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很重要,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
人性复杂,人心多变。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忠诚,但如我们所见,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假相和背叛。
白首相知犹按剑。现实中不管是朋友和情人之间的背叛,还是上下级和同伴之间的背叛,都可谓是司空见惯。
而在一个公司中,老板“用人不疑”的重要基础就是忠诚,忠诚的内涵是信任,我相信你,我才能对你“用人不疑”。职场上所谓的心腹、嫡系等现象,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老板、上级有需求,那么下属和员工要想出头,只靠努力是不够的,很多时候,你忠诚于谁更关键。
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贵人家,那你在职场成就一番事业的唯一机会是选择忠诚和勤奋。
这好像是雷军的意见,但这个说法不是百分百正确。
对大多数没有家庭背景和资源助力的普通人而言,个人的发展要么是靠努力和能力,要么是靠运气。前者的意思是“有用”,毕竟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交换,你如果没有利用价值,谁愿意跟你联系呢?
而后者就牵扯到“贵人赏识”的因素,比如雷军能够成功,与他年轻时候遇到赏识他的求伯君有关。
现实中很多年轻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过度自信,他们执着地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他们不明白的是努力到了一个阈值以后,努力的价值是下降的。特别是在职场上,跟对人远比努力干活重要。
忠诚比努力重要,也比能力重要,很多时候真的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说上面那句话不对呢?
任正非:忠诚不能当饭吃!
在华大建设思路汇报会上,任正非强调了对优秀人员进行赋能的重要性:
忠诚不能当饭吃,一定要通过循环赋能,把能力提起来,才能产生“忠诚”的价值。
我们看美军的培养方式就是发现一个优秀的苗子,看他干出点成绩了,就让他回炉赋能,获得一次充电机会,赋能之后又去上战场。如此循环几次后,这个人就可能成长为将军。
华为公司是以奋斗者为本,只要是认同和践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乐于奋斗且有所作为,那就有更多的提拔、成长机会。
在艰苦地区(如伊拉克、阿富汗……)待了很长时间的干部,要允许他们参加到循环赋能。参加战役,可能最初啥也听不明白,但是战争打胜后,一高兴,也开窍了。否则只表扬他们思想品德好,不给予赋能,没有能力怎么能去开航母呢?现在公司有种现象,人越优秀,越被部门抓着不放,耗干了能量,然后被末位淘汰。所以我们的循环赋能就是推动解决这个问题,释放个人能量。
对员工来说,“艰苦地区”是个试金石,你可选择不去环境差、市场困难、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那你也就很难进入骨干层,获得破格提拔和股票分配的机会。
员工的忠诚,并不等于是对老板的效忠。
公司是功利性的商业组织,所以一些老板也是功利心,觉得只要这个人对我有用,那我就用他,这是只看利用价值的思维方式。
而在任正非眼里,真正的忠诚是指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
“我认为一定要维持内外的新陈代谢,继续贯彻选优、留优原则,我们一定要去除那些不适合公司的员工,这是我们管理者的责任。因此在选拔中高层干部过程中,要把干部个人品德看成高于一切,遵守纪律,有高的道德情操,忠于公司、忠于集体利益才是我们选拔的重要基础,而不能唯才是举,不能唯才选择。”
要知道,能力很重要,但能力是可以构建的,否则要是带来负面价值的话,那能力有什么意义呢?忠诚的内涵就是可信,这种忠诚不是封建里的君臣之忠诚——实际上那种忠诚也是以信任为核心的——所谓的忠诚是对人和人关系,以及对共同事业、理想、情感和情义的忠诚。
当然,任正非这里提到的是对高级干部的要求,对于普通员工还是要注重能力,贡献大于成本是基本要求,没有工作能力和贡献,光有对公司的忠诚也不行。
老板不能要求下属对其个人保持忠诚,为什么?
因为这是狭隘的心理,是因小失大。整个公司都是你的资源,你偏要区分为少数几个心腹和大多数“外人”,这岂不就是傻?
你的身边位置是有限的,如果员工觉得唯有向你靠拢才能有前途,那优秀人才就会出走,平庸的人要么热衷于钻营,要么是混日子。
另外,小圈子容易造成老板的自负和自大,周围的人都说你好,这容易造成个人的独断专行,妨碍公司的团结和发展。同时这也是公司内部官僚主义和腐败产生的一个根源。
所以如果老板妄想让下属对自己保持忠诚,那必然是走了任人唯亲、任人唯忠而不是任人唯贤的路子,于是越走越窄,最终失败。
我们看任正非在华为公司就是从来不搞什么心腹小圈子,他从创业早期就反对山头、站队等投机主义,他也讨厌拍马屁的人,他希望公司所有人的力量都集中到“产粮食上”,他认为任何不增值的行为都是浪费。
总之,每个职场人都应该正确理解忠诚的内涵,如果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能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