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之上有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其中有关胜,手持大刀,威风凛凛;还有呼延灼,擅使双鞭,功夫了得。另外,八骠骑里的金枪手徐宁,枪法精湛,急先锋索超,勇猛无比。可就是这么几位厉害的人物一起联手,却依旧没能成功拿下耶律得重的四个儿子。当时那场面,这几个人和耶律得重的四个儿子两两相对,就在阵前激烈地厮杀起来了,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就好像绞在了一起似的,又如同紧紧地打做了一块,战况那叫一个激烈呢。
话说那没羽箭张清啊,他那石子可厉害着呢,要是梁山好汉中有人没穿盔甲好好防护着,被他的石子打中,那可就会被打得头破血流啦。不过呢,真到了那种正儿八经在疆场上激烈厮杀的时候,张清的石子可就远远比不上弩箭厉害喽。就有那么一回,张清打出的石子只是从敌将的头盔旁边擦过去了,没伤到人家,可反过来呢,敌将射出的弩箭一下子就射中了张清的咽喉。这得多危险呐,要不是当时神医安道全还在军队当中,能及时给张清医治的话,张清恐怕都撑不到去征讨方腊的时候啦。
大兵团作战可跟江湖上那种私人打斗完全不一样。就好比在江湖中,像浪子燕青和没面目焦挺那样擅长相扑技术的,到了大兵团作战的场合,那相扑技术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啦。戚继光在他写的《纪效新书》里,对冷兵器时代的短兵相接情况做了一番概括呢。他说,那种摆开大阵势,要面对强大敌人的作战场景,跟在比武场里较量技艺,或者去擒拿抓捕小毛贼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在那种堂堂正正、十分宏大的战阵之中,成百上千的士兵排着队向前推进。这时候,就算是特别勇猛的人,也没办法一个人冲到最前面去,而那些胆小怯懦的人呢,也没法落在队伍后面躲着。大家都是一群人拿着长枪相互戳来戳去的,这边一堆长枪刺过来,那边也一堆长枪回击过去,同时还有乱纷纷的大刀砍过来,那应对的办法就是同样乱哄哄地拿刀杀回去。所有人就是这么一起往前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转身都很困难呢,哪还有空间能让你左右来回跳动?要是身上穿的盔甲足够坚固完好,即便被对方用长枪戳一下或者用大刀砍一下,也不会伤到自己身体里面去。哪怕自己的武艺没那么精湛,在对方攻击一下之后,自己也能紧接着第二下就反击到对方身上去呢。
大家知道吗,戚继光可是在与倭寇的战斗中付出了鲜血的代价,而从这些经历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啊,后来可就变成了克制倭寇的有效法宝呢。要是拿《纪效新书》里提到的那些兵器标准,去看一看梁山好汉们手中的兵器,就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哦。比如说要去对付辽国的骑兵,梁山好汉中也就只有少数几件兵器能派上用场呢。就像智多星吴用手里拿的铜链,都要比绝大多数好汉手中的朴刀更实用一些哦。因为那些好汉们手里的朴刀,除非他们把刀头横着绑起来,弄成岳家军敢死队用的那种“麻扎刀”的样式,或许还能起点作用。可就算兵器改得合适了,想要让梁山那些喽啰们能像岳家军一样,面对那种来势汹汹、如雷霆万钧般的重甲骑兵,还能坚守住不四处乱跑,那显然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古代,有一种兵器叫朴刀,它还有个别名,叫做“着裤刀”呢。这里说的“着裤”,可不是大家平常理解的挂在裤子上的意思哦。实际上呢,是把木杆安装在刀身后面的一个圆筒里面,这情形就和乡村里常见的锄头、铁锹差不多,那个用来套木杆的筒子呢,就是所谓的“裤”啦。这个叫法可真是挺形象的,您想啊,一把短刀装上木杆,可不就有点像人把腿伸进裤子里一样嘛。就拿卢俊义的朴刀来说吧,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组装而成的呢。
大家留意一下电视剧里宋江所扛着的那把朴刀,这里面存在着一个相当明显的漏洞呢。啥漏洞呢?就是这把朴刀上竟然没有连接刀身与木杆的“刀裤”。要知道,在打斗的时候,别说是和对方的兵器相互磕碰了,就算只是砍在敌人的盔甲上,这把朴刀都极有可能会一下子就断成两截哦。到时候,宋江手里就只能攥着那根木杆啦,而他那六尺的身躯,恐怕很快就得变成不到五尺喽,为啥?那脑袋可就被人家拿去记功啦,人也就没了。
