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泪,斯里兰卡的独特人文印记

理想吕 2024-10-16 05:44:47

斯里兰卡传统舞蹈:康迪舞

前言

郑和,我们明代伟大的航海家。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郑和先后受命于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作为正使太监,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他和他的船队就到达过锡兰山国,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按照我们的记载,郑和船队到达过斯里兰卡三次,而斯里兰卡的学者们则为:郑和本人实际上到过斯里兰卡至少六次。

无论真实的次数到底是多少,斯里兰卡,‌因其地形酷似水滴形状,所以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它既南印度洋上的美丽岛国,也是一个古老的佛国,还是微笑之国。

斯里兰卡不仅与我们的历史渊源颇深,它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经典也非常深厚,直到现在也深深影响着这个国家。

(一)采茶女

斯里兰卡的茶叶种植起步很晚,要到1867年左右,由英国人在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地区建立了第一个茶业种植园,6年后斯里兰卡茶叶就获得大丰收,并以红茶首次飘洋过海销往英国伦敦,从此成为英国本土的重要消费品之一,当然也成为殖民者打开其他国家大门的重要商品之一。

【斯里兰卡的茶山】

在大家的印象里,斯里兰卡的茶叶仿佛只有各种各样的锡兰红茶,其实斯里兰卡也是有绿茶的。之所以红茶为主是因为当初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斯里兰卡的茶叶首先需要满足英国市场的口味,很明显,他们更喜欢红茶。

努瓦拉埃利亚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偏南地区,是一座当年由英国殖民者创建的山间小镇,曾是英国人休闲度假圣地,19世纪曾有大批英国人聚居于此,所以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英伦建筑风格,便有了“小英伦”的外号。

这里也是优质锡兰原茶产地,号称斯里兰卡茶都。除旅游观光,茶叶种植及生产加工就是当地最主要的产业,还能出口创汇,当地大部分民众也以茶叶生产加工业为生——这里就有许多斯里兰卡著名的、生活充满甜酸苦辣的采茶女。

这些采茶女都是地道的努瓦拉埃利亚人,从小就喝着锡兰奶茶长大,自然深切体味到采茶女的甜酸苦辣,她们会告诉好奇的游客们,采茶女的艰辛只有她们自己才懂得。

斯里兰卡的采茶女绝大部分都是30岁以上的妇女,她们满脸黝黑,头上挂着茶叶背带,经常在刮风下雨环境下工作,而且还要忍受蚊叮虫咬,包括吸血猛虫——山蚂蝗的侵扰。

如果被一条山蚂蝗咬住采茶女的手指怎么办?她们会迅速摘下一片茶叶,用它拔下山蚂蝗,但瞬间鲜红的血也会沾满手指。

茶山周边环绕着别墅、酒店、豪华民宅,湖畔则是跑马场、游乐园、湖上飞艇、餐饮服务等等,应有尽有。不过采茶女们并不羡慕,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毅力,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收入,一片片锡兰原茶都是通过她们的双手采摘下来,送往茶叶加工厂。

(二)采椰人

斯里兰卡的椰子是这个国家的功臣,椰子树的种植面积超过40万公顷,产量仅次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名列全球第四,是斯里兰卡最为重要的另一种出口创汇商品。

斯里兰卡一棵成年椰树一年能结70个左右的果实,尤其是金黄色、被称作“丹毕利”的椰子,汁水天然、清醇,口感极好,不仅可以用来解渴,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用作输液,抢救病患。

斯里兰卡当地的黄金椰子

不过,要成为斯里兰卡的采椰人,那可需要过人的勇气、高超的技艺。

大家以前可能听说过泰国、印尼的椰子园训练猴子来采椰子,结果遭到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调查和报道,产自那些国家的椰子及相关产品还曾被抵制过。

常见的采摘椰子就两种方法:站在树下,用长杆镰刀割;采摘工人爬上椰树采摘,摘完一棵当然要下来再爬另一棵椰树,两种方法对于果农而言效率都不高。

斯里兰卡流行还有第三种椰子采摘的方法。

采椰人在邻近的几棵甚至十几棵椰子树之间绑定1-2根绳索,他们摘好一棵椰树后不用爬下来,而是走着绳索直接到另一棵椰树——注意,斯里兰卡的椰树高度都在10多米以上,20-30米的椰树也很常见,相当于我们6-9层楼那么高。

尽管斯里兰卡采椰人的这种采摘方法不用爬上爬下,效率极高,不过当采椰人在走空中绳索时,简直就是杂技表演中的走钢丝,并且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全靠自己的经验和技术。

采椰人心里怕不怕,没人知道,但是,下面仰头观看的游客们几乎人人提心吊胆。

(三)高跷渔夫

2009年时,斯里兰卡的一张照片登上了《孤独星球旅行手册》封面,高跷渔夫海钓的画面瞬间引爆全球旅游界: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一段海岸浅滩,矗立着的渔夫悠然垂钓,成为斯里兰卡全新的标志性人文景观。

照片一经发布,许多欧美游客到斯里兰卡时,都会要求到海边现场亲眼参观这一奇景,而且指定要到照片的原产地:斯里兰卡加勒地区的一个沿海城镇乌纳瓦图纳,这里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

