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聚”天下大乱还是盛世太平?

大力道历史 2024-08-06 01:28:36

2021年8月有一条新闻上了热搜。

说当年8月19日、晚上七点左右,木星和土星在天空东南方向升起,借助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同时,西南方向接近地平线的位置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金星;而更加难得的是,再往西,可以看到挨得很近的水星和火星,可谓“水火交融”。

在没有遮挡物的地方观测天空,肉眼可见金星、火星、木星、水星和土星同时出现在天空连成直线,构成了难得一见的“五星连珠”奇观。而错过这次罕见天文奇观,下一次“五星连珠”的场景就得等到2040年了。

有人会问了,“五星连珠”的出现预示着什么?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星象是否会对地球产生影响?

有些个别的家伙为了流量,大肆说地球各大洲将会洪水滔天、四处火山喷发,地震海啸随时随地,人类面临灭绝的危机?

对不起,纯属瞎扯淡。

科学家给出了权威解释:水星公转一周大约需要88天,金星需225天,火星687天,木星4333天,土星10760天,只要求出这几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发生一次五星连珠所需天数。咱们如今完全可以预测的出来。

没错,多颗行星连珠时排成一条线,行星会对地球产生一种引力。但这股合力,不可能毁灭我们的家园,因为力道对地球的引力还远不及月球引力,只有月球引力的六千分之一。

而月球引力只是对地球海洋的涨潮退潮带来影响,几乎不会引起灾难,更不要说行星引力了,况且这次“五星连珠”还不是整齐地在一条直线上,散布末日降临纯纯吃饱了没事干,杞人忧天。

不过,这是因为如今咱们自然科学昌明,大家都掌握一定天文知识的前提之下。

若是将“五星连珠”放到古代,古人称之为五星聚,那对于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可真是天大地大的事。

古代可没有天文望远镜也没有火箭飞船卫星。远古时代,老祖先们就靠着一双肉眼,长期仰望星空,观察星星每日变化的规律,一点点整理成大数据。

他们惊奇的发现,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是固定的,移动一圈,会回到原位,周而复始。现代科学解释,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轨迹。

于是乎,聪明的古人便将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命名为黄道,以黄道作为固定的坐标,晚上靠近黄道面的一带,将环列日、月、五星,即金木水火土四方的各种星星全部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二十八宿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方神,对应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为进一步方便观察,这四方神又被称为四宫,每宫又继续网格化,一宫分得七个星宿。如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组成一个苍龙等。“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写了这么多,有人或许会问,古人干嘛这么费劲吧啦的大晚上不睡觉看天玩?

原因很简单,主要就是用星宿来说明太阳、月亮、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以定岁时,定季节,进而编撰出准确的历法,指导开展农业生产等活动。

简单来说就是看固定的星象,运行到什么苍穹什么位置了,把年分12个月,把各月的天象、物候和农事连接起来,到了什么点到了什么季节什么节气,是要播种要除虫要防涝抗旱还是要秋收冬藏,固定如此,农民伯伯照着做,老天吃饭就没问题。

古代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指导农桑,也是政府的大事。故而从秦汉时期,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以榆林为中心,关中龙兴之地,建立了庞大的全天星台,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气象局加国家天文台。

这么部门历朝历代职能差不多,但名称都不同,唐朝称为司天台,明清时则称之为钦天监。夜观天象,推定历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但,方便百姓只是这些机构设立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对于信奉“天人合一”思想的统治者来说,观测星象的机构,制定阴阳合历,认知四季冷暖、草木荣枯,满足农业生产之外,每年国家拨付巨额公帑,养这么多观测员,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这便是要为帝国乃至皇帝预测吉凶祸福。

皇帝的权力一向标榜君权神授,皇帝自称天子。换言之,他真正的爹就是天,天就是天象,对应的就是星宿,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星。而古人将星宿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区域,就对应着地上的山川大地各个州郡。

而一旦代表着上天的天象出现变化,对应的一定是王朝和皇帝的兴衰成败。《易经》几千年就划重点说“天垂象,见吉凶”,星星的变化是对人间吉凶福祸的启示。

比如秦朝建立1424个椭圆形土台唤做全天星台,用观星、祭星、占星。每一个星台分别对应天上1424颗的某一颗星星,星台群自下而上共分九层。每层各有其名,对应上百个星官,包括天狼星、北斗七星等星座,印证了天有九层的古老传说。

天空的星区又分别对应者帝国疆域内的山川水泽,郡县城邦,宫廷苑囿,文武百官,甚至是军队、社会百业,百姓日常生活,这便是分野,又被称为地上天国。观星者说都有关联。只要天空中稍有异动,对应大地上的区域,也会产生一连串相当大的变化。

最著名的,《史记》白纸黑字所载: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大凶的荧惑守心法出现了!

