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汉朝皇族后裔,为何能在战场上以一敌千?而且还被载入正史?

菜鸟富贵 2025-02-17 16:03:56

诸多武侠小说里,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位极为厉害的大侠,其武功高强得很,凭借这身超凡武艺,能够独自一人应对众多敌手,这般情节着实让人感觉畅快无比。

在现实生活里,不少人都认为,像那样的情节是压根儿不可能发生的。毕竟咱们都是血肉之躯,小说中所描绘的那种极为厉害的武功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又怎么会真的出现所谓的能以一敌万的情况呢?

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还当真存在着这样的一类人呢!

东晋末期曾爆发过这样一场战争:有一位出身底层且身为汉朝皇帝后裔之人,仅带着几十人便与上千敌军展开拼杀。更为夸张的是,到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时,敌军反倒被他吓得肝胆俱裂,结果他竟一人追着敌军去打!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在历史长河当中,那位有着以一敌千这般惊人之举的厉害人物,可绝非寻常之辈。而这位有着超凡“武功”、堪称超级厉害的人物,正是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建立刘宋政权的刘裕呢。

刘裕以一敌千的故事,得从他刚刚参军那时候讲起。

刘裕无疑是实实在在的汉朝皇族后裔,其老祖宗正是刘邦的亲弟弟刘交呢。不过要知道,等到刘裕所处的时代,汉朝早就灭亡了好些年头啦,老刘家自然也早就不再拥有皇族的身份咯。

然而在东晋那个时代,盛行的是世家大族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老刘家虽说并非皇族出身,可好歹也是一个世家大族,其自身实力还是颇为强劲的呢。就拿刘裕的爷爷来讲吧,在其生前那也是做到了郡守这一级别的官职,论起地位来着实不算低的啦。

说到刘裕,他少年时期过得颇为凄惨,而这背后的缘由啊,实际上得归咎于他的父亲。

由于他的父亲离世相对较早。

刘裕的祖父与外祖父,原先皆是郡守级别的官员。可待到刘裕出生时,他的母亲便离世了。而在刘裕十几岁之际,他的父亲也不幸去世。由于双亲早亡,刘裕自幼便由继母抚养长大。继母待他挺好,只是家中并无经济来源,且父亲也没留下多少财产,所以日子过得略显艰难。

因而,在刘裕年幼之时,他唯有凭借编草鞋以及种地的方式来赚取钱财,以此维持自身的生计。虽说老刘家的那些亲戚,偶尔也会对他们家给予一些接济帮扶,可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好好过日子,还得依靠刘裕自身的努力。

此外,刘裕自幼便没了爹娘的照料守护。长大后的他,迅速沦为一个类似市井无赖般的人。传闻他对赌博极为热衷,并且还特别喜好打架斗殴之事。其打架的本事相当厉害,据说在当地根本无人能敌,常常能够独自一人应对好几个人的围攻。

像这样的一个人,老刘家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心里头本就不太乐意多去操心过问。时间一长,索性就不管不顾了,任其发展,随他去了,反正就当没这回事儿似的。

刘裕年轻时之所以落魄,原因便在于此。

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刘裕慢慢长大成人了。经家中人的介绍,他娶了媳妇,从这时候起,刘裕便渐渐安稳下来。成家后的刘裕,有了责任感,开始努力求上进,一心想着谋个差事来维持家计。而到了这般情形下,老刘家的那些亲戚们,也总算帮了他一把,为他说了几句好话,还给他介绍了一些人脉。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刘裕自身的文化程度着实不高,连认识的字都没几个,压根就胜任不了文官这份差事。

于是在那之后,刘裕经过一番思索,发觉也只能选择去参军入伍,踏上军队这条路了。在参了军以后,靠着家里给予的一些人脉方面的介绍,刘裕无需从最底层的普通士兵起步,没多久便成为了东晋将领孙无终帐下的司马。

孙无终在历史上算不上是极为关键的人物。然而,就是这位不太起眼的东晋将领,曾参与过当年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大约在刘裕参军的十年前,中原北方已被前秦政权所统一,南方则是东晋政权统辖之地。彼时为抵御前秦,东晋名将谢玄组建了北府兵,孙无终便是谢玄麾下的部将。

后来,东晋能够打败前秦的八十万大军,赢得淝水之战,靠的正是那支北府兵。淝水之战结束后,北府兵瞬间就变为东晋的主力兵团。而那些参与过淝水之战的将军们,也随之都成了东晋政权里极为重要的中流砥柱。

