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我国传统节日特有的美食,小小的粽子香气扑鼻,包裹着端午节的浓厚传统情感,可以轻易勾起我们的美味记忆。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吃这份美味,在端午来临之际早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下面我们将深入解读这个话题。
一、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粽子吗?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控制,粽子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比较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确实需要谨慎对待,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完全不能享用粽子,关键在于如何合理选择和适量食用。
作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粽子主要以糯米为主要成分,研究揭示糯米的血糖指数高达87,确实高于大米饭的升糖指数83,而且糯米中的支链淀粉比例较高,这种物质会导致葡萄糖释放速度加快,可能对我们的血糖控制产生不良影响,粽子中的肉类,豆沙等馅料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糖分,过量食用会成为我们控制血糖的障碍。
所以我们建议控制份量,一个标准的粽子相当于主食的热量,食用粽子后我们应尽量减少主食摄取,糖尿病患者并非不能吃粽子,但要选择小份量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节日气氛的同时保证健康,良好的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除了要控制粽子的食用量,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帮助我们健康过节。
二、医生提醒:糖友吃粽子记住这几个技巧第一个技巧:选择杂粮低糖低脂的粽子
杂粮粽子相比传统粽子更加健康,传统粽子大都是精细白米为主要原料,而杂粮粽子由多种杂粮混合而成,这些杂粮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糖反应,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有利于糖友控制血糖水平。
杂粮粽子的热量相对较低,糖友需要控制摄入的热量,避免体重增加和血糖波动。杂粮粽子由于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更易产生饱腹感,可以减少进食量,帮助控制体重,杂粮粽子的热量相对较低,更适合糖友的饮食需求。
注:目前文章超过3000字将自动附带广告,广告观看完全免费。
广告解锁方法如下:
广告时长仅5秒,之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叉号,继续享受阅读。
杂粮粽子更容易消化吸收,杂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消化吸收速度,避免血糖急剧上升。
相比之下,传统粽子中的精白米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糖友选择杂粮粽子是更加健康和合适的选择,杂粮粽子不仅更加营养丰富,热量更低,而且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除了注意粽子的原料,我们还要注意粽子的其他馅料,避免食用蜜枣粽子或者红烧肉粽子,它们通常含有高脂肪高糖。
第二个技巧:最好在午餐食用粽子
虽然粽子是一种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在适当的时间和摄入量下,糖友也可以享用粽子,午餐时食用粽子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午餐是一天中人体消化功能最强的时段之一。
在午餐时食用粽子,有利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粽子中的营养物质。由于糖友胃肠道功能可能受损,选择在消化功能较强的午餐时段食用粽子,有助于减少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的发生。
粽子作为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午饭食用粽子通过午后的活动和运动,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可以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相比之下,晚饭吃粽子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因为夜间活动较少,血糖波动较小。
第三个技巧:吃粽子合理搭配其他食物
糖友在食用粽子时可以选择一些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作为搭配,如芹菜,菠菜,芦笋等蔬菜。搭配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可以帮助延缓粽子所引起的血糖升高速度,减少血糖波动的幅度,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也是糖友所需要的营养素,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延缓食物在肠道中的消化吸收过程,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于糖友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个技巧:食用粽子后进行运动和血糖监测
通过监测血糖,糖友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如果血糖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药物调整和进行适量运动来缓解血糖升高,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带来的不良影响,吃完粽子这样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监测血糖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吃完粽子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友消耗多余的能量,促进血糖的降低。在节日期间糖友也需要注意饮食和血糖的监测。当糖友,满足这些条件说明血糖在空腹血糖≤ 7.0mmol/L,饭后血糖≤ 10.0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 7.5%稳定状态,可以适量食用粽子,帮助我们过一个健康快乐的节日!粽子的热量比较高,健康人群也不建议食用过多,还有一些人群更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三、这些人群也需控制粽子食用量有心血管疾病人群要少吃粽子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人群,过量食用肉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肉粽,一个正常大小肉粽其热量通常在450~600 kcal之间,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摄入过多的热量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随后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肉粽通常选用五花肉等肥肉作为主要原料,这使得肉粽的脂肪含量较高,高脂肪饮食是导致高血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这也会加重我们的心脏负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肉粽中盐分的含量也相对较高,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病的病情,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少吃肉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选择健康一些的杂粮粽,控制食用量,减少摄入过多的热量,脂肪和盐分,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患者还应该注意均衡饮食,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积极管理疾病,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要少吃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这种胶性物质可能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加重胃肠负担。对于胃肠道患者来说,消化系统可能已经处于一种脆弱状态,过度的消化负荷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甚至疼痛,过量食用粽子可能会加重胃肠道患者的症状。而且粽子中常含有高脂肪食材,如肉类和蛋黄等;这些高脂肪食材不仅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还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部不适。
对于患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摄入过多脂肪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后果。糯米是粽子的主要成分,但是糯米遇冷易凝结,在食用粽子后不能立刻喝冷水,以免糯米在胃内凝结,导致消化不良和腹胀。我们建议在食用粽子时应当注意控制食用量,选择杂粮粽等低脂肪,易消化的粽子种类,并避免立刻喝冷水,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保护胃部健康。
有肝病人群要少吃粽子粽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肝病人群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糖分在体内分解时会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其中一部分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加剧疾病的发展。
肉粽子,蛋黄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等属于油腻食物,这些粽子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脏的脂肪堆积,加重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油腻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
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往往伴有胃肠道症状或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患者的消化功能已经受损,摄入油腻或过多的食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或加重出血等症状,对于这部分患者,不建议食用粽子,以免加重病情。肝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合理搭配,保持适当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肝脏功能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吃完粽子不消化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引起胀气、消化不良甚至腹泻等问题。如果你吃完粽子后出现了消化问题,可以多喝水,水有助于稀释胃酸,促进消化,帮助身体更快地将食物消化吸收,尤其是温水或温茶,可以帮助舒缓胃部不适。还可以在胃部轻轻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食物更快地通过消化道,顺时针按摩腹部也有助于缓解胀气,如果持续出现消化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糖友在端午节是可以吃吃粽子,但是需要控制食用量,同时掌握几个小技巧帮我们安心过端午,我们可以选择低脂低糖杂粮粽子,吃粽子同时搭配其他食物,吃完粽子后可以适当运动并监测血糖,吃粽子最好放在午餐当中,以上几个技巧能够帮助我们稳定血糖的同时享受粽子的美味。
文献参考:1. 刘畅, 王磊. 粽子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3): 102-106.
2. 王刚翰, 赵立新. 粽子的营养成分及其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营养杂志, 2018, 26(2):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