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80年代的苏州,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5-02-04 12:44:33

普济桥附近山塘河风光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唐)杜荀鹤《送人游吴》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风光美如画。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人间天堂”苏州,她的美与生俱来!

那么,过去的苏州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摄影师来到苏州,拍到了当时苏州的城市和人文风貌。照片里处处透露着江南古城的韵味。很多场景,让很多70后、80后都记忆犹新。

1982年,苏州火车站建成。站房呈现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飞檐高挑,蔚为壮观。如今的苏州火车站,比过去更漂亮。

80年代,停靠在苏州火车站上的绿皮火车。那时候还没有高铁,绿皮火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乘客提着行李走进出站地下道。

1980年,苏州双塔前,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双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两座一模一样,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

80年代,苏州人民路上景象。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当时街上汽车很少,人们都是骑行车出行。

80年代,苏州沧浪亭河水漫过路面,人们只能涉水通过。石桥前有一座石牌坊,可园的园门朝南,可园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当时还没有开放。

80年代,站在苏州古城墙上远眺,一座古塔映入眼帘,那就是瑞光塔。该塔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是苏州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1980年,苏州虎丘粮食管理所门前,人们交公粮时的情景。粮所门前,有人用传统的鼓风机清理粮食里的杂质。

1983年,正值国庆节,苏州一家单位的大门上有“国庆”两个大字,插着五颜六色的旗子。远处,双塔清晰可见。

80年代,一名小学生背着书包,从吴门桥上走过。该桥始建于宋代,横跨在护城河上。是进入盘门的必经之路。

80年代,苏州观前街夜市灯火辉煌,街边有各种小吃摊,香味扑鼻。品尝美食的人们摩肩擦踵,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夜市盛况。

这张照片,拍摄于苏州件专注吊装工程队大院门口。当时的瑞光塔,塔身7级8面。因年久失修,每一层塔檐都出现了破损。

80年代,苏州一户人家生活场景。房间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看上去不像是普通家庭。妻子坐在床边打毛衣,丈夫在逗小儿子玩耍。

苏州城内一条水巷,真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民居房屋的墙壁上有突出的石头台阶,有人在水边洗衣服。

在一座拱形门口,有两个修鞋、修衣服的小贩在摆摊。在过去,这样的小摊位一般距离生活区很近,非常受人欢迎。

80年代的苏州街头,有不少这样的梧桐树,下面的树荫很浓密。这条路距离拙政园非常近,不少人骑着自行车。

80年代,苏州宝带桥景象。宝带桥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宝带桥旁边,是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桥上车水马龙。

80年代,在苏州的一条小巷里有家修车店,一名男子正在路边修理自行车。当时下着小雨,人们穿着雨衣从小巷里经过。

1986年,一名老人在街边摆小吃摊。主要供应煎饼、大米粥和五香茶叶蛋。摊位前旁的电线杆上,挂着“停车场”的牌子。

80年代,苏州大光明电影院门前,停满了自行车。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6年,起初叫“工农兵电影院”,位于观前北局商业文化区,已有近百年历史。

1989年,苏州街头拐角处,一名小贩在摆摊卖菜。在他身后有一家烫发店和麻袋商店。当时下着雨,小贩戴着斗笠穿着雨衣。

80年代,在苏州一家制茶作坊里,工人们正在锅里炒茶叶。苏州茶叶主要有洞庭碧螺春、贡山茶、天池茗毫、白龙茶、虞山绿茶、虎丘茶和苏州茉莉花茶等。

80年代,一位卖橘子的小贩,在街边为顾客称量。旁边站着一名男子,打着伞穿着雨鞋。不得不说,南方的雨真是多啊。

80年代,晴朗的天气,苏州一条街道上,人们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路旁的梧桐树遮天蔽日。

结束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风光美如画。看到上面这些苏州老照片,让人心旷神怡。过去的苏州,古朴自然,充满江南古韵。现在的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今交融,比过去更漂亮。你去过苏州吗?你眼里的苏州是怎样的呢?

0 阅读:4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