刘裕投身军旅之后,凭借自家的举荐,迅速获任孙无终帐下的司马一职。要知道,在那个时期,司马这一官职的分量可不轻,大致而言,其就等同于在孙无终手底下担当参谋长的角色。

尽管正史上并未记载刘裕获此官职时其家族究竟出了多少力。不过很明显,一介平民在参军之后,就妄图一下子担任军队的参谋长一职,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刘裕参军之后,东晋旋即迎来了一件重大之事。恰恰是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使得刘裕有幸获得了其人生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机遇。

卢循孙恩起义这件事,堪称是一个重大事件。它在当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不容被忽视的一段历史史实,其发生发展的诸多情况都值得人们去深入了解与探究。

许多人若是不太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那对于这场起义或许就会感到陌生。简而言之,这场农民起义从本质上来看,和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大体上是差不多的情况。

东汉末年出现的黄巾起义,究其缘由,大抵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使得底层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全无活路可走。于是乎,以张角为代表的一批人便创建了名为太平道的宗教。凭借宗教所具有的影响力,他们招纳了众多信徒,进而聚众掀起了造反之事。但此次造反的结局必然是失败的,并且还致使东汉时期的地方军阀势力得以壮大。

东晋末年爆发的卢循孙恩起义,情况与之如出一辙。当时,那些世家大族疯狂进行土地兼并,使得底层百姓丧失了赖以生存的途径。恰在此时,东晋在北方的战事陷入了极为紧张的态势,朝廷无奈之下,只能从那些没了活路的老百姓当中征召兵员。

此事致使底层百姓完全没了活路,同时也引得江东地区诸多士族极为反感。要知道,那些被朝廷征召的老百姓,原本是能为士族们干活、供他们剥削的,可现在却被朝廷征召走了,这无疑打乱了士族们一贯的盘剥计划。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名叫孙泰的人,借着五斗米教的名义,大力招纳众多信徒。与此同时,东晋大臣王恭也瞅准了这个时机,他企图利用此机会去对抗东晋中央的权臣,于是便暗中与五斗米教的相关人员相互勾结在了一块儿。

最终,此事的消息不慎走漏,致使孙泰惨遭杀害。而那王恭呢,后来也没能逃过厄运,被自己麾下的将领背叛,最终战死沙场。在此之后,孙泰的侄子孙恩便扛起了起义的大旗,宣告正式开启起义之路。

起义一经爆发,孙恩便率领其麾下的起义军队迅速逃往舟山群岛。抵达之后,他们充分借助当地所具备的特殊地理优势,没过多久,这支起义军就成功地在那里扎下了根,得以稳固立足。

随后,孙恩着手组建起一支军队,并对江浙沪一带发起袭击。彼时,他们占据了舟山群岛这一有利地势,而与之相对的是,当时东晋的军队在水战方面并不怎么精通。

因而在每一回战败的情形下,起义军皆能够撤回到舟山群岛,召集周边的普通百姓。待自身实力逐步得以恢复的时候,便再次出动兵力展开进攻行动。

正是凭借舟山群岛的地理优势,起义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随后,他们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江浙沪一带的世家庄园。彼时,世家大族肆意横行,致使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沦为其佃农,民怨沸腾。故而,每当起义军攻克一处世家庄园后,便能很快将庄园里的佃农组织起来。

就这样,仅仅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起义军的规模便迅速扩张,人数多达数十万人。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起义军日益壮大,他们着手对一些规模较大的郡县城市发起进攻。而在进攻这些大城市之时,东晋高层抵抗乏力,这在无形中使得起义军发展壮大的速度愈发加快了。

就好比起义军攻打会稽郡之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地郡守压根不组织抵抗,反倒琢磨着请“鬼兵”来击退起义军呢。而弄出这般奇葩事儿的人,名气还不小,正是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子,也就是王凝之。

不少人在上学期间,都曾了解过一位名叫谢道韫的女子,她说出了“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样的佳句。而这里提到的她,其实是某人的媳妇呢。

总而言之,彼时东晋政府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而底层百姓的反抗心理又颇为强烈。如此情形之下,起义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以迅猛之势横扫江东地区,进而占据了大片的地盘。

然而随后,在起义军切实朝着东晋京城步步逼近之际,东晋高层那些世家大族总算是暂且停下了内部的争斗。紧接着,他们调配来了最为精锐的北府军,着手对农民军展开镇压行动。

正是处于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之中,刘裕踏上了正式的战场,由此开启了赚取属于自己第一桶政治资本的征程。

在起义尚未开启之时,刘裕起初是在北府军将领孙无终的帐下任职,所担任的乃是司马这一职务。不过在之后,经由孙无终的大力举荐,刘裕便被重新调配至另一位北府军将领刘牢之的麾下,转而担任参军之职了。

