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运》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求求求文化 2024-03-14 00:56:26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

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

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已陈刍狗

孔子离开鲁国,准备西行到卫国游说,颜回请教鲁国德高望重的金太师,说:“您看先生此行会是怎么样呢?”金太师果断地回答:“可惜呀,你的老师算是穷途末路了。”颜回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金太师说:“茅草做的狗在用作祭祀之前,一定会像模像样地摆放在特制的竹筐里装,盖着绣有图纹的饰物,祭祀主持人斋戒后才能用它去祭祀。等到它祭祀完毕后,行人就会践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拾草的人便会拿回去当柴烧罢了;如果这时你还不抛弃,还把它拿来装在竹筐里,盖上花布,你再游乐睡眠在它们身旁,即使不做噩梦,也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梦魇,心神不安。

如今的孔夫子,他就是把先前的王朝早已用过的茅草刍狗陈列起来,聚集起你们这些学生,生活歇息在这些过时的东西旁边。这样,你们在宋国受到伐树之辱,在卫国被驱逐,在商周无路可走,这不就是噩梦吗?而你们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困,七天不能生火做饭,出生入死,这不就是梦魇吗?”

刍狗的启示应起源于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的命运曾经引起了老庄的深思。庄子说的是倘若总抱着过时的东西、失效的东西,只会引发更多的贪嗔痴,就是自寻烦恼,自做噩梦。

推舟于陆,劳而无功

“走水路要用舟船,走旱路最好是用车。由于舟船在水面上走得成功,便想将舟船推广到陆地上应用,那你走一辈子也走不出去几尺。我们比较一下古今,其差别又岂少于水与陆之别?周朝的礼法制度与鲁国的区别又岂小于舟与车?如今孔子硬要把周朝礼法制度的一套推行到鲁国来,这与推着船行走旱路有什么区别?当然劳而无功了,必定要遭受灾祸不懂得事物总是运动发展着,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处理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不断地顺应万物的变化。

桔槔俯仰随人

况且,你没有看见那吊杆汲水的情景吗?拉起它的一端而另一端便俯身临近水面,放下它的一端而另一端就高高仰起。那吊杆,是因为人的牵引,并非它牵引了人,所以不论是俯身还是仰头,吊杆是不会得罪什么人的。所以说,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其价值不在于它们的彼此相同,而在于它们的治国平天下的功效。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恰恰如同柤梨橘柚,这些水果的味道完全不一,但都很中吃。”它们的味道彼此不同然却都很可口。

勿丑妇效颦,应时而变

“可见一切的制度、伦理和法律,都是顺应时代而有所变化的。现在你捉来一只猴子,给它穿上周公的衣服,它肯定会咬碎或撕裂,直到全部剥光身上的衣服方才心满意足。观察古今的差异,就像猿猴不同于周公。美女西施,因为有心病,感到难受而皱眉,卿本佳人,众见犹怜。而邻居东施见了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乡里飘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般作态,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看这个东施;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然后躲着她跑了。东施光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美的原因。实在可惜,你的老师这样坚持下去,将要遭受困难!”

丑妇效颦即东施效颦,意思是模仿他人表面的动作或外貌,却没有理解事物真正的规律和本质。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模仿者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使其所学内容仅停留在碎片化的表面上,而没有深入到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孔子周游列国死守仁义教条,处处碰壁,皆是因为他一心想要复辟周朝古制,而经过巨大发展的春秋时期,早就不同于遥远的周朝,社会结构和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采取僵化的古制除了让人南辕北辙白费力气,还会招来祸患。

在本篇中,庄子举了刍狗的例子讲时限性,举了舟车的例子讲空间性,举了桔槔的例子讲主体变通性,举了水果的例子讲多样性,再举了猿猴穿衣与东施效颦的例子,反对刻板固守的千篇一律。

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规律。他强调万物皆生于自然,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方式,不能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庄子强调通过超越常规的眼光和思维模式,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把握其中的变化和流动。他主张通过顺应自然、活泼生动地与世界互动,随缘而定。而非坚守旧有的制度和固化的观念,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需要遵循时代的发展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通古之变。

延展思考

鉴古通今,引用《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中宁老师提出的一个管理学的核心概念:“权变”,什么是权变呢,说得简单点就是见机行事,要懂得因时因地、有所区分地解决问题。中国有很多俗语,其实里面充满了这种权变的智慧。比如“看人下菜碟”,再比如“顺毛驴不能用犟方法”,这些都是对权变思维的形象描述。一个组织、一个领导者该选择什么样的领导模式,其实是权变的,是需要顺应时代、符合市场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自我设计的。

不仅仅在领导模式设计上,在任何的管理问题上,都需要懂得因时因地、有所区分的解决问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们说:领导都平易近人,真是这样吗?不见得,达康书记火冒三丈大骂孙连城脑子进水了,但是,对待普通百姓,他则会堆起笑容,这就是权变管理。

成语

【已陈刍狗】 陈:陈列;刍狗:古代祭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祀后丢弃。指已经过时,轻贱无用的东西。

【劳而无功】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推舟于陆】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丑妇效颦】比喻盲目地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劳而无功】指付出了劳动,却没有收到功效,形容无效的劳动。

【捧心西子】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0 阅读:2
求求求文化

求求求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