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亮财主”乔致庸,曾因其非凡的财富和传奇的人生,被誉为商界巨擘。
他一生赚得盆满钵满,晚年安享荣华,直至89岁寿终正寝。
身后留下了6个儿子,他们分别承载着不同的财富与命运。

这些儿子中,有多少人继承了父亲的商业才华,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而有些人又是否因父亲的庞大影响,受到了难以言说的压力与挑战?
这一个家族,曾经风光无限,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如今的现状又是如何?
不得不说,乔致庸家世显赫,出身晋商望族。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年幼丧父,还好有同胞哥哥乔致广在,将他拉扯大,一家人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乔致庸自小聪颖好学,立志科举高中,一举成名。
可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挥毫泼墨之时,命运又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亲哥乔致广病逝!顿时间,举家上下陷入一片愁云惨淡。
从他记事起,乔致庸就没见过自己的父母,乔致广可以说是他的半个父亲。

如今父亲般的哥哥也撒手人寰,留下年轻的乔致庸独自面对家族的重担,他能不手足无措吗?
科举梦,已成泡影;家族事业,危在旦夕!
这对于一个尚未弱冠的少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乔致庸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哪里懂得做生意?他本是想凭借一身才学光宗耀祖的,现在看来,这条路是彻底行不通了。
乔致庸虽长叹命途多舛,但他深知身上的担子不能丢。
若是乔家就此没落,先祖积攒的基业化为乌有,他乔致庸将何以为人?!
为了整个家族的未来,乔致庸毅然放下诗书,拿起了算盘。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祖辈传下的事业发扬光大!从此,乔致庸弃笔从商,踏上了他人生的新征程。
白手起家,砥砺前行
接手家族生意后,乔致庸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乔家欠下外债累累,每天都有人上门要钱。
家里的房产地契都快被债主扫荡一空了!乔致庸一夜间几乎失眠,他从未想过日子会如此艰难。
一筹莫展之际,乔致庸想到了自己的恩师赵先生。
赵先生是他早年的启蒙老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
乔致庸登门求教,诉说了自己的困境。
赵先生听后,语重心长地说:"致庸啊,生意之道貌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
你要懂得变通,要敢于创新啊!"随后,他为乔致庸讲解了诸多经商之道,又介绍了很多生意上的人脉。

乔致庸如获至宝,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重振乔家的事业!于是乔致庸开始了殚精竭虑的拼搏。
他放下书生的架子,和下人们一起干活,没日没夜地忙碌。
他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关心体恤下属,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仅仅几年,乔致庸就还清了所有欠款,乔家的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
同行和老百姓们都交口称赞,乔致庸真是个奇才啊,竟然能这么快扭转乾坤!
乔致庸为人重义,他不忘乡里乡亲的养育之恩。
生意做大了,他常常开仓放粮,赈济贫苦。

百姓们把乔致庸视为救星,口口相传他的善行义举。
这在生意场上,无疑也帮了乔家的大忙。
六妻传奇,命途多舛事业有成,乔致庸开始考虑终身大事。
然而命运似乎格外爱和他开玩笑,乔致庸的感情之路可谓坎坷至极。
他的六任妻子,前五位都英年早逝,最让他伤心的是第六任杨氏,竟在儿子出生后不久撒手人寰。
乔致庸对每一任妻子都情深意重,她们的离世让他痛彻心扉。
朋友们劝他纳妾,图个人丁兴旺,可乔致庸铁了心要遵守乔家的家规——决不纳妾。
在他看来,让每个孩子都做嫡子,才是对妻子最好的尊重。

六个儿子,各有千秋。
乔致庸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成为家族的中流砥柱。
然而造化弄人,儿子们虽然品性端方,却都不擅经商。
大儿子乔岱古板刚愎,难以沟通。
二儿子乔景仪冲动莽撞,欠缺考虑。
三儿子乔景俨优柔寡断,难成大器。
四儿子乔侃内向腼腆,开不了口。
五儿子乔景偁更是满脑子诗词歌赋,对生意毫无兴趣。
乔致庸着实为难,这样的儿子,真的能撑起乔家的天下吗?