在古代那种大兵团作战的情形下,有一种叫朴刀的兵器呢,其实它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兵器哦。而且呢,当时是处在西夏、辽国以及金国这样的环境里,冷锻甲在这些地方已经比较普及了呢。这冷锻甲可厉害啦,一般按照常规制式打造出来的那些刀枪,面对穿着冷锻甲的敌人,根本就没办法对人家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就因为这样的状况,所以当时宋朝的老百姓们,那也是很无奈的,甚至还说出了这样一句挺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呢,就是:“他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儿!”意思就是说对方武器厉害,自己都没啥能有效抵抗的办法啦,只能用这样无奈的话语来表达那种无力感咯。
清代的周纬在其所著的《中国兵器史稿》里,针对宋朝兵器给出了这样一番评价。他指出,宋朝时期的铁制兵器在质料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那些被埋入墓中的宋朝铁兵,由于质料欠佳,经过漫长时间的掩埋,早已变成了腐铁,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而那些有幸被保存下来的宋朝铁兵呢,又因为历经了多次兵荒马乱的动荡时期,在这一次次的战乱冲击下,最终也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再也寻觅不到它们的踪迹了。
不得不说,这着实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啊。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期,宋朝可是号称其科技水平以及经济实力在世界上都位居第一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武器装备竟然还比不上西夏和辽金那般精良。就拿冷锻甲来说吧,这冷锻甲实际上是由西夏人所“发明”的,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宋朝在武器装备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它所宣称的世界第一的地位实在是不相符呢。
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器用》里,提到了冷锻甲那令人惊叹的强悍防御力哦。据说,宋朝镇戎军有一位将领,偶然间得到了一副冷锻甲,对其珍视有加,就像得了宝贝似的把它藏在箱子里面妥善保管着呢。而且,在当时出将入相、身份极为尊贵的魏国公、魏郡王韩琦,还专门对这冷锻甲做过一番实验呢。你猜怎么着?在距离这冷锻甲五十步开外的地方,用强弩去射击它,结果竟然都射不进去,可见这冷锻甲的防御能力是多么的出色啦。
咱来说说宋朝的情况,宋朝那时候的弓弩制造水平其实还算不错的呢。不过呢,就算是宋军一直特别引以为傲的弓弩,在面对重甲骑兵的时候,所能发挥出来的效果那也是大打折扣的哦。再看看梁山好汉们,他们手里可是拿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兵器呢,可这些兵器要是用来对付重甲骑兵的话,那起到的效果就更是微乎其微啦,几乎可以说是没什么大用。说起来,要不是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给梁山好汉们安排了各种情节和光环,就凭他们真实的情况,可能随便一支辽国的地方军队,就能轻轻松松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给全部消灭掉呢。就像之前童贯的事儿,童贯可是带着宋朝最为精锐的二十万大军,去攻打已经被金国打得很惨、只剩下一万兵力的辽兵,结果呢,却被人家辽兵打得落花流水,就像赶鸭子似的,被人家打得大败而归。
梁山好汉中的核心战斗力,主要是那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迫落草为寇的原朝廷军官们。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他们手里所拥有的制式兵器,才存在在与辽国作战的时候发挥出一定作用的可能性呢。毕竟制式兵器相对来说更加规范、精良,而这些原朝廷军官又有着一定的军事素养和作战经验,所以在面对辽军这样的对手时,他们凭借着自身的这些优势以及手中的制式兵器,才有可能在战斗中派上点用场。
话说卢俊义与耶律四小将展开大战之时,他所使用的兵器乃是长枪,而并非朴刀呢。为啥会这样呢?原来,卢俊义心里可明白得很呐,要是拿着朴刀去和那些辽将所配备的精良兵器硬碰硬地死磕,这可就好比寿星老上吊一样,那简直就是嫌自己命太长啦,所以他明智地选择了长枪来应对这场战斗哟。
