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石之战的影响有多大?让我们看看李自成兵败后的态度就知道了

在红墙说史 2024-02-11 12:42:24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决战于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双方精锐尽出,准备一战定乾坤,战斗异常激烈,正处于战力胶着,一时难以分胜负。

然而,就在这大风与狂沙的绞榨之中,不知谁突然大喊了一声:“妈呀,怎么出现了满州兵啊!满州兵来了!”

整个战场上立时便一传十、十传百,全部将士都知道原来战场上出现了一支奇兵,竟然是满州兵了。

李自成的大顺军从未和满州兵交过手,在他们的心目中,满州乃至满州人全都还是野蛮的原始,差不多和魔鬼无异,而且他们从未想到自己要和满州兵交战。

于是,当其得知对手便是满州兵时,他们的精神力量早已魂飞魄散了。

与此同时,吴三桂及其关宁军得知清兵突入战场,本已和大顺军一样疲惫甚至已显得有些不支的军队,立时便军威大振。

吴三桂挥舞着斩将刀大喊:“弟兄们,全线出击,咱关宁军报仇雪恨就在此时!”

李自成站在高坡上不断地看着,李二和青猴儿想给他披上一件大麾以遮挡狂风亦被他拒绝了。

当其得知这支神秘的军队是满州兵时,虽然惊得亦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满州兵会向他奔杀而来,可是,稍事镇定,他仍是发出一道道命令,力图挽救自己的军队。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太晚了。

一队一队的大顺军不是被斩杀,就是潮水般地四散逃命,加之刘宗敏等几员主将的受伤,大顺军早已是溃不成军了。

李自成看得明白:大势已去了。

宋献策走上前来无可奈何地对他道:“大王,撤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李岩亦道:“亦只好如此了!”

这时,只见李自成的双眼已经滚出了一滴一滴的清泪。

他默默地擦了擦发红的眼睛,转过身来,离开了高岗,向西撤退而去。

大顺军全面撤退,一口气便向西败退了50里。

吴三桂和多尔衮则紧追不舍,一口气追杀50里。

至天黑时分,李自成终于退至永平。大顺军惊魂未定,匆匆忙忙地安营扎寨。

李自成惊魂未定,头脑中空空如也,望着那东部方向的山海关,他只好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

永平本是一座小城,是屏避山海关西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亦是从山海关进入京师的重要门户。

吴三桂曾以其大量的地方团练在这里大摆迷魂阵,从而设置了他的第一道防线,但被李自成所属之李过部轻而易举地冲溃而毁。

今日,李自成兵败一片石,迫不得已只得退走到这座小城里来喘一口气。

此时此刻,黑夜早已笼罩了永平城内外的苍穹,李自成独自一人呆坐在方才准备就绪的中军大帐里。

他苦闷极了。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败得如此之惨。

他仰靠在一张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老圈椅上,头脑空空如也,不远处的大红蜡烛仿佛鬼火似的,不断地上下跳动着,李二、青猴儿、孙锡君、冯阿宝和李良辰等几位心腹护卫全都站在门帐一侧,大气都不敢出。

李自成微闭着眼睛,一声一声地长叹。

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自入定京师后竟是这样的不走运,于是,承天门前弯弓搭箭那一幕仿佛又凸现在眼前,难道自己真的就与天无缘吗?

吴三桂,吴三桂真的就成为李自成叩问天佑皇权的拦路石?

他想到了陈圆圆,想到了天底下一切之一切的绝色佳丽,他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女人竟会酿成如此大的风云变幻。

为什么会有这个陈圆圆?

为什么他吴三桂要把女人看得如此重要?

为什么吴三桂竟会勾结满州兵来围攻自己?

为什么咱李自成当初就没有看到这着棋?

为什么?为什么?

李自成的头脑里简直像一团乱麻,对这突然的变故竟仍是理不出个头绪,他一遍又一遍地默问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却无论怎样也寻不到一个最终的答案。

曾几何时,他亦在车厢峡、鱼腹山等陷入绝境,可是面对绝境,他却没有私毫的绝望,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充满必胜的信心。

而今虽然他并未败至片甲不留,可他在冥冥之中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绝望。

这是怎么了?难道自己的宏伟事业到此便走到了尽头不成?

不。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不。他相信,一片石之战并非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胜败乃兵将之常事。

这只不过是自己和吴三桂乃至多尔衮的第一次交手,他相信,他必定能从绝境中崛起,正如他曾经冲出车厢峡,杀出鱼腹山一样。

在他想来,吴三桂并没有啥了不起,他只不过得到满州兵的援助才能暂时取胜,他亦同样认为,满州兵除了勇武剽悍外,亦不是什么谈虎色变的魔鬼。

对于他来说,吴三桂也好、多尔衮也罢,他们压根儿就不是自己的对手,而对于多尔衮其人,他根本就盲然不知,直到退到这永平城里,他才对这位清兵主帅略知一二。

他把他的失败归结为吴三桂的阴谋叛变,归结为满州兵的阴谋奇袭,丝毫没有去想想自己乃至整个大顺军在主观上有怎样的错误,他亦丝毫没有意识到陈圆圆事件所带来的恶果,正如他当初批评了刘宗敏却又将陈圆圆接到紫禁城内“休养”时一样。

