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以优势兵力内外夹击,为何仍然救不了安庆?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2024-11-26 15:57:07

为了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原本采取的是“围魏救赵”之策:即让李秀成、陈玉成,合击武昌,企图以此将攻安庆的湘军调回来,一举解安庆之围。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太平军“围魏救赵”之策没有达到效果。

于是,1861年4月下旬开始,陈玉成等人决心组织决战,直接解安庆之围!

尽管“围魏救赵”的设想没有成功,但此时,如要直接解安庆之围,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场态势,都对太平军十分有利!

只是,在拼尽全力、浴血奋战几个月后,陈玉成却始终不能解围,最后只有眼睁睁看着安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沦陷!

这是怎么回事呢?

依然充满机会的形势

尽管李秀成、李世贤没有赶来,但是,此时太平军的兵力依然占有相当优势。

陈玉成手上,就有6万大军。

而安庆城内,叶芸来率领的守城军队有2万人。

内外两支军队,对攻城的曾国荃万余人,可以形成夹击之势。

而在北面,洪秀全派洪仁玕、林绍璋会合在桐城的吴如孝部,合兵2万余人。

他们与陈玉成的部队,对多隆阿、胡林翼、李续宜的打援兵团(合2万余人)也可以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此外,当时在皖南活动的鄂杨辅清,后来也率领5万人参战;在芜湖的黄文金,后来也率数千精锐参战···

总体上,安庆之战,陈玉成前后可投入的兵力,达到了13万以上!

而湘军方面,除以上参战部队外,还紧急调了鲍超6000人、成大吉5000人往援,直接参与安庆决战的兵力大约在5万左右。

太平军不但在兵力上可以形成巨大优势,在战场态势上也十分有利!

因此,在武汉劝退陈玉成的英国人巴夏礼,后来路过安庆时,见安庆城内的守军信心十足,皆认为英王能够帮他们解围,士气高昂!

看来,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太平军实是大有可为!

陈玉成失误1:留兵过多,自废武功

然而,开战前,陈玉成就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策。

陈玉成将自己手上的作战兵团一分为二:3万余人留守在德安、随州、黄州、蕲州等地;自率2万余人进抵集贤关,进行安庆解围作战!

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策。

对陈玉成来说,安庆乃是他的核心所在,他陈玉成接下来的命运,取决于安庆决战是否能成功!

这个情况下,陈玉成将亲率的野战兵团中的大部分留在湖北,这显然是有些“轻重不分”的!

而且,留守湖北的部队,还包含了悍将马融和所率的“小左队”!

陈玉成兵团规模虽大,但最精锐的主要是两支:“小左队”和“小右队”。

“小右队”以步兵为主;“小左队”以骑兵为主。

陈玉成不将精锐骑兵带来,却将他们放在湖北做“闲子”,实在令人费解!

当初,陈玉成进军湖北,是希望将敌人从安庆调走,如今,不但调动的敌人很有限,自己还留下了大部分兵力在湖北,这实在是讽刺!

总之,陈玉成的这一安排,使其参战兵力锐减,快速突击力量也大为缩减!

湘军的应对之策:精当!

此时,太平军是从两个方向对湘军形成“反包围”的态势。

对湘军来说,要打破被“反包围”的困局,关键是要“先打一路”。

胡林翼在分析了太平军的情况后,提出了一个“南迟北速”的防战。

打璋、玕宜速,打狗宜迟、宜持重,关内外无米粮,迫而蹙之,彼必球战,彼求战而我应之,必大捷!——《胡文忠公全集》

这招,实在是吃准了太平军的弱点!

当时,陈玉成亲率的部队,与洪仁玕、林绍璋的部队,皆为2万余人,兵力差不多。

但是,陈玉成的部队,长期是野战兵团,战斗力比较强大,不容易立刻击破;而洪仁玕、林绍璋的部队,多是从天京的非战斗兵员中仓促集结起来的,战斗力比较弱。

另一方面,陈玉成兵团缺乏后方补给,难以持久;而洪仁玕、林绍璋的部队补给情况较好,利于持久。

所以,“南迟北速”,是充分抓住太平军的弱点,避开太平军的优势,可谓是精当的决策!

当然,战争,是一场博弈。

湘军的策略能不能达到效果,还得看对方“配合不配合”。

洪仁玕的失误:用兵无方

湘军企图吃定北路太平军缺乏经验,企图先破之。

实际上,此时北路军并不是没有粉碎敌人企图的条件。

尽管洪仁玕、林绍璋从天京带来的部队缺乏战斗经验,但是,此路不乏能战者。

吴如孝部,在守镇江、守庐州的作战中多次立大功,这是名将,其手下也甚能战。

此外,黄文金部数千人,也正迅速赶来,很快就能赶到!黄文金同样是常年血战建功的名将,其所部也相对比较精锐。

此时,论精兵,北路太平军约有数千,只是略少于对面清军(万余人),论兵力,则先后可达2、3万人。

如果洪仁玕指挥得当,以精兵据前,弱兵为预备,不是没有一战之力,至少不至速败!

