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二号人物李斯,为何违背秦始皇遗诏,拥立胡亥赐死扶苏?

听荷看历史 2024-12-03 15:48:33

公元209年9月,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的归途中,病逝于河北沙丘行宫(今河北邢台)。秦始皇在去世之前留下遗命,传位于公子扶苏。但后面的结果却是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合谋赐死扶苏,胡亥继位为二世皇帝。

作为秦国二号人物的李斯,为何会选择违背秦始皇的遗诏,拥立胡亥赐死扶苏呢?

赵高和胡亥剧照

1.扶苏继位,李斯的权力会受到威胁

虽然李斯作为秦国的左丞相,权力仅在秦始皇之下。但李斯在秦国内部,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而李斯当时在秦国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大将蒙恬。

论能力,蒙恬统兵30余万北镇匈奴;论功劳,蒙恬北筑长城,是国家的藩篱;论谋略,蒙恬却匈奴八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论无怨于天下,蒙恬是大秦帝国北部边疆的守护神,深得百姓爱戴。论阵营,蒙恬是公子扶苏的亲信。

蒙恬与扶苏剧照

在庞大的秦帝国内部,蒙恬和李斯二人,一人主外,一人主内,维持着整个秦帝国的正常运转。但是在年龄上,李斯已经年仅七十,蒙恬却正值壮年。而公子扶苏刚毅勇武,一旦继位,必然会选定年轻的心腹蒙恬为肱骨之臣,李斯左丞相的地位定然不保。

而往上历数数代,登上权力顶峰的人物,一旦退下来,结局似乎都不太好。离李斯最近的例子便是相国吕不韦。

吕不韦剧照

想当年,吕不韦对秦庄襄王,秦始皇父子二人皆有拥立之功,到头来,也没有逃脱流放巴蜀的命运。有吕不韦的教训在前,李斯定然不会轻易拥立公子扶苏继位。

2.扶苏继位,李斯在秦国推行的法度将会被废除

历史记载,公子扶苏素爱结交儒生,颂法孔子信奉礼教,经常抨击法家学说。而李斯作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对此是不能接受的。

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公子扶苏就经常借着儒家学说那一套,三番四次犯颜直谏秦始皇。公子扶苏此举,名义上是在劝谏秦始皇,实际上矛头却是直指李斯。好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还是坚定的选择站在李斯这一边。李斯依法治国三十多年的政治举措,在秦始皇看来都是功劳。

李斯剧照

但秦始皇去世之后,就不一样了。公子扶苏一旦继位,必然尽数废除秦始皇和李斯所立的法度,改用儒家那一套仁义理论治理天下。这时,李斯的一生功业将尽数被毁灭。所有的政治理想都将化为泡影。这无疑是对李斯信仰的毁灭。这也是李斯无法拥立公子扶苏的原因。

3.扶苏和李斯之间的私怨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国内部,上至宗室,下到大臣,都建议分封宗室、功臣为王侯,镇守帝国四方。但唯独李斯站出来极力反对分封,强烈要求设置郡县。从而彻底断送了宗室子弟和功臣家族的分封之梦。这让李斯平白遭来了太多怨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与他政见不合的公子扶苏。

而李斯和公子扶苏最近的一次矛盾,便是公元前213年的焚书事件。

焚书事件,也可以看做是反对郡县制度的延续。公元前213年,儒生淳于越反对秦始皇和李斯已经推行10年的郡县制,要求给宗室子弟分封。此举遭到秦始皇和李斯的驳斥。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其它史书,以及一些儒家经典。

就在这时,素爱结交儒生的公子扶苏站出来犯颜直谏秦始皇,秦始皇一气之下,将公子扶苏远放到苦寒之地的上郡监军,直到秦始皇去世,扶苏也没能回来。

如若公子扶苏日后继位,他定然无法将这笔账算在秦始皇头上,那这笔账毫无疑问的便便会算在李斯头上。这不免让李斯想到了商鞅的结局。

商鞅剧照

当年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商鞅和当时秦惠文王的父亲秦孝公的关系,就像李斯和秦始皇一样亲密无间。后来秦惠文王犯下商鞅制定的法令,商鞅欲治其罪,从而导致秦惠文王少年时代流亡在外。后来秦惠文王继位,第一时间车裂商鞅,以报当年之仇。

为避免自己重蹈商鞅覆辙,李斯自然不会拥立公子扶苏。

4.李斯的政治投机

与公子扶苏相比,公子胡亥且从小和赵高学习刑法,和李斯一样,同样属于法家一派的传人。公子胡亥继位,定然不会和李斯的治国理念发生冲突。

其次,公子胡亥是秦始皇最喜欢的小儿子,贸然拥立胡亥,不至于遭到群臣百官的怀疑,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其三,秦始皇的遗诏是传位公子扶苏,如果李斯拥立扶苏,充其量不过是奉命行事,对李斯的仕途百害而无一利。反之,如果拥立胡亥,胡亥则欠下李斯一个天大的人情。这种拥立之功,不仅能为李斯捞到更大的政治资本,更是会造福子孙后代。

所以,李斯为了自己的现世之权力、身后之功名、子孙之福祉,果断的违背秦始皇的遗诏,和赵高,胡亥一起,赐死了公子扶苏,并把胡亥推上了帝位!

0 阅读:30
听荷看历史

听荷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