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100年前四川汶川:瓦寺土司官寨太神秘,第23世土司年轻帅气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5-02-15 12:50:46

1917年,四川汶川瓦寺土司官寨里,突然来了一个外国人。古老的石头城堡式建筑和高大的碉楼,让他感到震惊。

这个外国人不是别人,正是美国摄影家甘博,他在汶川土司官寨里拍摄了很多照片。

可是,谁也没想到,2002年一场大火,土司官寨烧得只剩下了石头寨墙。2008年那场大地震,土司官寨彻底被摧毁。甘博留下的这些老照片竟然成了绝版。

下面,笔者就挑选其中一些,分享给大家(原片是黑白照进行了适度上色处理)。神秘的汶川瓦寺土司官寨,建筑和人文风貌一定会惊讶到你。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917年,甘博带领考察队前往汶川瓦寺土司官寨。途中,他站在山头向下俯瞰,岷江在峡谷中蜿蜒曲折,两侧大山连绵不绝。江岸上那条小路,是有名的“松茂古道”,从半坡村中间穿过。

汶川瓦寺土司官寨,位于汶川县绵虒镇涂禹山村。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土司官寨沿涂禹山的山脊修建,坐西朝东,为城堡式建筑群。远处云雾升腾,高大的碉楼清晰可见。

汶川瓦寺土司官寨,地势险要,面向岷江的一面,是陡峭的悬崖绝壁,易守难攻。

官寨内的主要建筑有公署,为四合院布局,位於城堡中后部偏右侧。还有后堂、厢房等。公署四周分布着管家、译师、差役、仆人及其家属的住房。

甘博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官寨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牌坊,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由于年代久远,风吹雨淋疏于修缮,牌坊的几个檐角腐朽坍塌,给人以破败、苍凉的感觉。

进入官寨后,考察队沿着山路前行。看到前面路边有一座建筑,底部用石头垒砌而成,十分坚固。上面是房屋,木制的墙壁,蓝瓦覆顶。推测这可能是一座具有防守作用的寨楼。

甘博一行人,专门拜访了瓦寺第23代土司索代庚。索代庚身材瘦小,穿着汉族人的服饰。土司是世袭继承,他在官寨里有很大的权力。站在他两旁的分别是考察队的Robert Fitch和J.H.亚瑟。

在这张照片里,瓦寺第23代土司索代庚和他13岁的儿子索观沄坐在房前。索代庚不仅年轻帅气有教养,而且知识渊博,甚至还精通英语。1930年索代庚去世,索观沄继任24代土司,10年后去世。

这是官寨里一条小巷。巷子很窄,两侧都是石头垒砌的墙壁和房屋。小巷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碉楼,墙壁四周有射击孔,底部还可以储藏粮食等。

照片中这位老大娘正在筛选稻米。土司官寨的百姓生活比较困难,他们一般穿着简单甚至打补丁的衣服,每天都要忙碌,非常辛苦。

甘博来到另外一条小巷里,看到两边同样是用石头垒砌的房屋,非常结实,而且都是两层的。小巷曲折,在前方转角处,有几位寨民在聊天。

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矗立这几座白塔。旁边竖立着一根木头,顶上站着一只木头雕刻的鸟。石头垒砌的院墙上,长满了杂草。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在小巷的拐角处,一个老人坐在二楼的门口。房屋的下面专门修建了一间养牛的棚子,一头小牛在里面吃草。小巷里静悄悄的,只有两只小狗在晃悠。

这是羌族百姓的房屋,房屋和院墙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不过有些地方已经坍塌了。小路下面是庄稼地,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

一位羌族妇女靠在柱子上,旁边有个七八岁的孩子,衣衫褴褛,后背上还背着一个孩子。他们是头一回见到外国人,好奇地看着甘博一行人。

在官寨的一个寨门前,甘博看到门楼下站着一只木雕大鸟。向导告诉甘博,那是瓦寺百姓信仰的大鹏金翅鸟,是瓦寺百姓的始祖。大鸟伸开翅膀,手里抓着一条大蛇,看上去很神秘。

很快天就黑了,甘博一行人夜宿官寨。照片中这名男子,手里端着一盏油灯,他是官寨安排的专门为考察队服务的仆人。

甘博在官寨外面的田地里,看到当地人在劳动。他们沿用的仍是传统的耕种方式,两头牛拉着犁子犁地。远处,还有几个人正在锄地。

在官寨的一个打谷场上,一对夫妻正在用连枷击打地上的稻谷。这一幕,在七八十年代的偏远农村地区还能见到。

甘博在官寨里采风,看到一位坐在门口吃饭的羌族汉子。他端着饭碗,脸上的笑容淳朴自然。他的孩子看上有两三岁光景,安静地坐在门槛里。

在官寨的一条小巷里,甘博看到一名中年男子,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肩膀上却扛着两个陶罐,里面装的是酒,原来他是打酒归来。

在官寨的衙门口,放着一张大方桌,上面摞着一个木凳。凳子上绑着一些树枝。向导告诉甘博,因为长时间不下雨,人们在这里举行祈雨仪式。

在甘博拜访索代庚的时候,看到一名手拿转经筒的喇嘛,他不苟言笑,站在寺庙前的台阶上。对于甘博等人的到来,他表示欢迎。

在瓦寺土司官寨一条小巷里,一名放羊的老妇人,正赶着几只羊走下台阶。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小巷很窄,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是另外一户人家的院子,院里也有白色的石塔。石头垒砌的院墙上,插着很多旗子,有祈福之意。

在寺庙大门口,两名男子坐在门槛上,正在相互捉虱子。在过去,由于条件差,不能经常洗头,头发里就会生虱子。闲暇时候,人们相互捉虱子是最常见的。

这座房子的下层,也是用石头垒砌的。二楼房间里设置有一排转经筒。不出意外,这里应该是一座寺庙。

甘博登上这座房子的二楼,看到木架子上有10来个很大的转经筒。这种房子在官寨里很常见。

站在矮墙边的这名男子,肌肉很发达,看上去身强力壮,应该是一个经常干重体力活的人。甘博在照片上注释,这名男子是给考察队送鸡蛋的。

在官寨的一座寺庙里,甘博拍下了一组神像。两个神仙长着三头六臂,看上非常神秘。到这里,甘博在汶川瓦寺土司官寨的考察也暂告一段落。接下来,他将前往汶川其他地方考察。

结束语:回顾1917年甘博在汶川瓦寺土司官寨的所见所闻,让人印象深刻。1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土司官寨已不复存在,而甘博当年拍摄的这些老照片也就成了绝版。这些老照片,是研究汶川瓦寺土司官寨的重要历史影像资料,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0 阅读:3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