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买提:是主持人就在广院礼堂站够一百秒

长江新世纪 2024-02-27 15:47:31

摘自《一夜长大》尼格买提

2000年还在上高中的时候,稀里糊涂去参加了一个中学生风采大赛,居然还稀里糊涂拿了个冠军,奖品是一台三碟VCD机,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恍惚?在早年DVD还没有问世的年月,一盘VCD里装不下一整部电影,通常是看到一半要换碟,有些电影格外长,两盘不够就三盘。这样一台机器,能实现内部自动换碟,当年这还是个新鲜玩意儿。除此之外,比赛还有个额外的收获,以此为契机被选做新疆学生代表,赴港参加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内地与香港青少年交流活动。30多位少年在香港度过了充实美好的几天,他们大多是学霸,回到内地后各奔东西,回归各自的轨道上去,此后交集不多。我唯独和一个来自重庆的男孩张图,在茫茫人海再次相遇。

大学报到的那天,竟然在南门碰到了张图,我们惊讶于这特别的缘分,原来他也考到了广院,在表演系。后来的张图,“不务正业”,和几个兄弟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开了间工作室,专门帮人拍摄现场活动,结果是越拍越得心应手,这么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最知名的婚礼摄制公司——24格。我没打算和你聊拍摄婚礼的事,我提到张图,其实是想说起和他一起来报到的另一个人,是一个个儿不高,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同学,张图操着一口渝普说:“他叫黎志,文编的。”

你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他来的理由,日后总会明白,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住同一栋楼里,偶尔串门,打打招呼侃侃大山。黎志在校学生会里十分活跃,慢慢地开始负责组织举办学校里的大小活动。我们班七十多个人,能把同班同学认全就不错了,便不大与外系的同学有来往,所以文编的黎志认识的同级播音系的,大概只有我一个。大一那年,他就导演起了广院最负盛名的一场歌唱比赛——《广院之春》。

说到“广春”,每个广院人都有关于它的一段记忆,有人登过台,有人哄过台,在那纸飞机漫天飞舞的小礼堂,留下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哄台的习惯被美化为传统,每一个经历过那些事的广院人,即便人到中年,也会对那份喧嚣津津乐道。哄的不光是歌手,主持人也是靶子,尤其是那些学院派的、播音腔浓重的学长,面对全体观众字正腔圆的“北京广播学院广播台”的齐声讽刺,总会被吓得腿软声颤。彼时哄台在广院已成一道风景,一种文化,衍生出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哄法,居然还颇具章法,自成体系。对这事,很多外人总是嗤之以鼻,但我们总能找出美化它的理由:

“你能在广院舞台站住一分钟,就能在大会堂的舞台站稳一小时。”

那小礼堂的舞台,像是个传媒行业的小江湖,泄了多少怨,练了多少嘴,壮了多少胆,没人能数得清了。

2004年4月的一晚,已是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的黎志来找我,让我去主持《广院之春》的初赛。

听起来不寒而栗。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应了这令人胆寒的事。下一个画面里,我已经站在那方舞台上了,握着话筒,举着手卡,开场记不清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台下不时传来师哥师姐们的哄笑,兴许都嘀咕,确切地说是高声嘀咕:这谁啊?没见过。

也不知是哪片的观众应和了几声我开的玩笑,我突然来了自信,准确地说是开了点窍,有些明白了,想要征服他们,就得先和他们玩儿起来。反正不是决赛,那就撒开了玩儿吧。

那一场主持算不得成功,却也没惨到哪里去,因为之后几次到我出场时,慢慢就没人哄台了,有掌声了,偶尔还能听到善意的笑声。我在和他们交流,台上台下情感在互动,我觉得自己微微收获了观众的心。我希望自己能记住这种佳境,它是我长久站在舞台上的初心,是我找到自我的方式。

我有点爱上小礼堂了。

当一些机会找到你,用你用得顺手,如无特殊情况,就不会费周章地再去寻别人。参加工作之后,我似乎也因为这条逻辑,而持续性地收获很多主持的机会。事无大小,都是表达的机会,有表就一定有达,不管它达到哪里,也不用去奢望哪次机会让你发光,反正……

你得让人看见。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知道当年黎志为什么找我主持《广院之春》,此时已是夜里两点半,我发微信给他,他回复道:

“因为你优秀啊 。”

紧接着是一个呕吐的表情。他接着说:

“不喜欢那种太正统播音腔的,想找亲切有娱乐感的。你应该03年就服务过学生会晚会吧,也大概知道你在台上的状态。

但当时有个应急任务不晓得你还记不记得。04年11月又找你主持第一届《风采之星》,决赛的时候,有个配合选手即兴表演的环节,本来找了沈凌师哥,但他临了有特别紧急的情况来不了了。于是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我在宿舍跟你沟通了一下,你就临危受命了,又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一趴没有彩排,于是最后决赛当晚,前两部分都很顺利,最后这一部分算是危险走完了。”

看他说完这些,无数回忆涌入脑海,当时如果沈凌师哥如约而至,那么整场比赛一定更加完美,但正是因为他的临时缺席,我得以完成了一次略显尴尬的救场。虽然效果不尽理想,但至少挣了个临危受命的加分项。有些时候,你能力可以暂且没到位,但接受和完成,往往比出彩更让人欣慰,而这些未来的传媒人,将会更加刻骨地明白这个道理,它叫做:

安全播出。

可在那时,未来对于我们,还是一个遥远的归宿。毕业的日子像是很近了,但又触不可及,更多的时候在思考前程之余,我们也尽情享受未知的乐趣。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