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我军临阵换将内情:王司令镇不住部下,杨得志临危受命

昊昊评历史 2024-08-03 08:36:35

1978年12月,越南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对入侵了柬埔寨。在此前后,越南已经多次在云南和广西边境对我军民进行多次武装挑衅。

此时我国的内部局势已经逐渐稳定,此时越南又入侵柬埔寨,如果越南的入侵计划得逞,我国的边境形势将更加严峻。至此,北京方面终于下定了对越自卫反击的决心。

接到北京下达的展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后,作为西线的主要作战部队,昆明军区的司令员王必成早在越南进行边境挑衅时,就已经预料到中越之间,早晚有一战,所以很早就开始了战备,如今接到作战命令,王必成当即将之前的战备推入实质。

就在王必成兢兢业业的在为对越作战做准备的时候,1979年1月,北京却给他发来了调令,让他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对调,让杨得志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负责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总军事指挥。

此时距离对越反击战开战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必成已经为对越反击战准备了两个月,再加上,王必成在昆明军区工作了将近十年,对昆明军区上下非常熟悉。

在处理越南边境挑衅的时候,王必成也处理的游刃有余,对越军的边境部队,也是相当的熟悉。

而与之相反,杨得志作为武汉军区司令,对昆明军区和越南的边境部队并没有王必成那么熟悉。

此时的东线,部队正向边境地区进发,可谓是大战在前,熟悉作战情况的西线总指挥却被突然被换下。

这一重大人事对调,不仅在国内议论纷纷,在国际社会,各国舆论也纷纷猜测,特别是东南亚各国,甚至有些担忧,这一人事变动,会不会影响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进程?毕竟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

那么熟悉作战情况,已经为作战精心准备了两个月的王必成为何被换呢?

很多人说,将杨得志替代王必成,是因为王必成的作战能力没有杨得志那么强。杨得志也比王必成多了一个优势,那就是杨得志做过越南的军事顾问,正如昆明军区在欢迎杨得志的大会上,特意提到了杨得志的援越经历,将其称为越南的军事老师。

但其实,杨得志对越南熟悉不假,但那是对66年前后的越南军队熟悉,彼时黎笋还没有上台,越军中还有不少亲华派,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前,越军上层的许多亲华派,例如武元甲等人,早已靠边站,再加上苏联的各类军事援助,当时的越军,早已经不是杨得志当年所熟悉的越军了。

另外,其实就军事指挥能力而言,王必成并不比杨得志差。王必成是粟裕手下的三个虎将之一,王必成在新四军的时候,部队被称为“老虎团”,作为团长的王必成,自然也被称为“王老虎”,王必成的作战风格,快、准、狠,擅打大仗,硬仗。

解放战争时,王必成麾下的六纵和叶飞的一纵,陶勇四纵,以及许世友的九纵,并称华野的四大主力。在华野刚刚成立的时候,来自山东根据地的许多将领,对粟裕的排兵布阵并不是十分理解,粟裕指挥起来,多少有些不顺手,于是粟裕在排兵的时候,往往喜欢将王必成、陶勇、叶飞三人的部队,放在战役的主要位置。

在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的六纵是第一个冲到张灵甫的指挥部中,并击毙张灵甫的部队。当时只是解放战争初期,王必成敢用一个纵队就把敌人的五大主力,一个美械整编师打垮,王必成的能力可见一斑。

与此同其的杨得志,还在华北战场上艰难的和敌人周旋,甚至没有全歼过敌人的一个整编旅。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王必成的六纵所取得的战绩,在全军40个纵队中排名第三。由此可见,王必成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比杨得志差多少。

有着如此优秀的指挥能力,又熟悉敌人情况的将军,邓公为何在大战之前,要将他换掉呢?

