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期的卫青家族,到底有多牛?为什么卫家被称作最强外戚?

菜鸟富贵 2025-02-15 15:40:15

公元前122年至公元前106年这段时间,算得上是整个卫家最为巅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卫家或许达到了其发展历程中的鼎盛状态,各方面呈现出极为突出的态势,是其家族史上极为耀眼的阶段呢。

整整十五载光阴,汉朝半数以上的军队近乎皆由卫家直接掌控。剩余的另一半军队呢,其实也和卫家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分割的联系。再看朝堂之上,亦是如此,超半数之人要么是卫家成员,要么便与卫家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

毫不夸张地讲,在巅峰之时,卫家这一个家族,几乎就等同于汉朝大半的统治体系了。无论是处于高层的核心要职,还是中下层的诸多关键岗位,处处都有着卫家的身影,卫家在当时对汉朝统治层面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

若想更深入地明白卫家的强盛,那就得认真梳理一番了,得搞清楚卫家这些人具体从事什么。唯有对卫家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亲朋故旧的状况都梳理过后,我们才能够真切地知晓,卫家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卫家之中,最为核心关键的人物当数皇后卫子夫。她在卫家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整个卫氏家族诸多事务以及其发展走向等方面极为重要的存在,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早年,卫子夫乃是汉武帝姐姐府上的一名歌女。因其容貌出众,得到了汉武帝的临幸,自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可谓是一飞冲天。彼时汉武帝正迫切需要擢升一个新的外戚家族来助力自己争权,卫子夫便恰好被汉武帝看中,于是卫家也随之得到了大力提拔。

后来,卫家的地位日益提升,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待到公元前128年时,卫子夫成功为汉武帝诞下一个儿子。要知道,此子乃是汉武帝的首个儿子,正因如此,没多久便被汉武帝册立为太子了。

这就是后来的戾太子刘据。

在刘据被确立为太子后,卫子夫因儿子的缘故身份愈发尊贵,进而获得汉武帝的册封,成为了皇后。自此往后的三十余年间,卫子夫始终稳坐汉朝最为尊贵的女子之位,其尊贵地位在这漫长岁月里未曾有过动摇。

在卫家而言,卫子夫与刘据显然是其权势得以稳固的根基所在。只要卫子夫依旧稳坐皇后之位,刘据依然身为太子,那么卫家作为头号外戚的尊贵地位便坚如磐石,不会有丝毫动摇。因而,卫家全部的权力关联,无一不是围绕着卫子夫来铺展开来的。

卫子夫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还有三个弟弟呢。在这之中,她的三个弟弟跟她并非同父同母,而是同母异父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三个弟弟与卫子夫是有着特殊的亲属关系的。

在卫子夫担任皇后的那段时期,卫家的这几个子女,那可个个都相当厉害呢,每个人都有着非凡之处,在各自的领域或者人生轨迹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表现,着实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早年,卫家的大姐卫君孺不过是平阳侯府中的一名仆役罢了。后来卫子夫得以发迹,在这之后,卫君孺也受到了汉武帝的关照,汉武帝出手拉了她一把,使得卫君孺得以嫁给当时担任太仆一职的公孙贺。

公孙贺绝非寻常之人。在汉武帝尚为太子之际,他便已然成为汉武帝极为信任的心腹了。待进入汉武帝当政的时代,公孙贺的仕途更是一帆风顺,不断高升,而且还参与到了对匈奴展开的战争当中。

公孙贺在战争领域天赋欠佳,然而其治国才能颇为突出。到了汉武帝中期,身为卫家大姐夫的公孙贺得以直接晋升为丞相。而在公孙贺当上丞相后,他与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也随即接班,升任太仆这一职位。

卫家大姐的情形大体上便是这样的了。

接下来要说的是卫子夫的二姐,她叫卫少儿。这卫少儿可真是不一般呐,行事风格颇有“我的感情我做主”的那种劲头,相当有个性呢。

然而在那之后,卫少儿与那个霍姓小官最终并未携手同行。原来,那霍姓小官后来做出了始乱终弃的行径,他俩有过短暂相处后,他便径直回了老家。如此一来,卫家二姐也就此沦为了单亲妈妈。