高跷渔夫的形象传播早在1995年时就有了,当时由摄影师弗洛里安·穆勒拍摄并发布过,只不过那时的影响力没有2009年那么大——所以还是全面实现互联网的时代好,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随时可以全球化推送。

高跷渔夫最早出现在二战时,当时作为斯里兰卡宗主国的英国,把自己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海军基地设在斯里兰卡海岸,不仅封锁海岸禁止渔船捕鱼,就连国内物资都被英国征用,使得当地渔民生活十分困难。

渔民们只能积极开动脑筋,便在沿岸礁岩上或者沉船上钓鱼,时间一长,渔民们灵机一动,纷纷在浅水处架设木桩,然后悬坐在上面垂钓。从此,他们便以“海脚人”自称,也就是木桩代替脚来立于海中的意思。

由于斯里兰卡每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酷热高温、阳光刺痛的时候很多,所以当地真正的高跷渔夫们每年只在2-5月、8-11月时才会出现在海边,每天最多垂钓2-3个小时,比如晚上6点至8点或者凌晨5点至7点。

2009年高跷渔夫真正火爆全球以后,情况就慢慢变味了。

开始时,国外游客来到这里拍摄高跷渔夫还不要钱,就算想坐在高跷上体验一下并拍照留念,也只用支付30-50斯里兰卡卢比,约合人民币1元左右,那时候想拍摄和体验高跷渔夫的游客每天至少会有上千人。

渐渐地,大部分当地人已经不再亲自上阵做高跷渔夫了,而是变成一种商业表演活动。到现在,一些并不是当地渔夫的斯里兰卡人也参与进来,他们有自己的分工,有的人会在公路边招揽游客,有的会在海边守株待兔,费用也涨到了500-5000斯里兰卡卢比不等,约合人民币10多元到100多元。

所以从这角度看,互联网也不算完美,很多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被加速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底蕴和意义。

(四)大象孤儿院

目前全世界有两所大象孤儿院,顾名思义,由于人为破坏以及自然灾害导致伤病或者失去父母的小象,就会由大象孤儿院进行收养和照顾。

斯里兰卡的这座大象孤儿院位于盖克拉镇西北部的平纳维拉,始建于1975年,当年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局就收养了7头孤儿小象,从此开始正式运营这座大象孤儿院。

近50年来,除了非法盗猎大象、大象离群迷路或者踩到人类的陷阱等情况,还有斯里兰卡长达20多年的内战(1983年7月至2009年5月),所以遭受战火导致生病、受伤、残疾和失去父母的大象小象,数量也很多。

每天上午约10点,大象孤儿院的数十头大象在驯象师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地过马路、穿小巷、下山坡,来到马哈河沐浴纳凉,这既是象群每日两度的开心时光,也是前来观赏的游客们的开心时光,旁边咖啡馆上下两层的栏杆边,都会挤满了游客。

饲养和照顾这些大象的成本并不低,不过除了门票收入以外,大象们也会为自己赚口粮,比如在驯象师的陪同下,与游客们互动,另外,这里的象粪纸非常出名。

一头成年大象平均每天要排出100多公斤的粪便,这些象粪经过分类、晾晒、高温处理后,压制成毫无异味的纸张,不仅能制成书签、贺卡、笔记本、相册等纪念品,甚至还被当作斯里兰卡的国礼赠送外宾。

看来来自东方的游客数量很多

2002年时,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在访问美国时,他赠送给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礼物中就包括金色花纹的信纸和信封,它们都是由大象孤儿院的象粪纸制成的。

斯里兰卡大象孤儿院与我们的缘分也很深。

2007年2月,大象孤儿院里5岁多的小象“米盖拉”,被选为中斯建交50周年的国礼赠送给我们,如今“米盖拉”仍然自在地生活在北京动物园里——不用担心大象的寿命,正常情况下,斯里兰卡大象要到10-12岁才算成年,平均寿命约为60-80岁。

结语

斯里兰卡,在我们古时候不同朝代史书中的名字其实不止一个,比如‌兰卡、‌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国等等,但大部分名字都与狮子有关。

尽管从古至今斯里兰卡也非常喜欢和崇拜狮子,即使现在也把它们的图案设计在自己的国旗和国徽上,但实际上那里并没有野生狮子——至少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斯里兰卡时,就发现那里根本没有野生狮子了。

斯里兰卡国旗

斯里兰卡国徽

不过前面聊过,尽管没有野生狮子,斯里兰卡却是大象们的天堂。

斯里兰卡大象,也叫锡兰象,准确地说它是亚洲象里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尽管印度象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更广,但在生物分类学上,锡兰象被认为是最标准、最正宗的亚洲象,它们的块头超过印度象等品种,只比非洲象稍小一点。

所以锡兰象的饭量可不小,作为食草动物,草叶树皮、掉落在地上的各类果实和树叶等等,都是锡兰象的主要食物,成年锡兰象每日需要吃200公斤的食物,这也许是件好事,只有吃得多,才能获得更多象粪纸的原材料。

0 阅读:1

理想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