然而,洪仁玕不管这些,在黄文金抵达前,就迅速前进,连营30余里,一心只想要由马踏石过河,与陈玉成会师。

连营30余里,虽然气势很大,但是,大批缺乏作战经验的部队被一览无余地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此,太平军纵然有精兵,也会被弱兵所累,连带着一起混乱!

而且,正面大,无纵深,一旦一处失利,就可能被突破之敌前后夹击!

湘军毫不客气,立刻发起了多路进攻:下路与中路牵制住太平军,上路抄袭太平军后山伏兵,然后马队突破后由后路袭太平军,“分途而进”、“前后夹击”。

“分途而进”,使太平军处处紧张,恰给了敌人穿插的机会;“前后夹击”,则使太平军阵势全乱,一败涂地!

洪仁玕失利后,退回了桐城。

次日,黄文金部5、6000精兵抵达。

此时,虽然太平军又增了数千相对能战之兵,但是,大部队刚刚遭受惨败,士气沮丧,正应稍做整顿、恢复,然后才能战!

然而,洪仁玕得黄文金来到,立刻前出,在天林状筑垒。

随即,双方再次大战!

相对精锐的黄文金部不过刚刚抵达,情况都未熟悉,而前日败北的太平军既没有作战经验又士气沮丧···

没有悬念,湘军多路会战,鏖战3时,太平军再次败北!

湘军旋即立刻发起猛烈攻击,连败太平军!

无奈之下,洪仁玕部只有退到桐城东面之孔城镇,暂时“免战”。

此路作战,太平军集结的兵力优势兵力,而且也有一部分精兵强将参战,但是,洪仁玕缺乏军事能力,指挥无方,以至于弱点被敌人把握,连战皆败!

陈玉成失误2:分兵再次失误

就在洪仁玕与多隆阿在北路激战的同时,陈玉成在安庆城下也与曾国荃发生了激战。

陈玉成所率之军2万余人,城内有守军2万人,而当时的当面之敌只有万余人。

但是,曾国荃在安庆城下早已经“结硬寨”,因此,陈玉成短期内当然不可能得手!

陈玉成预感到:洪仁玕失败后,多隆阿可能过来夹击他;此外,鲍超、张运兰的部队也即将到达,到时,陈玉成又将陷入被夹击的不利态势。

因此,陈玉成决心再次分兵:一部留下配合守城部队作战;自率一部到外线,主动会合洪仁玕。

这个想法,本身当然是正确的。

但是,陈玉成在分兵上,再次犯下低级错误。

一方面,陈玉成再次选择将大部分部队留下。

2万余人,1万多留下,陈玉成只率5、6000人去桐城,会合洪仁玕。

留下的部队中,又包括了陈玉成身边最后的一支精锐:小右队。

显然,陈玉成率领这5、6000人去会合洪仁玕,同样不能击败多隆阿,同样不能扭转形势呀!

更要命的是:陈玉成对留守兵团的配置出现了低级失误!

陈玉成将“小右队”等部队,驻扎于赤冈岭4垒;另以一部分部队驻在菱湖北岸13垒,“以为死守待援之计”。

赤冈岭地势险要,陈玉成留下火力配备较好的“小右队”等精锐在此;菱湖北岸之垒,可与安庆城内通过菱湖往来,也是必保之地。

然而,陈玉成忽略了两个关键问题。

1、赤冈岭山势虽险,但自身无水源粮源,一旦水源被切,“小右队”等精锐不就与当年马谡之军一样了吗?

2、菱湖之垒虽然坚固,但是,一来,湘军有绝对水上优势,所以太平军凭菱湖往来的规模是极为有限的;二来,更重要的是:菱湖之垒与安庆城远隔,很容易被敌人隔断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如此,陈玉成的此次分兵,是使形势再次恶化了的!

亲率部分部队出去,但这些部队不足以对北线战事带来大的变化,实际意义有限;

而留下精锐于此企图固守,但其实漏洞明显,实际上是陷于绝地!

陈玉成的失误3:仓促再战

陈玉成率5、6000人抵达桐城后,与洪仁玕会合。

我们知道,洪仁玕的部队刚刚连续遭到重创,不但实力大为减弱,而且士气已经接近崩溃了。

陈玉成带来了5、6000人,但这5、6000人并不是其精锐,对联军战斗力提升是有限的。

这个情况下,此路太平军的实力,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提高。

而陈玉成到来后的举动,又使这支实力不足的太平军士气进一步低落了!

陈玉成斥责林绍璋等人,说他们“殿下之兵,一仗未开,即行自退,如误大事,是殿下一人所误也”!

坦率来说,林绍璋等人的仗是没有打好,但是,人家也是尽力了,打不好,是因为就只有这个能力。

陈玉成不能安抚,反而直接称人家是“一仗未开”,并称“殿下一人所误”,急忙甩锅给人家!

这个情况下,士气自然再衰了!

这个情况下,陈玉成再次仓促对多隆阿发起了进攻!