即便身为单亲妈妈,卫少儿也相当厉害。在卫子夫得势上位后,身为卫家二姐的她,摇身一变成为了长安城里的贵妇。而此后呢,卫少儿与长安城里的权贵子弟陈掌有了交集,就此搭上了关系。

陈掌此人,乃是汉朝开国功臣陈平的后裔呢。当年陈平为汉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劳,而陈掌便是承继了其血脉,作为陈平的后代延续了这份家族渊源。

汉武帝得知两人有了私情后,非但没有惩处,反倒直接充当起了媒人,将这两人撮合到了一块儿。就因如此,陈平的那位曾孙,便由此成为了霍去病的继父。

汉武帝之所以后来让陈掌担任詹事一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陈掌乃是卫家的二姐夫,并且还代表着西汉开国功臣团体,基于这些情况,汉武帝对他颇为信任。而詹事这个官职呢,通俗来讲,其职责就相当于皇后和太子的管家。

接下来要说的是卫子夫同父同母的大哥,其名为卫长君。当卫子夫在宫中地位得以提升之后,卫长君便获得了擢升的机会,直接被提拔担任侍中这一职务,如此一来,他便顺利地进入到了中枢管理层当中。

令人惋惜的是,卫长君的寿命颇为短暂。在卫子夫尚未登上皇后之位时,他便已然离世。正由于卫长君早逝,卫家大哥这一支脉后续便没了音讯,至于卫家大哥的子女,在史书之上同样未曾有多少相关记载留存下来。

而在此之后,在卫子夫的三个弟弟里面,位居首位的,便是声名赫赫的大将军卫青了。

卫青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挺熟悉。他本是平阳侯府的骑奴出身,就因姐姐卫子夫受到皇帝的宠幸而得势,一下子便被提拔至朝廷中枢。而在获提拔之后,卫青勤奋好学,努力研习各类打仗知识,最终一步步成长为一名顶尖的名将。

在那之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拉开了帷幕。而卫青在这一系列战事当中愈发凸显出自身的卓越才能,逐渐崭露头角,进而得以脱颖而出,最终获封汉朝的大将军之位。此后,他统领着汉朝的大军出征,凭借非凡的军事谋略与果敢的作战风格,成功击败匈奴,将其驱回了漠北之地。

卫青的影响力极为巨大,自其崛起以后,便在卫家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仅次于卫子夫。可以这样讲,卫子夫乃是卫家权势得以存在的根基所在,而卫青呢,他的存在无疑是撑起卫家权势的顶梁柱!

并且,在卫青的原配夫人离世以后,卫青选择了续弦,而续娶的对象正是平阳公主,如此一来,卫青便成了汉武帝的姐夫。由此可见,到了最后,汉武帝与卫青二人,实际上是彼此互为姐夫的关系。

卫青处于核心地位,同一时代有大批军中将领都与卫家产生了关联。并且这些将领,也顺势成为了卫家所拥有权势当中的一部分,他们彼此紧密相连,在当时的局势下,共同构成了卫家权势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呢。

在卫青之后,卫家还剩下两个男人,分别是卫广与卫步。卫步在历史记载里近乎空白,其后人也没什么值得详述之处。然而卫广可就大不一样啦!虽说他并非卫青,可在汉朝军中,那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人物,绝对不容小觑呢。

倘若卫青乃是汉朝北线军队的主帅的话,那么卫广无疑是汉朝南线军队里极为重要的将领之一了。尽管其尚未达到主帅这般地位,可也称得上是级别最高的那一批将领啦。

在平定西南夷的战事里,是卫广亲自率领队伍,一举灭掉了且兰国。而且在这场战争中,被其斩杀的敌人数量多达数万人。仅从杀敌数量这一方面来讲,卫广所斩杀的敌人数量或许并不比卫青少呢。只是西南夷相较于匈奴,对汉朝构成的威胁没那么严重,故而卫广的名气也就相对小了一些。

有一点是我们所知晓的:在卫广征服西南夷之后,日后汉朝声名赫赫的益州才逐渐被开辟出来。并且卫广后续更是率领军队横扫西南地区,其兵锋最远抵达了昆明周边。就汉朝对西南的开发进程而言,卫广无疑是作出了极为关键的贡献。