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今日的大顺军自入定京师后只知吃喝享乐而纪律松懈,武备不整,从而大不如前。

他同样没有意识到,自己乃至大顺军上下自入守京师便自以为大功告成,是以轻敌狂妄,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这一切的一切,则正是导致李自成兵败一片石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正是这一仗以及这些原因把李自成从人生的峰巅从此推向了最终灭亡的深渊。

可悲的是,李自成这时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原因。

遗憾的是,他还没有认识到一片石之战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假如这个时候,李自成能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

假如他这时能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根本性的措施;

原来,吴三桂在和清兵合力打败李自成且一口气追击50里后,便停了下来。

当时,关宁军亦实在是疲惫不堪,经过前一天的奋力拒战和第二天一片石的拼死苦战,其战斗力亦早已发挥到了极限,而且关宁军的人马亦早已伤亡过半。

吴三桂是明白的,他知道,李自成虽然大败,但是他的浩浩20万人马即使伤亡过半,其数量则仍是关宁军的两倍有余,因此仍有着相当的战斗力,更何况,他相信,李自成在中原及山陕与三边地区有着大量的驻军,若是他在京师一带坚守,待其援军到来,那么,李自成的羽翼仍旧是十分丰满的。

是以,吴三桂无论怎样,亦是不愿意搭上自己的最后一点家当去和李自成硬拼的。

于是,他便停步不前了。

他给多尔衮的理由是:关宁军伤亡惨重,必须立即休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多尔衮得知这个情况后,却要吴三桂趁热打铁,乘胜追击,迅速包围永平,力争在此围而歼之。为了配合,他又拨出2万精骑,派英亲王阿济格统领,归吴三桂指挥,这样,关宁军和清兵便可以联合围攻李自成。

吴三桂本来不想继续追击的,可是多尔衮所言又的确很有道理,他不是要消灭李自成从而报仇雪恨吗?那为什么不给他以最后的致命的一击呢?更何况,还有2万精锐的清军配合。

于是,吴三桂接受了多尔衮的建议,便在阿济格所率清兵的配合下,又趁着黑夜向着永平城浩浩荡荡地杀奔而来。

其实,多尔衮如此建议,同时又派阿济格率军配合,是自有他的用意的。

在多尔衮想来,吴三桂在自己的配合下打败了李自成,其信心与士气都甚是高涨,他虽然伤亡了不少人马,但仍留存一半,仍具有一定的实力。吴三桂一直不言投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自恃有一定实力,是以要有意表现得傲慢一些。多尔衮是这样想的。

既然吴三桂是如此状况,却又不言降清,那么又该怎样来打掉他的实力乃至傲慢的信心从而最终将其拉到自己的怀抱中呢?

于是,他又想到了李自成。

他同样明白,李自成虽然败了,而且还败得很惨,但是李自成及其大顺军却仍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事实上,多尔衮的聪明与睿智在相当程度上就在于,他从来都是十分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对手。

他总是认真地考虑好自己对手的力量,然后再去和自己的对手搏杀。

是以,他也就没有低估李自成及其大顺军。

他十分明白,一个能在一个月内奔袭千里并很快推翻一个王朝的统帅及其所属军队绝非是草包与乌合之众。

因此,即使在李自成被打败了以后,他亦就仍然没有低估他。

因此,他要让吴三桂和李自成这两个都已元气大伤的敌手,去再进行一次你死我活的搏杀,而他则率领清军主力屯驻于山海关喝起盖碗茶来。

这是怎样雄图大略的多尔衮!

这是怎样聪明睿智的多尔衮!

难怪,多尔衮注定便要成为大清帝国事实上的缔造者。

当然,他丝毫不担心吴三桂一路追击下去会有怎样的变故。

他亦丝毫不担心自己的2万军队会被吴三桂或是李自成怎样。

其实,他明白得很,阿济格的2万精兵美其名曰配合吴三桂,而实质上则是监视他,防范他,这便正是多尔衮的用意所在。

4 阅读:1253
评论列表
  • 2024-02-19 21:16

    这都是放屁。。。一场大败之下人人丧胆逃命,乌合之众,早无战心四散。还坚守待援都是放屁的话。

  • 2024-02-19 14:24

    连满清觊觎中原都不察觉,真是该死

  • 2024-02-19 22:31

    闯军情报工作不到位,闯王对满清军事介入没有敏锐觉察。从北京出发带了步卒六七万人,从人数上也没占优势,被满洲打了个措手不及

    工作为了赚钱 回复:
    对啊,我一直有疑问为什么李自成不防备满清!满清的军事实力那么牛逼为啥老李不安排后手?搞不懂啊,真搞不懂。
  • 阳Z 3
    2024-02-23 07:14

    就是一群农民,还能指望有什么高的眼界和境界,李自成甚至被封一个西北王都愿意干

  • 2024-02-22 15:58

    大明威武!

  • 2024-02-23 18:45

    多尔衮夺取天下 还顺带杀了豪格 报了杀母之仇[笑着哭]手段不一般 难怪努尔哈赤会吧上三旗传给他

在红墙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