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宫巴掌大,一天能演八百出!

大力道历史 2025-03-22 10:30:36

提到皇宫,首先想到的都是庄严肃穆、恢弘大气。

秦朝的阿房宫,虽然后来证明是烂尾楼,但人家是有这个打算的。汉朝未央宫,唐朝大明宫,这俩虽然都看不到了,但是网上有复原图,能查到位置和面积,每一个都把皇家威严烘托到极致。

明清紫禁城,这个就不用说了,现在还能看到。一进午门,还没到三大殿,帝王的威压就扑面而来。再联想一下明清两朝在这里发生的重大事件,感觉这座宫殿更加雄伟了。

但是,咱们说了这么多,却不包括宋朝。做为历史上最富有的国家,宋朝的皇宫却小的可怜。

先来说北宋,都城开封。

开封号称八朝古都,分别是夏朝,战国时魏国,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还有金国短暂定都过。

夏朝存不存在现在还有争议,即便存在,奴隶制社会,生产力低下,首都用后来的眼光看,肯定也很破败。魏国,战国七雄之一,地盘不小,但以先秦的社会生产力,都城应该也不咋地。

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是割据政权,和大一统国家比不了,都城自然也要小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治中心,与长安洛阳相比,开封本身就有些底蕴不足。

而开封中的皇宫,之前就是节度使府。五代时开封成了首都,节度使府就被扩建,但也没有扩建多少,因为这些都是割据政权,不是大一统国家,地盘不大。

等到北宋定都后,虽然燕云十六州没收回来,但广大南方都平定了,也能勉强算是大一统。大一统就要有大一统的庄重威严,所以赵匡胤把北周皇城进行了升级改造,变成了北宋皇城。

《宋史地理志》中写道:建隆三年(962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

升级改造后的皇城有多大呢?周长五里地,被称为“一城五里宋皇宫”。

比较一下,明朝北京城皇城,不是紫禁城,是围绕在紫禁城之外,拱卫皇宫的重要屏障,周长18里,是北宋皇城的3.6倍。

汉唐皇城大小已经不可考了,但咱们可以对比一下。汉朝未央宫是紫禁城的六倍,唐朝大明宫是紫禁城的4.5倍。皇宫都这么大,皇城只能更大。估计北宋皇城连汉唐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同样是皇帝,宋朝居住面积这么小,他们就没想过扩建么?

肯定想过,但是不行。

宋太宗时,皇宫有座宫殿被烧了,他就想扩建一下,吩咐相关部门先把规划图设计出来。拿到图纸后,宋太宗就派人去协调,看看能不能让被占地的百姓搬家。

如果是现在,那还说啥,赶紧搬,咱也当两天拆二代。可是北宋开封城内的百姓却不这样想,他们不愿意搬。宋太宗没办法,只能放弃了扩建计划。

到了宋仁宗时期,皇宫又有宫殿被烧了。这位千古仁君一点扩建的想法都没有,烧了就烧了,住别处就行,不能给百姓添麻烦。

又过了几代,宋徽宗来了。这位北宋最能折腾最奢侈的皇帝肯定想扩建,但是他也没有大范围拆迁,而是在开封郊外盖别墅。还专门下发通知,王爷开府,公主出嫁,都不能占用民宅。

由此可见,北宋皇帝在拆迁这方面,还真是一脉相承。

到了南宋,本来就是逃难来的,皇宫就更小了。并且,无论心里怎么想,南宋皇帝一定要有收复故土的姿态,所以南宋的皇宫都不叫皇宫,它只是“行在”,天子巡游所在之地,不用修建的那么好。

南宋皇宫的地点也比较独特,有一部分在山上。山里都是植被茂盛鸟兽聚集,所以当初修建皇宫时,除了各类建筑工种,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特别庞大的打鸟队。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山里的野鸟都赶跑了。

赵构抢了野鸟的家园,开始了他的蜗居生活。因为地方太小,很多时候都显得有些拮据。

北京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养心殿,军机处,乾清宫,每一处都有不同的职能。

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应该有的各类活动他们都得有。可是地方小,排列不开,怎么办?

南宋官员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换牌匾。

昨天是科举考试,这里就是集英殿。今天是武举,这里就是讲武殿。明天举办宴会,赶紧把“崇德殿”的牌子找出来挂上,否则大臣们不知道去哪吃饭。

感觉特别像现在影视城拍戏,同一座宫殿,不同剧组不同需求,宫殿上的牌匾、里面的陈设就得经常换。

南宋皇宫,是不是有点搞笑?

3 阅读:1032
大力道历史

大力道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