卫子夫的诸位兄弟姐妹,大致情况便是如此了。紧接着,卫家的下一辈人,那也是极为出色、相当厉害的,丝毫不逊色于上一辈呢。

卫家大姐之子公孙敬声,在后来出任了九卿当中的太仆一职。而卫家二姐所生之子霍去病,其功绩显赫,最终得以封狼居胥。不过呢,卫家二姐与陈掌的孩子,似乎就没什么突出作为了,反正至少在史书之上,并没有关于其相关事迹的什么记载。

卫子夫她自己的子女情况是这样的,儿子刘据当上了太子。卫子夫的大女儿呢,之后嫁给了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要知道这曹襄可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的玄孙,也就是第五代平阳侯。

卫子夫另外的两个女儿,在史书上相关记载寥寥无几,因而关于她们的具体情形,我们实在难以知晓。不过据史学家剖析,这两位公主所嫁夫家,均为最顶尖的权贵阶层。只是具体是哪一家,我们依旧无从得知。

而继续往下看,卫家那四位男人的后人里,便鲜少有极为出众厉害的人物了。卫青的三个儿子,皆是凭借卫青的功绩而获封。可这三个孩子,都没什么了不起的作为。就说卫青的长子卫伉吧,成年之际曾带兵在边境驻守屯兵。只是那时汉朝已不再与匈奴交战了,故而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绩可言。

以上所讲述的这些内容,大体上就是卫家他们自己家里人的相关情况啦,差不多也就是把卫家内部人员各方面的情形做了个大概的说明呢。

在卫家之外,更为吓人的当属卫家那些门生故吏了。这些人基本是以公孙贺、卫青、霍去病等作为核心的,个个都身处高位,担当着重任。其中,又数卫青手下的将军数量最多。毕竟卫青当初率先征伐匈奴,能建功立业的契机也是最多的,故而打完匈奴后,其麾下那些校尉便迅速开始晋升了。

据正史记载而言,能够叫得出名号的,差不多有十多个人呢!

有一人名叫李息,其早年是在汉景帝身旁任职的,也算得上在中枢有过经历。而后到了汉武帝时期,便被派遣至边境担任校尉一职。待汉朝对匈奴发起战事之后,他就转而为卫青效力做事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李息一路升迁,最终官至大行这一职位。要是拿现代的官职来类比的话,大行大体上等同于外交部里的核心外交官一职呢。遥想当年,张骞不辞辛劳两次出使西域,待他归来之后,所获的官职也不过就是和李息一样的大行罢了。

有第二个人,其名为公孙敖。他的名字和卫家那位大姐夫的名字颇为相似,不过呢,得明确一下,这两人可完全不是同一个人,大家可别弄混咯。

据说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呢。早年在卫家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卫青得到了提拔,担任起了宫里保安这一职务。

后来,曾经身为皇后的陈阿娇,她母亲出于对卫子夫的嫉妒心理,便起了要除掉卫青的念头。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幸好公孙敖及时带着人匆匆赶到,如此一来,卫青才得以从险境中被解救出来。

公孙敖可以说是典型的高开低走之人。想当年卫青还在宫里担任保安职务时,公孙敖和卫青是平级关系呢。并且公孙敖营救卫青这一行为,也深得汉武帝的赏识。正因如此,在那之后,汉武帝便同时对他予以提拔,还安排他去学习各类兵法知识。

然而在之后与匈奴开战时,那公孙敖着实运气欠佳,能力方面也稍显不足。也正因如此,他个人的仕途发展状况,就变得极为奇特,令人不禁咋舌,其经历也堪称是与众不同,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波折。

在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公孙敖凭借自身表现,先后四次因立下赫赫军功而晋升至将军之位,甚至还有一回获封侯爵。但令人惋惜的是,每一回得以高升过后,公孙敖却总会由于各种各样的状况,最终又失去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爵位以及官职。

最终呢,公孙敖所担任的官职并非很大,也就是个寻常将军罢了。不过其在军中的资历,那可着实吓人。就拿当年的龙城之战来讲,汉军当时兵分四路,其中卫青独自统领一路,还有两路分别由卫家大姐夫以及名将李广负责统领,而剩下的那一路,便是由公孙敖来统领的。

尽管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然而公孙敖在军队当中所具有的影响力,无疑是颇为惊人的。

