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看到翻涌的洗涤剂泡沫,会让人想起浮世绘风格的一片片海浪;拍下的玻璃幕墙的光影,会让人想起凡·高笔下的《星空》;哪怕无意间切开的黑色坏心菠萝,都会让人想起朵朵绚烂的向日葵……
一道光、一阵风、一朵云的不期而至都可能生出别样的美感,这是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邂逅生活里的意外之美。
2024开年之际,俞悦带着《意外之美》这本玲珑小书,与我们携手重温那些曾经狠狠惊艳时光的温柔痕迹。
《意外之美》是俞悦写给世界的一本灵性物语。在书中,她说收藏、谈艺术、聊阅读,感悟时节轮换,回忆故乡亲人,吐槽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每篇文章专注一个话题,巧妙开篇,穿针引线,形散神不散,语言简练又带点幽默,读完让人若有所思。
著名作家刘震云为之亲笔作序。他说:“这本书写出了俞悦目之所及,及心之所向,及有意无意的遥想和近思。”
学者马未都也赞道:“俞悦的文字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可以看出她曾下过功夫,有过磨砺;也可以感到她曾有过的对传统文化的痴迷,所以文字之间常常流露出而不是挤出的文化韵味。”
意外之美是藏在文化中的古韵古香
玻璃、华服、玉玺、钱币、景泰蓝、瓷器、鼻烟壶、金银玉器……这些传承千载的器物你是否也曾为之折服?
刺绣、皮影、戏曲、盆景、古镜、团扇、笔墨纸砚……这些精湛的工艺你是否也曾为之惊叹?
“彩云易散琉璃脆”——这“琉璃”,说的便是玻璃。曾经的玻璃,故老相传,当得起“一寸玻璃一寸金”。直到清末,玻璃也是王谢堂前之物,珍贵脆弱,难拥有,更难长久。
鼻烟壶,一个非常“中国”的小物,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于方寸之间钩心斗角,耗尽心力,是工艺和制作的奇观。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无数的女子把明眸和巧手、灵心与慧性凝聚在根根银针、丝丝绣线上,如此才成就了流派纷呈、千姿百态的刺绣。
千年皮影,如今或成绝唱。何时再看到那光和影构成的戏剧,看到那捉影人用灵巧的手搬演人世沧桑?
华丽的戏服,英俊的扮相,婉转的唱腔……戏曲让人们体验了两极,一面人间烟火气,一面万径人踪灭,也是在这两极之间,人们的生活和艺术,盛大而委婉地展开着。
香,如游丝般缥缈,如飞鸟般高远。它总有一种神秘的魔力,仿佛能听到人们内心深处的低语,因此成为一个长久流传、至今不衰的神话。
……
从精美瓷器到优美唱腔,从银针绣线到古韵燃香,就是这些工艺器物和闲情雅趣,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耀了数千年的时光流变,造就了传承千年的意外之美。
在慢生活中寻找意外之美
毕飞宇说,俞悦生动,有一种灵动的、兴致勃勃的活力。这样一个人,忍不住就要写文章、练书法、画画、唱昆曲,写文章就是陌上春来、柳暗花明。
在俞悦的文章中,那些慢而长的时光,总是隐藏在悠闲之中,让生命变得丰沛盎然。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之解忧,是因为它让我们暂时忘却嘈杂的尘世喧嚣。
茶事,是超凡脱俗的雅事,也是俗事。否则,怎会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呢?
化鱼之梦,自古有之。如庄周梦蝶,实在太美,却总是梦醒了无痕。所以,这终究成为我们忙碌人生中的一声叹息和一缕怅惘。
笔底风雷,纸上烟云,说的是字,是画,是文章,更是笔墨纸砚中原本就有的道法自然,其中更能窥见一种文化的胸襟怀抱。
行书之行,是风行水上。它独特的魅力,在于控制中的游刃有余,只有深入其中,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疏可走马与密不透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节操,一种生存态度。中国文化中那些高贵的品质和深邃的体验,从不曾寄托在天价名木上,反而体现在这横斜摇曳的一丛竹上。
……
春赏花开花落,秋观云卷云舒,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多少人向往的岁月静好?
苟且的日常也有诗与远方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俞悦在书中也写道:“世界上最神秘的事,就是人的可能性。即便寻常如你我,可能性之手,也随时会在某个时刻悄然张开。而人的神秘,人生的壮阔和瑰丽,也许就在于自身生命中那未知的可能性领域的探索。”
俞悦的老家在江南,成长在西安,现在定居北京。在文章中,她写了自己的童年和故乡,写了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激,写了家庭生活的琐碎日常,也写了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作家阿来看完这本书也写下这样的评价:“《意外之美》讲的是物,也是人情事理。俞悦笔下,物也有趣,情理也有趣。”
在《意外之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一字一画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瑰丽阔大,可以从一针一奁中发现哲人智慧的气韵幽深,更可以从一餐一酒中品味日常琐碎的滋味悠长。
所以郎朗评价说:“就是这样一本玲珑小书,一篇篇精短的文字像一曲曲小调,读来清越和畅,有如钟鼓和鸣的雅乐。从我们中国人沉浸日常节奏久而不知其美的韵律中,俞悦品出了古老民族心灵深处的脉动,处处都能收获意外之美。”
文字:张寒
摄影:高梦
排版: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