火星长时间停留于心宿二附近,古人称之为萤惑。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故而得名。中西方星象学高度一致,都认为火星代表着战争和死亡。

而天蝎座最亮恒星唤做“心宿”,从星台上观察,心宿其中的第二个星,是全天第十五颗亮星,看上去呈现出红色的光辉,颜色和火星很相似,古人将其称为“大火”。

由于亮度很高,又被称为明堂,对应地上皇帝祭祀的所在,一直是天子的象征。火星长时间停留于心宿二附近,便是荧惑守心,古人迷信的认为皇帝将会遭遇不祥的事情。

荧惑守心这件事发生没多久,突然大晚上,天上又掉下一颗划破长空的陨石,轰隆巨响,重重砸落到齐国和秦国当年的交界东郡,今河南濮阳。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陨石上头竟然还刻有7个大字:“始皇死而地分”!

秦始皇大骇,下令杀了陨石坠落地点方圆十里的所有的人和家畜,以为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但巧合的是,一年后,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经过东郡时,忽然在沙丘驾崩,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似乎是应了星象。

在古代,除了荧惑守心,天降陨石,还有什么天王星也就是左垣八宿逆行、金星也就是太白或启明星黯淡、北极星也就是紫薇星有客星犯、以及日食月食等等都认为是不好的天象。

但其中,最为凶险的星象便是四星连珠。所谓四星连珠,就是太阳系内的四颗行星,排列成一条直线的自然天文现象。

古人汲取了《易经》中“阴长阳消”的思想,双数为阴,四个连续不断的阴爻为“带疾”,就是不吉之事即将到来。且这种天文现象,古人观测设别落后,也不算是常见。古人便上纲上线,四星连珠乃阴气积聚,阳气被压制的表现,连一起。预示着引刀戈,可能天下大乱。

讲到这,您可能会觉得,四星连珠如果是凶,那么一开头所讲的,更为难得的五星连珠,五星聚首,岂不是凶上加凶?

也确实,古人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说,五星连珠,金、木、水、火、土五星俱见且“合于一舍”,古人也是认为国家将要蒙难,将要改朝换代,王朝易姓,取而代之出现新天子。

所谓一舍,就是从地面观察星空,看五星连珠的位置,如果占了二十八宿之中一宿的网格,就肯定是大凶之兆。

不过,对于王朝更迭,看你是什么立场。

司马迁《史记》中宣扬汉高祖刘邦如何逐鹿天下时,在《史记-天官书》中曾刻意的写道:“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

看来是五星俱见且“合于一舍”,是大凶之兆。

讲的是刘邦还未称帝,时为沛公,率十万军队屯兵霸上与项羽四十万大军对峙,随后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

见刘邦服软,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不顾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大封诸侯,刘邦仅被封为汉王,领地主要是巴蜀。那里山路崎岖,地势复杂,外加秦岭阻碍,这块地盘,十分闭塞,未完全开发,粮草供应都是问题。

项羽故意封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三分秦国发源地土地肥沃、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的中,是为三秦。三秦紧紧夹着刘邦,想将其困死于巴蜀。

汉王元年(前206年)四月,刘邦忍气吞声接受封号,领兵入汉中、烧毁栈道,表示无意东出与项羽争天下。

哪知汉王二年(前205年)五月,机会来了,刘邦趁着项羽分封的其它诸侯起兵反叛,他审时度势,拜韩信为大将,迅速率军东出,击败章邯,司马欣、董翳被迫投降,富庶的关中被刘邦紧紧控制,这便是平定三秦。

这样,刘邦终于有了与项羽争天下的资本。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汉王五年(前202年)正月,刘邦、韩信统领三十万汉军与十万楚军决战于垓下。四面楚歌,项羽败走乌江自刎而死,年31岁。

天下终归一统。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二月初三甲午,刘邦正式即位,汉朝建立。似乎天象应验了。

如果说司马迁所写“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较为模糊,为了精准些,咱们现代人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图形实时模拟演算,通过计算秦汉时期的五星运动发现,五星连珠或说五星聚首且站一舍的情况,准确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汉王二年四月九日,就是汉王二年(前205年)五月还定三秦前一个来月。

如果说,五星连珠为凶兆,对项羽来说,还真是,他最大的失误就在刘邦东出成功,占据三秦后,他竟然没有帅重兵回返彻底击败刘邦。他再一次中了刘邦的奸计,天真的认为刘邦取得关中后,便志得意满,不会再有所图,便集中力量剿灭其它反叛力量。

不料,刘邦开疆拓土,征关内兵员,收编三河将士,很快力量更加强大。有了跟项羽掰手腕的实力。

项羽是时不利兮椎不逝,兵败如山倒。乌江前,只剩一人与汉军格斗,身创十余处,最终自刎而死,尸体还被汉军分成了几段,成就了刘邦一统天下的大业。

若对照星象,当然是凶之极。

但老子那句话,福祸相依。若是调转角度,站在刘邦的视角看,五星齐聚“合于一舍”,直接180度,那可是大吉之兆。自打公元前209年,斩白蛇芒砀山起义,公元前206年先入关推翻暴秦,再逆转胜,用近五年时间消灭各方割据势力。

刘邦总共7年便打得天下,开创新朝,刘家四百年江山从此抵定。对他来讲,这难道不是载入史册影响千年的丰功伟业吗?

