
老用户111222
忽略了一点,老二被废以后,老四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是自然的,再说隆科多是胤禛的舅舅向着胤禛也是自然,即使没把皇位传给胤禛,就当时的情况,隆科多独掌局面,也能传给胤禛
老用户111222 回复 09-26 20:17
老三不是嫡子
tb7087974 回复 09-28 00:19
老二和老四都是康熙第三任皇后佟皇后(隆科多姐姐,佟国维的女子)养大的,自然算是嫡子,除了胤礽就他最靠前
玄裳落羽
得罪仕绅
石末宝
折腾半天,很有可能康熙病得啥都没说就走了。最后定生死的是隆科多都有可能,而且,隆科多最后也没善终。
UC网友73xxxx5080
清朝时期,蒙古人的地位挺高的
唓范加尔
传位于四阿哥胤禛,胤禩,就算于能改,胤禛这个字怎么改?
ZyyyQ
整天纠结这个干啥
握不住的沙
流芳遗臭本一身,你是他你也不会理会这些[笑着哭]
荏苒
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好着急[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