当我们仔细去审视中原与北方步骑兵之间展开的一次次对决时,就会察觉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这些对决当中,刀枪剑戟这类常规的兵器,它们所发挥出来的优势其实并不是那么显著,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时候还处于一种相对劣势的状态呢。然而,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是,回顾这千百年的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往往到最后都是北方那一方吃了败仗。这其实也就充分表明了,不管面对怎样看似不利的局面,只要我们肯积极开动脑筋,去深入思考应对之策,那么总归是能够寻觅到可以克敌制胜的有效办法的。
宋朝老是拿没燕云十六州就没好马这事当借口哦。但你瞧瞧朱元璋呢,他一开始可是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有,甚至可以说连块能称作自家坟地的地方都没有呢。可即便如此,人家最后那战绩可不得了,硬是把王保保打得狼狈不堪,逼得王保保只能抱着木头游过黄河去逃命;还把妥懽帖睦尔撵得那叫一个慌乱,连象征着至高皇权的玉玺都给弄丢啦。所以说,没燕云十六州没好马可不能总当成干不成大事的借口。
当面对铠甲极为坚韧的正规军时,您瞧瞧,那可不是一般情况。就说石子吧,对着这样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扔过去,根本起不了啥作用,就好像蚍蜉撼大树似的。就算是平日里看着还挺厉害的寻常刀剑,碰到他们那坚韧的铠甲,也基本没啥大用,就跟挠痒痒似的,很难对其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那要想破这些重甲骑兵,可有几种兵器相对好使一些呢。比如说鲁智深那威风凛凛的禅杖,那家伙可着实厉害,舞动起来虎虎生风,凭借着自身的重量和鲁智深的神力,要是砸到重甲骑兵身上,多少能让对方吃不消。还有秦明的狼牙棒也不含糊,上面那些尖尖的狼牙形状的凸起,看着就吓人,一棒子抡下去,就算是重甲也得给它砸出个好歹来。智多星吴用的铜链呢,虽说这铜链看着不像前面那两种兵器那么刚猛,但要是运用得巧妙,在特定的时机,以足够的力量甩出去,碰到重甲骑兵,要是足够沉重的话,也能给对方构成一定的威胁呢。火眼狻猊邓飞的铁链也是同理,要是那铁链够分量,使足了劲儿挥舞起来,打到重甲骑兵身上,也能让他们不好受,起到一些威慑作用。不过,这宋江的朴刀在面对重甲骑兵的时候,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啦,相对来说就比较弱一些喽,和前面提到的那些能对重甲骑兵构成较大威胁的兵器比起来,确实不太够看。
大家知道吗?鲁智深所使的禅杖以及秦明用的狼牙棒,在《武经总要》这本书里可都是有相关记载的哦。就说鲁智深那禅杖吧,其实和咱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不太一样呢。电视里演的鲁智深的禅杖像是一把有着锹头和月牙形状的方便铲,但实际上呢,它更接近宋军制式兵器柯黎棒哦。那这柯黎棒是啥样的?它是选用坚硬且沉重的木头来制作的,长度大概在四五尺左右呢。而且它还有四个不同的名字哦,分别被叫做棒、轮、杵、杆。要是在这木棒上面裹上铁的话,人们就把它称作诃藜棒啦。要是再在上面钉上钉子,弄得像狼牙那样,这就变成了狼牙棒啦,就和秦明用的那种狼牙棒是类似的情况呢。
你知道吗?狼牙棒可不是金兵才会用的兵器哦,宋军和明军也都大量装备着呢。就说梁山好汉中的鲁智深和秦明吧,他们可都是正儿八经从正规军出来的。既然有着这样的经历,那在选用兵器的时候,肯定会挑比较实用的啦。你看,在和辽军作战的时候,鲁智深和秦明手里拿着的那种打击兵器,也就是狼牙棒哦,可比林冲的丈八蛇矛以及关胜的青龙偃月刀在作战的时候效率更高呢。
咱们来说说鲁智深的兵器形制,之前半壶老酒可是为此写过好几篇稿子呢,所以在这儿就不多啰嗦重复啦。鲁智深那可是种家军里的宿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呢。他在和西夏打仗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就拿兵器这事儿来说吧,他才不会傻乎乎地拿着宋军那种普通的铁片子去跟辽兵作战呢,毕竟那可不符合他这样身经百战的宿将的作战风格。
在梁山好汉中,除了有着势大力沉的狼牙棒、柯黎棒这类兵器之外,还有几件堪称破甲利器的家伙事儿呢,那便是呼延灼所使的双鞭,以及孙立所用的单鞭。