有第三个人,名叫李沮,其后来担任的官职达到了强弩将军之位。在汉武帝那个时候,这强弩将军可不是随便什么杂号将军哦。就如同他的名字所体现的那样,他是完完全全负责军队当中的弓弩部队事宜的。要是类比到现代的话,差不多就相当于全国炮兵军团的最高负责人啦。

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叫李蔡,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个堂哥乃李广。李广名气不小,可在朝堂之上所取得的成就方面,李蔡反倒更胜一筹呢,即便他的名气相较于李广而言没那么大,但在朝堂功绩这块,李蔡确实表现得更为突出。

之后,李蔡凭借着所立下的军功得以封侯。不仅如此,他还成功担任了汉朝的丞相一职,并且其担任丞相的时间是在卫家大姐夫之前呢。

在李蔡担任丞相的那段时期,汉武帝着重启用了桑弘羊。桑弘羊展开了一连串的经济改革举措,不仅让盐铁专营得以全面且彻底地落实,还大力推行了五铢钱。实际上,在这一系列的改革进程当中,李蔡也是贡献颇多,有着不小的功劳。

李蔡最后的结局并不理想。他由于不慎侵占了汉景帝的陵园,犯下此等过错后,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条路,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有第五个人名叫张次公,其情况与第二个人公孙敖极为相似,皆呈现出高开低走之势。他凭借军功曾先后两次获封将军之职,并且得以封侯。然而到了后来,终究还是因犯下过错,从而丢掉了官职以及所拥有的爵位。

然而在这一阶段当中,张次公的部分履历颇具趣味。在其被册封为将军的某一回,张次公竟直接承担起了执掌汉朝北军的职责,这一段经历着实值得玩味。

西汉之时,京城存在着北军与南军这两支队伍,它们可是汉朝难得的常设军队呢。确切来讲,这两支军队实际上就等同于京城的守军。想当年,周勃之所以能够成功推翻吕家,正是由于他掌控了北军,进而才顺利发动了那场政变。

因此,在特定的某一段时期当中,张次公实际上是等同于京城卫戍区将军这样的角色之一的。也就是说,那段时间里,他有着类似京城卫戍区将军般的地位与职责呢。

有一个人叫苏建,排在第六。他曾领命参与建造了朔方城,在与匈奴作战期间,更是战功赫赫,由此得以封侯。只是后来在战场上遭遇失利的情况,结果被削去了职位与爵位,不过好在最终也算是平稳度过,平安无事了。

落地以后,苏建慢慢从军事干部的角色转变为政治干部。经过一番发展,他最终担任了代郡太守这一职务,在当时来讲,代郡太守可算得上是身负重任的边境要员啦,苏建也由此成为了一位重要的边境重臣呢。

另外,还有件事值得一提,那个在贝加尔湖畔放了十几年羊的苏武,其实是苏建的儿子呢。苏建呢,由于担任代郡太守一职,所以在北方边境地区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相当之大。

有个人名叫赵信,他的履历极为特殊。赵信本是匈奴人,还担任着匈奴的相国一职。之后他投降了汉朝,随即被安排到卫青麾下出任将军。可没多久,在与匈奴作战时,赵信吃了败仗,于是又回过头重新回到了匈奴那边。

就因为发生了这么一件事,第六个人苏建便失去了将军身份与爵位,要知道他和另一个人可是平级的战友呢。而这里所说的另一个人就是涉及到相关情况的赵信,不过事实上,赵信投降这件事,跟苏建压根就没什么关联。

就卫家而言,赵信这个人,应当算是一处不利因素。在卫家的情况考量当中,赵信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加分的那一类,反而是会拉低一些整体状况的存在呢,总体来讲,对卫家来说,他可算是个带来负面影响的减分项啦。

著名的探险家张骞便是那第八个人。虽说他是探险家,可实际上也参与了针对匈奴的战争。毕竟他对北方草原的状况颇为熟悉,所以得去为军队充当向导。直至去世,张骞也只是个大行之职,然而他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着实是极为巨大的。

严格来讲,张骞也曾是卫家的部将,确实有过在卫家麾下效力、工作的经历呢。

有个人名叫赵食其,在军中可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呢,他一路晋升,最终坐到了右将军这么高的位置,妥妥的是军中的大佬级人物。但令人惋惜的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慎犯了事,结果连爵位都给弄丢了,真可谓是经历了高开低走的命运呢。

