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保姆陈宇萍执行了死刑。
这名保姆当时的名声很响,只不过全是让人汗毛倒立的新闻。
在短短几年内,她通过投毒、窒息等手段,连续谋杀多位高龄老人,只为骗取整月工资。
从她最初进入家政行业开始,这条路就被铺设得异常清晰。
她的出身并不优越,来自一个贫困家庭,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家乡只能干些零散农活勉强维持生计。
偶然间,她从邻居口中得知,在城里做保姆可以轻松赚到三四千元的工资。这对一个在底层挣扎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光明的出路。
很快,她在家政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雇主是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身体状况已经十分虚弱。
在最初的两个月里,陈宇萍表现得勤勤恳恳,无论是做饭、清洁还是陪伴老人,几乎挑不出任何问题。老人的家人对她十分满意,还主动为她涨了工资。
当老人因为突发疾病离世后,家人没有计较她是否工作满月,而是直接支付了整月工资,认为这是对她短暂照顾的一种补偿。
陈宇萍第一次感受到了“运气”的甜头:原来,不需要付出太多劳动,就能轻松赚到一整月的钱。
这种“额外收入”的潜规则点燃了她内心的欲望。
她开始意识到,只要选对了目标,就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利益。从那以后,她的选择再也不是随机的。
她只接那些高龄、有疾病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她的目光变得敏锐,凡是身体虚弱、子女疏于照顾的老人,都会成为她的猎物。
2011年,她被雇佣到蔡女士家中,照顾90岁摔伤骨折的奶奶。
在雇佣合同签订的第一天,她便明确提出,哪怕只干两三天,如果老人去世了,她也需要整月工资。蔡女士有些犹豫,但想到奶奶身体虽然虚弱,却无生命危险,她还是同意了。
两天后,老人“突然”去世,医生确认是因年老体弱导致的自然死亡。蔡女士一家悲痛万分,无暇追究保姆的责任,直接按照约定支付了工资,陈宇萍的计划得逞。
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的犯罪模式使她尝到了甜头,她的作案手段也变得更加熟练。
在家政公司,她的评价渐渐上升。
凭借之前雇主的“推荐”,她迅速接到了新的雇佣任务。这一次,目标是一位97岁的高龄老人冯某,身体虽然不算太差,但行动缓慢,需要人搀扶。
和之前一样,陈宇萍提前提出整月工资的要求,家属简单商量后同意了。没想到,这次雇佣竟成为了揭露她罪行的关键。
上岗第一天,她表现得十分勤奋,甚至主动向老人家属汇报工作,赢得了初步信任。
不过,暗地里她早已开始实施计划。
她在老人的食物中加入了少量苯巴比妥,这是一种强效镇静药物,可以让人迅速陷入深度昏迷。中午和晚上,她分别在老人吃的米粥和水果中投放药物,确保老人无法清醒过来。
等到夜里,陈宇萍悄悄靠近老人,伸手掐住了他的脖子。老人轻微挣扎了几下,但最终因机械性窒息而死亡。
完成这一切后,她擦拭掉老人的脖子,掩盖窒息的痕迹。
随后拨打了老人的家属电话,称老人情况不妙,让他们赶快过来。
等家属赶到时,老人早已停止了呼吸。家人悲痛欲绝,认为是老人高龄导致的自然离世。
当晚,家中亲戚聚在一起为老人守夜,偶然间提到了一件蹊跷的事:他们发现,这名保姆此前曾在另一位亲戚家工作,而那位老人也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去世。
几人心中生疑,决定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
通过法医鉴定,发现老人血液和胃内容物中含有苯巴比妥和莨菪碱的成分,这是导致老人昏迷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检查显示,老人的颈部有明显的扼压痕迹,符合人为施加压力导致窒息死亡的特征。
在对陈宇萍的物品进行搜查时,警方在她的包里发现了毒药的残留物。证据链条清晰,她无法抵赖。
案件曝光后,越来越多曾雇佣过陈宇萍的家庭站出来报案。他们指出,在她照顾老人期间,类似的“意外死亡”发生过多次,甚至有老人不到两天便去世。
随着调查深入,陈宇萍的连环犯罪被彻底揭开。她至少通过这种手段害死了6位老人,而她每次的目标,都是那些高龄、体弱的群体。
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检察机关指控陈宇萍利用老人高龄、体弱的特点,蓄意通过毒药和暴力手段谋杀老人,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尽管她的辩护律师试图以“认罪态度良好”为由请求从轻处罚,但法院认为她的行为手段残忍,危害性极大,一审判处死刑。随后二审维持原判,最终最高法院复核通过后,陈宇萍被依法执行死刑。
行刑当天,她显得极为慌乱,双腿几乎站立不稳。
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她多次哀求宽恕,甚至拒绝吃“断头饭”,试图延长时间。但一切为时已晚,她最终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家庭在雇佣保姆时,除了关注表面的“能力”与“评价”,更应注重从业者的背景调查和日常监管。
家政行业也应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遏制类似悲剧的发生。
参考资料:
北青网——《“毒保姆”陈宇萍被执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