很多人说是因为杨得志的资历比和威望都比王必成高,但这只是邓公临阵换将的一个次要原因,要谈及重要原因,这还得从1978年12月31日,邓公亲自主持的作战会议说起。

王必成只比杨得志小一岁,但杨得志的资历却比王必成要老的多。在朝鲜战争的时候,王必成只是志愿军九兵团的副司令员,而杨得志后来则是志愿军司令员,他是王必成的上上级。

回国之后,杨得志直接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而王必成一直到1960年才是南京军区司令员,一直到1971年才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这比杨得志晚了10年。

在1955年的授勋中,杨得志是上将,王必成只是中将。这些都足以说明,王必成与杨必称相比,资历差的太多。但是王必成资历虽浅,可对越自卫反击战怎么说,也只是一场局部战争,让王必成指挥西线战斗,以王必成的战斗能力,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资历问题,还不足以让邓公临阵换将。

在对越作战会议上,邓公把东西两线的总指挥人员问题摆出来让大家谈,东线总指挥人选,众人并没有异议,但是对于西线,由王必成担任总指挥,却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昆明军区的部队,多来自邓公麾下的二野。早在开会之前,邓公就听到了一些风声。在昆明军区备战的过程中,有一位师长竟然公开对外宣称,如果是王必成指挥作战,我就不听。

这是为何?王必成作为堂堂司令员,怎么还指挥不动麾下的一个师长?这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

1969年,王必成调任昆明军区副司令,此时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是秦基伟,但是由于各种时代原因,秦基伟的工作已经被暂停,昆明军区的实际工作是由军区政委谭甫仁,此时昆明军区的派别矛盾已经相当严重,1970年谭甫仁更是被人枪杀。

牵一发而动全身,昆明军区上下的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王必成担任昆明军区司令之后,又没能很妥善的化解这些矛盾,一些基层军官因为王必成没有妥善的处理矛盾,对他又抱有一定的成见。

王必成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处理这类事件则有些捉襟见肘。大战在即,如果此时把那些对王必成有意见的军官都撤了,影响太大。

所以邓公最后决定委屈一下王必成,将其调走。开始,邓公其实是想让原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去西线做总指挥。

没想到,面对这一提议,秦基伟却婉拒,他觉得此时回昆明军区,这就是个“烫手山芋”,何况他和昆明军区的一些人的矛盾,至今悬而未决,此时回去,很难开展工作。

面对秦基伟的婉拒,邓公看到一旁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便当场点了杨得志的将。杨得志资格老,威望高,更重要的是杨得志也是二野的老人,与昆明军区的不少将领都相熟,他让他去,能服众。

同时,东线的总指挥是上将,派杨得志去做西线总指挥,这样也对等。

第二天,有关两人对调的命令就传到了昆明军区,杨得志一到昆明军区,上下并无异议,各部队很快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邓公知道,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毕竟杨得志能力再强,战场的情况千变万化,难免会有一些遗漏,因此,邓公特意找到了昆明军区的副司令员张铚秀和查玉生。明确的和他们说,杨得志对昆明军区的部队不熟悉,这次作战的部队指挥还得他们两个。

两人的资历虽然不高,但也是身经百战,特别是张铚秀作为副司令,几乎全程参与了王必成有关作战的前期准备。

果不其然,在对越反击战开打的第四天,杨得志就出现了急性心衰,不能再指挥作战,必须立即回北京治疗。这样,西线的作战指挥,基本上是由张铚秀、查玉生,还有杨得志带去的梁光烈三人共同在做。

张铚秀指挥西线部队,在开战的五天内,就深入敌纵深40公里,重创了越军的王牌师316A师,顺利完成了作战任务。

在我军的历史上,很少有将领既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又参加过朝鲜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样的对外战争。

如果王必成没有缺席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话,那么,其辉煌的军事生涯,必会更加具有光彩。

尤其是在战前,王必成作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已经精心了准备两个月的情况下,被临阵换将,这对于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王必成被调到武汉军区后,仍然十分关注对越反击战的形势,后来,武汉军区也有五万余人,先后开赴云南和广西的边境参战。

为了弥补自己不能上战场的遗憾,王必成还将自己的儿子、女儿,还有一个怀孕的儿媳送上了战场,由此留下了一家三个半人上战场的佳话。

27 阅读:11866
评论列表
  • 2024-08-03 14:57

    雷军长[大笑][大笑][大笑],高山下的花环

  • 2024-08-31 18:00

    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

昊昊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