孙无终与刘牢之相比,刘牢之才是名副其实的名将。想当年进行淝水之战时,他已然是东晋极为重要的几位将领中的一员。而在此之前于北府军内部,他的重要性仅次于谢玄,属于关键人物。待谢玄因病离世后,刘牢之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北府兵的主要领军者。

最为要紧的是,这刘牢之同样是出身于彭城刘氏。虽说他和刘裕家的亲属关系,已然模糊到难以说清的程度了,可他俩实实在在都来自彭城刘氏。这样的情况下,刘裕一旦投身到刘牢之的麾下,那刘牢之自然就会更乐意去提拔自己的这位本家子弟。

在这般情形之下,刘裕追随着刘牢之,统领军队前往剿灭农民军。要知道,彼时的江东地区,大体上都已被农民军所占据了,也正因如此,刘牢之不敢贸然行动,行事极为谨慎,生怕出现差池呢。

随后,刘牢之便安排刘裕率领几十人,前往农民军所在之处去探查相关情况,以获取更多有用的消息回来复命。

怎奈刘裕运气欠佳,就带着这区区几十个人,不巧竟径直撞进了农民军的主力阵营当中。彼时,农民军那处可是汇聚了数千之众的主力部队呢。面对这东晋派来的几十号探哨,农民军压根没太放在心上,直接就派人过来对他们展开围杀行动了。

可谁能料到呢,彼时的刘裕已然陷入到了绝境之中,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不但没有退缩,反倒鼓足勇气开始了拼死一搏。随后,刘裕便率领着手下那区区几十个人,毫无畏惧地与起义军展开了殊死较量。尽管双方人数对比极为悬殊,可刘裕凭借自身的一股子凶狠劲儿,终究还是暂时将起义军的进攻给阻挡住了。

起义军此前作战可谓顺风顺水,碰到的多是像王凝之那样的对手。然而像刘裕这般真正敢于拼命的人,着实罕见。也正因如此,在那一阵子,起义军居然没能把刘裕给拿下。

如此这般,在持续了一阵子过后,刘裕身旁原本那几十号人,已然折损了大半,所剩寥寥无几了。可即便只剩下刘裕一人,那些农民军反倒越发惧怕起来,只因刘裕着实太能征善战了,其战斗力让农民军心生畏惧。

在那至关重要的时刻,刘裕所在的后方大部队察觉到前方已然交战起来,于是赶忙调兵迅速赶去救援。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更是亲率骑兵疾驰而去实施救援行动。而当农民军看到东晋这边的主力部队抵达之后,便也只能选择撤退了。

待见到农民军开始撤退,刘裕却反倒追了过去。于是,接下来的战场上便呈现出极为讽刺的一番景象:刘裕独自一人,手持大刀,竟追着上千的农民军猛打。反观那些农民军呢,居然都不敢回头迎战。

尽管这一战的战绩存在着一定巧合的因素,不过如此夸张的战绩情况,在历史上那可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确实极为罕见呢。

凭借着如此出色的战绩,刘裕在北府军之中,已然完全打响了自己的名号。随后,东晋方面顺势对农民军发起进攻,进而成功收复了绍兴一带。即便是孙恩,也不得不带领主力部队,暂且撤回到了舟山群岛。

此后,刘裕凭借该战之功,得以独自统军。依循刘牢之的安排,接下来的日子里,刘裕便独自率领兵将,前往镇守现今浙江宁波那一片区域了。

宁波在当时被称作句章,镇守此地这项工作着实不好开展。要知道,那时的句章城池极为低矮,防守起来难度极大。并且,刘裕当时所分到掌管的军队数量也相当有限,仅仅只有几百人罢了。

未曾料到,仅凭这区区几百人,刘裕之后竟然成功守住了宁波,还屡次将农民军击退。实际上,刘裕能守住句章城,凭借的正是其个人的勇猛威武。每当农民军前来攻打,刘裕皆率先垂范,亲自率队作战。底下的士兵见刘裕如此善战,战斗士气由此被激发,战斗力也大幅提升。

在成功守住句章之后,刘裕接下来的战绩愈发惊人。彼时起义军由于久攻宁波地区不下,便转变策略,开始朝着嘉兴地区的海盐县发起进攻。而刘裕在获知了这一消息后,旋即率领手下那区区几百人,马不停蹄地赶往海盐县进行支援。

