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

轰鸣的小跑哒哒 2024-08-10 16:56:41

渗透率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有着超乎普通人想像的影响。其实我以前有个朋友总结得特别好,凡事都有一个“渐渐地、慢慢地、突然地”的规律,这句话的本质,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事物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且最后那个陡峭的曲线,会“非常陡峭”。整个历史充满了这个进程,如果你回味中学历史课的话,你就会想起来几个名词: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

那个“导火索”,其实就是最后引起质变,曲线陡峭拉升的过程。

新能源的背后有这种历史性的什么主因,或者依据吗?

当然有。远的自然是能源革命,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稀奇,近的还是能源革命,但相比于宏观的人类存续命题,更多的是复杂国际形势下“能源安全”,它们最终凝聚出了“国家层面上对能源转型的诉求”,而这个诉求落地到市场的过程之中,渗透率不断在攀升的一个直接原因:纯燃油产品,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停止研发了。

先不管能源形式如何,如果这个产品就没有新品推出,它的竞争力和性价比又如何能体现出来呢?毕竟“油还是电”只是买车时候的考量之一,你还会考虑价格,舒适性,娱乐性,便利性等等等等,今天的车和十年前的车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如果只是为了“纯燃油”去买老产品,但凡亲自体验对比过,都知道这种选择不合适。

没有新的附加价值,没有新的特性,又能怎么办呢?所以就出现了,去年以来疯狂降价的事情,这也是一切“内卷”的开始---降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推下去,引起的是整个市场的振荡,于是新能源也跟着降价了,这是另外的话题。

至于渗透率本身。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被提出来是2020年的事情,当时对50%的定义是2035年,“提前十年”是一件谁都没想到的事情---所以关于50%这件事,当很多人漫不经心地适应它,觉得是“渐渐地、慢慢地”的时候,实际上它是“突然地”。

这才有了今年以来各家合资“不太适应”的情况。

“出清”,会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因为出清还在加速,从前一段时间几个厂家开始提出“拒绝降价”开始,就说明“燃油车”的底牌,快出完了---降价已经真实地影响到了利润、口碑、品牌力,负面影响盖过了销量带来的好处,“突然地”质变,会越来越猛烈,燃油车正在加速成为小众选择。

可能很多人对50%+的新能源渗透率,觉得“不过如此”,实际上你得把它拆开来才会知道威力。国内的渗透率,至少有十多个省份、直辖市,是有突破50%+能力的,个别城市甚至直冲70%+,比如5月的河源市。之所以最终以50%+的数值放到你眼前,是因为西北、东北等省份,纯电确实不够友好,但即使如此,凭借PHEV的也依然可以冲到35-40%的份量。

这些省份,也是新能源攻坚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难题---如何解决电池在极限环境下的应用问题,寒区、高温的热管理,以及山路、沙漠等恶劣路口下,确保强性能的同时,对可靠性的维持。

近一年多各家品牌在发布会都反复强调“热泵技术”,“寒区充电速度”,“热失控”等问题的内核,就在这里了---如果你家不在东北,不在吐鲁番,哪有这类问题?所以热管理的形态,相比于从前仅仅是冷却系统来说,形态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早期的冷却系统,只是“大循环散热”,“小循环保温”两个支路,电池冷却自己的,电机有一套,空调你去吹乘员舱吧,如果是PHEV,发动机的水温太高啦,你别和电池有关系。今天为什么叫热管理呢?因为发动机、电机的热水某些场景下可以用来为暖风制热,给电池制热,这种“能量梯度应用”的本源,才是既解决问题、又能够节能的前提。以现下最有代表性的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为例,热管理十六合一了---电池脉冲自加热,升温速度提升60%,电池直冷系统带来45%均温性提升,可以节省34%能耗。

这只是诸多领域技术里的一个例子而已---想说的是,“极限场景”的问题,越来越不是问题。所以事实上在这些“新能源不够友好”的省份里头,也正在经历“PHEV替代纯燃油”的情况,它们只是在走过去几年其他省份走过的路而已---还记得前面说的么?

纯燃油基本上停止研发了。你想买新车是没有的,当你拿多年前的老产品和今天的新能源放在一起,你知道自己会怎么选。很多人说“电池不行啊,我就是要油车”,我很多时候会觉得大家没有从思维惯性里走出来,一旦见过、体验过,你不会做出与历史趋势相悖的决定。

讲一件前段时间,有趣的事情。

方程豹,豹5降价了,降了一大截。

只关注豹5本身的降价是个表层的事情,它背后至少有两个话题:

1. 为什么合资开始拒绝降价的同时,比亚迪还可以继续降价?

原因无它,第一个是电池,作为电池界的头部之一,踏入新能源的河流实在是太有优势了。第二个是资源整合,说关键零部件能够自主研发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件事的进阶,自研以后可以对各个系统、零部件做高度集成,进一步实现降本,在别人谈三合一四合一的情况下,比亚迪除了热管理这件事以外,七合一也是很有意思的。为什么高度集成这件事,别的主机厂做的不多呢?因为自研的产品,需要量大支持,才可以意义上实现“降本”,而量大,就是比亚迪的第三个优势。

其实内卷就是不断逼近极限的事情,在合资已经到极限的情况下,豹5说明比亚迪还有底牌,这其实也是逼市场加速出清的一个方式---它目前已经是全市场“内卷”的源头了。

2. 豹5是越野车。

新疆,西藏,对越野大体上有着执念,是因为地域环境决定的,而很不巧它们就是新能源渗透率最低的那几个省份,上面有豹5的降价,下面秦PLUS、秦L这类经济车型,也在意义上通过技术消除了极限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会给这些省份带来冲击,换句话说,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一段攻坚,已经有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我已经不太在意最后的几个省份渗透率的情况了,因为在中国渗透率已经不会是问题,历史的洪流一旦形成,你我唯一能做的无非“顺势而为”而已。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全世界的新能源进度,就还以比亚迪自己来说吧,前段时间泰国工厂竣工了,再远点是乌兹别克斯坦工程竣工的时候总统亲临,除此外匈牙利、巴西、摩洛哥、印度、越南,都开始布局了。

自主新能源的出海,拉动全世界的新能源渗透率,会是在“中国新能源月渗透率过50%”以后,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0 阅读:4

轰鸣的小跑哒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