您知道吗?竹节虎眼鞭以及那十二三斤重的水磨八棱铜鞭,在《武经总要》和《中国兵器史稿》这两部著作当中都是有相关记载的呢。在《武经总要》里提到:“鞭的形状,它的大小长短呢,是要依据使用之人的力气能够驾驭的程度来确定的哦。有人制作的鞭是四棱形状的,人们把它称作铁简,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那方棱的样子就如同简的形状一般,其实这些都属于鞭这一类兵器啦。”而《中国兵器史稿》中又记载说:“宋朝人在使用短兵器的时候,不但不怎么重视剑这种兵器,而且对刀也不是特别看重呢。像蒺藜、蒜头这类兵器,原本是羌戎所使用的兵器哦。那种铁鞭有很多节,这其实是沿袭了晋代遗留下来的形制。还有连珠三节鞭呢,它的器型也是来自于胡人那边的哦。”
棒和鞭向来都被视作能有效击破重甲骑兵的厉害兵器。而关于吴用所使用的铜链以及邓飞所使的铁链究竟属于何种兵器,直到如今都还存在诸多争论,一直没个定论呢。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这里所说的“链”其实就是“锏”,要是按照这种说法的话,那吴用所使用的兵器可就和秦琼的一样啦。
汉字进行简化其实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呢。要知道,在开展扫盲工作的时候,它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让相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不过呢,汉字简化之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会产生不少歧义的情况呢。就拿《水浒传》里吴用所使用的兵器来说吧,大家都知道吴用有个“铜链”,可在最初的原始版本当中,并不是写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哦。
半壶老酒手头持有一本万历二十二年的影印本《水浒志传评林》,在这本书上可以看到注明的是“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集”这样的信息。而有意思的是,在这本影印本所呈现的内容里,关于吴用所使用的兵器,写的是“铜錬”或者“铜鍊”这两种表述哦。
要是属于前面那种情况,那这个物件就叫做“铜链”;要是符合后面那种情况呢,那就应当念作“铜锏”啦。由于时间过去太久远了,它后面那一半的字,到底是“东”的繁体写法,还是“柬”字,已经没办法分得清楚了。所以呢,后世的人为了图个简便,直接把它写成铜链,这种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哟。
清乾隆二年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程穆衡的人考中了进士。这位程穆衡在他所著的《水浒传注略》里,针对“錬(鍊)”这个字给出了相关的解释。他是这么说的,“錬(鍊)”其实就是“锏”字,它属于一种军器呢。这种军器的样子和剑有些相似,不过它是有脊的,但是却没有刃哦,这里的“錬(鍊)”可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锻炼”的那个“炼”字的意思哟。
如此看来,我们也就能够清楚知晓吴用手里拿的家伙为啥能把赤发鬼刘唐和插翅虎雷横的朴刀给隔开啦。要知道哦,只有那种如同秦琼所使的既沉重又坚硬的打击类兵器呢,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要是仅仅只是一根铜链子的话,就算吴用有着极为高深的内功,那也很难把这铜链使得像铜棒一样,从而隔开他俩的朴刀。
在很多描述中,都提到吴用有着“挚两条铜链”“手提铜链”“腰悬两条铜链”这样的情况。大家想想看啊,如果这铜链是软兵器的话,那吴用怎么可能又手提又挂在腰上呢?要是软兵器,他直接缠在腰上就可以啦,根本没必要又是手提又是挂着。
你瞧啊,辽国那边有重甲骑兵,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可有意思的是呢,吴用手里的“铜锏”,居然在对付辽国这些重甲骑兵的时候还能派上用场,这事儿想想还真有点搞笑呢。
半壶老酒在古代冷兵器方面的了解确实比较有限。这不,最后还得麻烦读者诸君来发表发表高见呢。大家来探讨探讨梁山一百单八将手里拿的那些兵器,到底哪一种的杀伤力是最大的呢?而且,要是去对付辽国、金国的重甲骑兵的话,除了鲁智深手里那威力不小的禅杖、秦明所用的狼牙棒、呼延灼和孙立的钢鞭,还有吴用的铜锏之外,梁山好汉中的其他人,又还有哪些兵器能够派上用场呢?
心有独钟
所以说什么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什么七进七出的都是扯淡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