刘裕抵达海盐县后,起初依靠海盐县城的防御,成功抵御住了起义军的攻势。随后,他组织起一支敢死队伍,并且身先士卒,向着起义军的主力发起冲击,径直朝着起义军的帅帐奔去。最终,凭借着一番猛冲猛打的劲头,刘裕不仅取得了全面胜利,还成功击毙了起义军的主帅姚盛。

海盐战事结束后,孙恩的主力部队旋即改变方向,朝着镇江一带进发。而刘裕得知此消息后,又迅速带领军队赶去支援镇江。待抵达镇江时,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刘裕并未退缩,他精准地捕捉到战机。瞅准起义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时机,果断发起攻击,一举从正面将起义军主力击垮。

此后,刘裕连续经历三场战役,且场场告捷,始终紧追着孙恩穷追猛打。在这追击的过程当中,刘裕所率军队俘虏及斩杀的农民军多达数万人。而就在不断消灭农民军势力之际,刘裕自身也成功收编了诸多军队,由此其势力变得愈发强大起来。

最终,刘裕一路紧追孙恩,直至浙江临海市附近。彼时的孙恩已然陷入绝境,走投无路之下,他因不愿被刘裕生擒活捉,索性做出了惊人之举,直接纵身跳入了大海之中,结束了自己这一路奔逃的命运。

短短两年间,刘裕凭借自身非凡的勇武,一路拼杀,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且实力越战越雄厚。仅仅过了两年多,刘裕便亲率军队,一举将起义军领袖孙恩击败并斩杀。孙恩战死后,其妹夫卢寻接手他的位置,继续统领起义军作战,可在刘裕的强力镇压下,卢寻不久也兵败,最终选择自尽身亡。

刘裕是凭借镇压孙恩与卢寻的起义而迅速崭露头角的。在成功镇压孙恩后,他便获升迁担任下邳太守一职。此后,当镇压起义军之时,东晋内部又出现内乱状况,刘牢之的兵权遭到剥夺。自那之后,刘裕就渐渐取代了刘牢之,进而成为北府兵内部极为关键的人物。

就这样,刘裕通过征伐农民军的行动,成功赚取了自己人生里的首份政治资本。在打完农民军后,他已然积攒起了充足的声望,手下人马也颇为众多,如此一来,便具备了参与东晋末期那场混战的条件。

刘裕起家的经过便是如此。

仔细梳理刘裕起家的全过程便会发觉,刘裕得以起家,一开始凭借的正是攻打农民军。这情形与三国时期的孙刘曹三家依靠镇压黄巾起义从而起家的情况,大体上是如出一辙的。

可问题在于,刘裕镇压农民军的具体经过,在史书当中的记载实在是太过简略了。仅仅只是记录了某一场战役的起始与结局,而关于这些战役究竟是怎样展开、如何进行作战的,史书上基本上都未曾有过相关记载。

这显然并非是后世史官不愿意去记载,实则是他们压根就没有那个能力去进行记录。

在当时那个时期,刘裕是出身于底层的,所以根本就没人会去特别留意他所取得的战绩呢。要知道,镇压农民军这一事件,对刘裕以及后来的刘宋政权而言,那可着实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对于彼时东晋的史官们来讲,他们的主要注意力大多还是放在那些世家大族以及东晋朝廷方面啦。

二来有关刘宋政权的正史,写的时候距离刘裕的时代,已经比较远了。记载刘裕镇压农民军的正史,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后来南梁政权写的《宋书》,另一本是唐朝人写的《南史》。

刘裕所处的时代,与之距离较近的当属南梁时期了,可南梁并非大一统的朝代,其国力着实有限,如此一来,南梁所编撰的史书,在详尽程度上自然是有所欠缺的。而另一部相关史书《南史》呢,在它修成之际,距刘裕所在的时代已然过去了数百年,对于当时的具体情况,那更是难以知晓得细致入微了。

鉴于这样的历史缘由,当下我们仅仅知晓刘裕镇压起义军的大致经过。而关于那些战役具体究竟是怎样展开、如何打的,就当下的情况而言,确实是难以明晰表述出来。

很明显,刘裕个人的作战能力堪称超一流水准。仅仅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刘裕便率领众人将农民军彻底镇压下去,厉害到直接逼得起义军的领袖最终跳海身亡。不得不说,像他这般出众的作战能力,在当时确实是极为少见的。

刘裕凭借着这种极为惊人的作战能力,成功赚取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政治资本,也正因如此,他后续才慢慢得以成为东晋最具权势的权臣。最终,他才拥有了篡取东晋政权的机会,进而开创了南北朝时代。

0 阅读:0
菜鸟富贵

菜鸟富贵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