平阳公主之子曹襄,乃是卫青继子、卫子夫女婿,同时还是曹家第五代传人。曹襄生来便拥有爵位,不过在那时的情形下,成年后的他依旧投身军中出任将军之职。鉴于其身份极为特殊,初入军中便径直被封为后将军,妥妥是军中手握实权的重要人物。

有一个人叫郭昌,他曾追随卫青,凭借这一契机,其身份从中层校尉得以晋升,摇身一变成为高层将军。之后,郭昌还统领军队参与到开发西南的战事当中。但可惜的是,他在此次战争中并未建立显著战功,所以后来官职又被剥夺了。

有一个人叫荀彘,他曾是跟着卫青的。后来,他还参与了汉朝平定朝鲜的那场战争呢。在仕途上,他一路晋升,最高坐到了左将军这么重要的位置,那可是手握实权的人物。不过呢,最终他还是因犯了事,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

有一个人叫路博德,他排在第十四位呢。在卫青帐下时,他虽算不上极为突出、大放异彩,但也凭借自身努力当上了将军。后来,汉朝与匈奴的战事暂告一段落,他便被调往了南方地区,投身到平定南越国这场战争当中去了。

汉朝收复南越国的那场战争里,路博德可算是主帅之一,其功劳极为显著。在南线军队当中,他拥有着相当高的声望呢。最终,路博德长期镇守北方,还建造了居延塞。就像唐朝王维所写“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句里提到的居延,便是路博德当年镇守之处。

即便身处边境地区,可毋庸置疑的是,此人同样是军队里手握着实权的一位大佬级人物,并且最终得以平稳落地,并未出现什么波折情况。

有第十五个人名叫赵破奴,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确切来讲,他并非隶属于卫青麾下,而是归属于霍去病。只是霍去病过早离世,如此一来,他之后便又与卫家这边产生了关联。

赵破奴这人颇为有趣,历史上的楼兰国便是被他所灭。但之后他却在与匈奴交战时吃了败仗,沦为俘虏,还在匈奴之地生活了长达十年之久。待其归来后,没过多少时日,竟因受到卫家的牵连,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由此看来,赵破奴恐怕是受到了卫家的牵连。很明显的是,这位成功灭掉楼兰的将军,毋庸置疑是和卫家有着密切关联的,应当就是卫家阵营当中的人呢。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因卫家势力的崛起而被牵扯其中,可后来却和卫家走不到一块儿去。又或者曾与卫家有过关联、产生过交集,但始终未站到卫家那一边。在这些人当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那位有着“飞将军”之称的李广了。

当然了,即便把这些人排除在外,卫家在军中所拥有的关系网依旧极为庞大。凭借着这些关系,卫家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控汉朝近乎一半的军队,其在军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在文官这边,卫家其实有着诸多旧交故识。毕竟后来太子刘据逐渐长大成人,汉武帝对其极为宠溺,干脆让他负责监国事宜。而在监国的那段时间当中,刘据凭借卫家的助力,成功聚集了一大批文官在身边。

卫家在其巅峰之时,那可是相当令人咋舌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讲,在当时的汉朝,众多官员里,不管是负责文治的文官,还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差不多有将近一半之人,皆与卫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呢。

像卫家这般情况,搁在其他朝代,必然会惹得皇帝心生猜疑。也就亏得碰上了汉武帝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其手段高明,这才容得卫家长久存续。可即便如此,到了汉武帝暮年之际,面对日益强盛起来的卫家,心里依旧是极为忌惮的。

也正因如此,在那之后便发生了那起巫蛊之祸。

不得不承认,处于巅峰时期的卫家,那真的是相当恐怖啊。那时候的卫家,所拥有的权势、地位以及影响力等方方面面,都达到了一种让人惊叹不已的程度,回想起来,其强盛之势着实令人咋舌。

倘若处于别的朝代,卫家在发展至巅峰状态后,接下来恐怕唯一能采取的行动,便唯有自己谋朝篡位、登上皇位了。就卫家所具备的实力而言,要是没碰上汉武帝,而是遇到稍微平庸些的皇帝,卫家到最后极有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实现篡位之举。

0 阅读:70
菜鸟富贵

菜鸟富贵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