转机出现在乔致庸最小的儿子乔景僖身上。
这个小儿子聪明伶俐,极得乔致庸喜爱。
他自小体弱多病,乔致庸便格外用心,希望能培养他成才。
谁知天妒英才,乔景僖英年早逝,直接奠定了乔致庸余生的悲怆基调。
斩浪商海,纵横寰宇儿女情长再多磨难,也抵不过时代变革的惊涛骇浪。
清末民初,宦海商潮翻云覆雨,诸多望族都难逃没落的厄运。
但乔家是个例外,在乔致庸的运筹帷幄下,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新局面!
乔致庸首创"异地汇款",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跨地区的生意往来从此变得方便快捷。

这堪称是划时代的创举!他还大胆变革家族企业,给员工分红,始终把"诚信"二字立于门槛。
久而久之,"乔"这个姓氏便成了"信用"的代名词。
当时的朝中大员也对乔致庸赞赏有加。
左宗棠收复新疆,资金紧缺,乔致庸慷慨解囊,力挺大清政府。
左宗棠几次三番上门道谢,对乔致庸的为人颇为折服。
而风头正盛的洋务运动,没有乔家的支持,同样寸步难行。
李鸿章想要购置先进的军舰,也是乔致庸挥笔一掷千金。
这让满朝上下为之侧目,乔家的声名也愈发远播。

天下大乱,岁月如梭。
眨眼间,八国联军杀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一路颠沛流离,竟然逃到了乔家!
乔家出手相助,不仅大量供给银钱粮草,还把自家的宅邸腾出来给慈禧暂住。
这份雪中送炭,慈禧自是感激涕零。
她下诏让乔致庸来领赏,乔致庸却只要了四个字——"福种琅嬛"。
这让慈禧对他刮目相看,决定把巨额的"庚子赔款"全权交给乔家代为运作。
一时间,乔家如日中天,门庭若市。
即便乱世沉浮,也没有人敢来招惹乔氏。

一方面,乔致庸人缘极好,善恶分明,没人愿意得罪他。
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和地方诸侯,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触及敏感的"庚子赔款"。
树人百载,薪火不息乔致庸到晚年,可谓是应接不暇。
他是商界传奇,是儒商楷模,更是乔氏家族的精神领袖。
无数后辈以他为榜样,誓要学习他的志向和气度。
乔家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巨额的家产,更是一部"修身齐家"的家训宝典。
乔致庸把它归纳为三大法则:
戒除酗酒赌博等恶习,洁身自好;

恪守"诚信"二字,问心无愧;
勤俭持家,任劳任怨。
虽然乔致庸膝下儿子平平,但他的长孙乔映霞可谓青出于蓝。
乔映霞秉承家训,诚实守信,任劳任怨,把乔家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他还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带入乔氏,使整个家族焕发新的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乔氏后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社会主义。
他们把祖业交给国家经营,自己也回归平凡,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如今,乔家的子孙遍布天下,个个都是栋梁之才。
功成身退,不忘初心。
乔致庸临终前,把乔映霞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义'字当先,'利'字居后。
往后你要记住,虽然我们是商人,但决不能唯利是图。

你要以仁义为本,不忘善举,时刻铭记咱乔家的家训。"
乔映霞望着爷爷苍老的面容,热泪盈眶,连连点头称是。
从此,乔氏后人牢记祖训,薪火不息。
乔致庸的精神,也永远融入了这片华夏大地。......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
从京师到长安,从皇城到红墙,多少豪门望族都成为历史尘埃。
唯有乔氏家风,仍在人们心中散发熠熠光辉。
今天,当我们回首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感慨之余,更多的是崇敬和启迪。
这位出身豪门的纨绔子弟,是如何华丽转身,成为一代儒商巨擘的?面对乱世危机,他又是如何带领整个家族突围重生的?
他有仁义之心,但绝非心慈手软。

他一生信奉诚信,但也敢于改革创新。
他始终笃行儒商之道,又从未迷失自我。
或许,正是这种大气磅礴又不失儒雅的人格魅力,才成就了乔氏家族的百年传奇。
这种魅力,至今仍在万千国人的心中激荡回响。
你看,那一袭长衫猎猎,那一副言笑晏晏,便是我心中永恒的乔致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