所以,五星连珠,到底能不能预示兵凶战危,咱先不讲。横看成冷侧成峰,本身就有主观臆断的问题在。

讲到这,一定有熟悉史记的小伙伴觉得,我讲的有大问题。

为何?

因为东汉班固编撰的正史《汉书·高帝纪》对五星连珠比司马迁有更详尽的记载。

他说,“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

元年冬十月什么时候,应该是刘邦原本称沛公,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当年,前206年。刘邦忍气吞声接受封号领兵入汉中、烧毁栈道,表示无意东出与项羽争天下的那一年。

这样一算,跟我们科学测算出来的汉出五星连珠或五星聚首的时间可对不上。我们的结论是五星聚首出现在汉王二年还定三秦时,而不是汉王元年。

既然如此,《汉书·高帝纪》为何要写“元年冬十月”呢?

答案很简答,因为皇帝的权力对外宣传是君权神授。

五星连珠这样的天象奇观,当然更能印证“天授”的正统性,而为了说明刘邦不是一般人,乃真龙天子,当然会将这种天象奇观放到汉王元年比较好。

元年,开天辟地的一年,刘邦接天命,岂不是更能服众,更有不可解说的神秘色彩。

虽然,五星连珠是发生在当汉王的第二年,已经不是元年了。但写史的时候,文字改一改日子,小小做个弊,不就行了。班固大笔一挥,将汉王二年改为汉王元年,不就得了!

但班固哪里知道,世代已经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大数据ai时代,天文星象原始数据一输,决定能准确定位具体年月日,你是糊弄不了的。

从这点来说,可见,五星连珠,背后,一定是有被人操作的空间,是有水分的。

话说在900多年之后,乃是与汉代同为盛世的唐朝统治着中国大地。

《新唐书·天文志》载:天宝九载八月,五星聚于尾、箕,荧惑先至而又先去。尾、箕,燕分也。占曰:“有德则庆,无德则殃。”

文言文用科学来解释,就是木星和土星一直在28星的尾宿运行,,荧惑 (火星)后来进入尾宿,金星行至箕宿 ,水星则在角亢氏诸宿运行,木、土两星先聚,火星后来和木星土星相聚,接着金星赶来,现实形成了四星聚尾箕。

最后,水星在西方低空中出现, 以火星为中心形成了五星联珠。但水星很快被太阳掩没。接着土、木、金也相继消失,最后火星不见。

天宝九载八月,公元750年,唐玄宗的天宝九年。农历八月的一天夜里,天气晴好。五颗行星自西向东列于夜空,引来无数国人的惊叹。更让钦天监的观测者感到不安,话没说死,若皇帝有德、政通人和,则大吉,反之,百姓水深火热,则有大灾。十万火急上奏上听。

前头说了,古人将天空的群星划分为各个区域,对神州大地各部分,这便唤做分野。

当时河北沧州有个人唤做严复,有点文化,在河北地区开馆教习儒学。他也是星象爱好者,看到五星连珠,尾、箕,燕分也,天上星宿分野对应的位置就是燕地河北,这个地方要出大事。玄宗多年沉迷酒色,芙蓉帐里渡春宵,没了往日的英气变得昏庸无道。奸臣把持朝政,府兵制已经衰弱,百姓被盘剥赋税徭役沉重,明显是无德则殃。

若天下要起刀戈,改朝换代,立新主。既然分野在燕地,那肯定是驻扎燕地,势力范围控制河北山西辽宁一带,当年五月刚被玄宗封为东平郡王,八月一日又下诏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的安禄山最有可能干这事。搞不好,新帝就是他。天意如此,严复便暗中嘱咐自己在大儿子严庄,一定要好好辅佐安禄山,将来光耀门庭。

四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的五六月间,忽然出现了恐怖的荧惑守心,持续时间很长。

一年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诈称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从范阳起兵造反,他率各族骑兵、步兵十五万,杀气腾腾直奔长安而去。

“渔阳鼙鼓动地来”,战争历时数年,使得唐朝青壮年大量死亡,国力锐减,人烟几乎断绝,千里萧条,大唐由盛而衰,史称“安史之乱”。

但这算是星象的应验?

我看,不见的,因为安禄山虽称帝,但他终究不是刘邦,虽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可人心尽失,革命尚未成功,便被亲儿子干掉了。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叛,大唐江山终又延续了上百年。

而上头讲到,民间星象大师严复窥破天机,暗嘱严庄辅佐新主。严庄谨遵父命,不遗余力帮助策划安禄山叛唐,安禄山建燕后任御史大夫。

但千算万算,严复没算到,不堪驱使,河北等地被迫投降的唐军一次发动了起义,严复夫妇全部被杀。不知是报应还是他不讲科学,也被坑了。

毕竟,安禄山反不反,还用看星象么?

0 阅读:0
大力道历史

大力道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