此时,3万余太平军,自挂车河至棋盘岭,列队筑垒,大举运动。

然而,大批部队缺乏经验又士气低落,因此,行动迟缓而无章。

多隆阿在下面一看,决心”乘其布置未定,先发制人“,当即发起决战!

由于陈玉成尚没有完成部署,尚没有完成对部队的整顿,因此,分路迎战,实际上是弱点充分暴露的。

陈玉成所部在左,洪仁玕所部居中,林绍璋所部在右···洪、林两部战斗力既弱又士气低落,如何能战?

结果,洪、林失利,陈玉成遭夹击亦败,全线失利,营垒尽毁,被迫退回桐城!

其实,此时,3万打1万,陈玉成、黄文金、孙葵兴等部稍有战斗力者也已过万,太平军如果组织得好一些是有机会取胜的,即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大败!

然而,陈玉成未做整顿、安抚,仓促决战,结果弱兵连累强兵,全线溃败,不在话下!

精锐全失

此时,陈玉成兵团留在安庆周边的精锐,也走向覆灭了!

陈玉成在留兵时,部署上犯下了低级错误。

老辣胡林翼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吩咐:不需要急攻,只要围来,放炮轰他们就可以了!

然而,攻赤冈岭的鲍超,听不进去,他自负其勇,直接对赤冈岭发起强攻。

结果,一仗打下来,湘军死伤7、800人!

鲍超所部,是湘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5、6000人,李秀成就是带了几十万人也不敢去惹!

然而,遇到”小右队“等精锐,一战下来就损失惨重,可见陈玉成精锐的实力!

然而,陈玉成精锐的威风,也就到此为止了!

随后,吃了亏的湘军改变战术,老老实实按照胡林翼的吩咐筑垒轰炸,断其水源。

结果,2天后,赤冈岭4垒中有3垒投降。

第三日,刘怆琳率领的小右队不降,但也无法支撑,遂突围而出,结果在突围中被歼灭!

如此,陈玉成兵团的精锐,就此覆灭了!

随后,湘军对菱湖也采取了断其后路的策略。

菱湖太平军奋战不能解围,粮尽后,无奈只好退往安庆,其间遭到湘军水师轰炸,损失大半!

如此,陈玉成在安庆城外精心留下的精锐部队、防御据点,全数被摧毁了!

最后一搏

陈玉成联合洪任玕也不能破围,遂继续找天王求助。

最后,杨辅清答应了陈玉成的请求,率军来救援安庆!

我们知道,当时的太平军已经”藩镇化“,各大将实际上各有地盘,各有各的利益的。

这一次,杨辅清直接带了5万人杀出来,确实是顾全大局,很够意思!

于是,陈玉成与杨辅清部,会合洪仁玕,再次冲向安庆!

此时,洪仁玕部、林绍璋部、吴如孝部、黄文金部悉数来会合,各部众志成城,直抵集贤关!

随即,陈玉成、杨辅清对围安庆之敌发起了激烈的冲击!

此战打得极为惨烈,太平军不顾一切地往里面冲,湘军不惜代价的拼死抵抗!

曾有几次,太平军几乎要突破湘军的营垒了。

但是···来不及了···

安庆沦陷

湘军在夺取安庆外围据点后,采取了降将程学启的建议,决心挖掘地道,爆破破城。

说起爆破破城,太平军是太熟悉了!他们以前是这方面的好手!

但是,此时,城内太平军断粮太久,已经无力了!

9月4日,湘军挖的北门地道竣工。

是夜四鼓,爆破成功,湘军杀入城内!

叶芸来、吴定彩殉难,安庆守军全军覆灭!

9月5日,巷战结束,安庆沦陷了!

历时两年的安庆决战,最终以太平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了!

说起安庆保卫战,后人多将责任归于李秀成。他们认为是李秀成不顾大局,才导致安庆失守的。

其实,即便李秀成未来,太平军在安庆保卫战中依然有取胜的各种条件!

兵力有绝对优势,形势有内外夹击之利,如此有利,打不过还真不能赖人家李秀成没有来!

太平军之所以最终失败,主要是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的失误!

战略上,太平天国自始至终没有全局安排。

陈玉成留下大部分军队在湖北,洪仁玕却带了2万多没有经验的部队来参战···打到最后才让杨辅清5万人加入···

可以说,即便李秀成没有参战,太平天国依然先后投入了足以获得压倒性优势的力量。

只是···由于没有全盘规划,这些力量被依次投入,不能集中,以至于始终处于被动!

战役指挥上,陈玉成、洪仁玕,心急如焚,不顾实际情况,一刻也不愿等,连续仓促决战,其结果自然是连战连败,欲速则不达!

而陈玉成在安庆外围留兵防御时,又罕见地犯下”马谡式“的错误,导致所部精锐迅速覆灭!

战略上混乱,战役上也混乱,整场战役,太平军除了悲壮,就只剩下一个乱字了!

如此之乱,虽然人马仍多,虽然地盘仍大,但太平天国的覆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0 阅读:49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