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为正、副总兵为奇、参将为援,明代的营军具体是何编制?

梦里花落懂秋意 2025-01-16 15:22:13

朱元璋建国大明后,在全国设立了大量的卫所,其中北方卫所防御蒙古,而南方卫所则主要承担防倭、治安和漕运等任务。

洪、永时期,各卫所军队守卫各地,负责治安,防边和保卫京师,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卫所制本身有两个弊端是无法克服的。一是兵马过于分散,二是出征时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就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尤其是在北边,蒙古骑兵经常以优势兵力突入,这就要求边将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来对付,所以边防将帅便从辖区内各卫所军中抽调精锐兵力集中训练。这支部队完全受将帅的直接领导,也就是所谓的“营兵制”。

明初边防和各省之卫所最高军政长官为都指挥使,但是遇到战争朝廷又会派遣领兵大将统筹军务,即所谓的“总兵官”,也就是说明初的总兵官属于临时差遣性质,不是正式的朝廷职官。

洪熙元年,总兵官的性质趋于地方化,朝廷派出总兵官4人分守诸边,总兵之下设副总兵、参将、游击等官。至此,总兵官取代原先的都指挥使成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因总兵手握军权,对朝廷形成一定的威胁,故而又有后来的巡抚、总督、督师加以牵制,形成了以文制武的基本格局。不过这都是后话,有机会再细说。

总兵官驻守诸位后,便形成了营兵制,其基本职能正如嘉靖时期宣大山西总督所说的:“各边镇守官有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总兵总一镇之兵,谓之正兵;副总兵分领三千,谓之奇兵;游击分领三千,往来防御,谓之游兵;参将分守各路,东西策应,谓之援兵。”

可以看出嘉靖时期在营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正兵、奇兵、援兵、游兵四种说法。可能很多读者对这些兵制还不甚了解,下面御史具体来讲。

一、正兵

如前所述,总兵直辖的军队称正兵(明后期改为标兵)。正兵的任务除了护卫总兵以外,还有随警策应、防秋摆边、诸镇配合等职能。

随警策应,是指总兵为一镇主将,负责全镇防务,所以不管本镇哪里出现了警报,都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正兵也要随总兵前往。

防秋摆边,是指在秋季提高警戒,秋天战马肥壮,又是粮食收获季节,所以蒙古多在秋季入关抢粮,所以诸边在这一阶段都要加强防守。

诸镇配合,是指一旦发生重大边情,总兵要在总督的领导下协同防守。比如嘉靖初年,河套蒙古犯固原镇,总制杨一清命令固原总兵郑卿前往追杀,同时又传令宁夏总兵杭雄率领该镇正兵、奇兵赴河西参与防御。

二、奇兵

奇兵顾名思义“出奇制胜”也,副总兵统率的军队称为奇兵,其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待报赴援、设伏防守、长年防守。

待报赴援,是指本镇或他镇有警即率军援助。如驻扎在榆林的奇兵,只要遇见大同、宁夏有警,就要随时支援策应。

副总兵的驻地一般都在镇城,战争时期也会被派往别处防守。相比总兵、参将而言,副总兵的主要职能是援助,扮演着救火队的功能,其守土之责略轻。

奇兵援助,是奇兵的家常便饭。奇兵的作战任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限于本镇,很多时候其他镇因战事吃紧,也会紧急支援。

设伏防守,是指本镇可能受到侵犯,奇兵等要在紧要的城堡或关隘设伏。如嘉靖四年,以河套蒙古将犯,总制杨一清命延、宁二镇奇、游兵设伏。

三、援兵

援兵归参将统领,参将及其援兵主要任务包括护守本路。各路配合、诸兵合作、应援他镇、防秋摆边等项。

护守本路,参将的基本职责是分守一片防区,即所谓的“一路”。一旦本路有警,参将要统率所部援兵前往援救,正如《明史·并制》所载:“参将分守本路,东西策应。”

各路配合,参加除了保卫本路外,也要互相救援。如居庸、紫荆而关分别设参将一员,其目的就是为了酌情互相策应。

诸兵合作,是指遇有重大战事,援兵要与正、奇、游兵联合行动。

应援他镇,在特殊情况下,参将也担当游击之任,领兵援助他镇。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大同发生兵变,朝廷下令以辽东都指挥使充参将,领兵三千前往应援。

防秋摆边不用细说,其职能与正兵同。

四、游兵

游击所统之游兵主要是为机动出击而设的,一般都没有固定的防区。游兵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戍守本镇,游兵常驻本镇,时时操练兵马,以壮声威,尽管没有固定的防区,但如敌人入犯驻地附近,游击也要参战,这与参将各守其土颇为相似。

援助他镇,邻镇有警,游兵也要听调支援。如嘉靖初年吐鲁番犯甘肃,杨一清令陕西镇游兵三千赴甘增援;嘉靖二十三年,顺天巡抚上报蒙古欲由喜峰口入关,因本镇兵力有限,朝廷下令辽东游兵赴援。

入卫京师,起初蓟镇有警,偶尔会发各镇游兵入卫。各镇入卫兵均系抽调精兵,这些入卫军队一般都以游击统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游兵入卫以后,其编制也会发生改变,即从原先的营兵转为京营编制,不再受本镇总兵节制。

可以看出,大致从嘉靖时期开始,九边是以营兵为核心,以正、奇、援、游兵马为主力,上下相维,左右配合,形成了一道保卫大明江山的北疆防线。

1 阅读:248
梦里花落懂秋意

梦里花落懂秋意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