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的电饭煲和1000元的,到底哪个更值得买?过去我以为“1000元的电饭煲,900都是智商税,难道贵一点,还能把5元一斤的米做成15元一斤的口感?!”
但在邻居家“蹭饭”后,这一想法立马动摇了,原来1000元的电饭煲真的不一样。
和我家100元购买的电饭煲相比,至少有这几个差别,建议大家试试!
①受热更均匀
我家的电饭煲,时不时的就会出现糊底的问题,为此,我总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好电饭煲”,口感更接近于明火灶。
但实际上,糊底,不仅浪费了米饭,导致营养流失,且经常食用,还对身体有害。
而邻居家的电饭煲却不一样,虽然1000元一个,确实有点贵,但在受热方面确实更胜一筹,根本就不会出现糊底的问题。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般的口感基本上都一样,软弹可口,充满着米饭的香味,一口下去直接香迷糊了。
②加热更速度
谈起做饭的时间,我每次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把米饭焖熟,但邻居听到后,直接“数落”我,“你这也太浪费时间了!”,“不好吃,也不营养……”
原来人家的电饭锅做一锅米饭只需10多分钟,电饭煲的功率高达1300W,而我家的只有600W,难怪煮饭耗时又容易糊底。
温馨提示:焖饭的时间长短和锅息息相关,电饭煲功率越大,火力越大,温度越高,闷饭越快,可以更好的锁住营养和保证口感。
当然,功率越大出现糊底的几率也越高,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功率。
比如像我邻居家,直接花1000元买一个大功率的锅,材质和锅体设计都很好。
还添加了微压功能,可以在焖米饭时升高锅内压力,让水温快速达到100℃,加快焖饭的速度,让米饭更香甜可口。
③口感方面的区别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大米的口感和电饭煲有很大关系,我和邻居家买的都是5块钱一斤的米,但口感方面天差地别。
人家我们煮的米饭软弹可口,粒粒分明,而我家总觉得差点意思,没有那么好吃。
究其根本是因为“电饭煲的加热状态不同”,像我家这样的普通电饭煲,从开始加热到闷好,一直处于加热的状态。
但他家的并不是一直加热,而是分为多个阶段,对应不同的温度,让米饭的口感达到最佳状态。
④功能方面的差异
电饭煲能用来做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肯定就是熬粥、炖菜……,然而邻居家却可以预设菜单,一键完成各种菜肴,且不会糊底或溢锅。
与之相比,我家的电饭煲就经常处于闲置的状态,但人家因为功能多,适用的范围广,所以几乎没有闲置的时候。
⑤细节设计上的区别
不仅“核心功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100元和1000元的电饭煲相比,光看外观就天差地别,大不一样。
外观,贵一点的电饭煲表面更平整,用料更扎实,看着就高大上,而便宜的,十有八九就是普通的塑料外壳,一股廉价感。
使用细节上,时间一长,电饭煲的出气孔就露出了一个大缝,清理也清理不干净,但高端的电饭煲格外内敛,方便清洁。
所以“贵有贵的道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奉劝大家,不管大小家电,一定要优先选“高端货”,贵一点但更实用。
⑴看内胆材质
常见的有铝合金内胆、不锈钢内胆、陶瓷内胆、复合多层内胆,各有利弊,在价格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建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适合的。
⑵看容量大小
不少人因为饭量小和家里人少选择小容量的电饭煲,但容量越小,闲置率越高。
建议,容量“买大不能买小”,至少要选1.5L以上的,家里人多,最好选5L以上。
⑶看能效等级
能效等级关乎着家电的能耗和使用成本。
大小家电都是如此,所以购买电饭煲时,一定要优先选一级能效的,更环保省钱。
⑷看加热方式
普通的电饭煲,像我家这样就是传统的底盘加热,价格平民,但存在受热不均的问题,容易导致糊底或夹生的情况。
建议,条件允许,选择IH电磁加热电饭煲,它可以全方位立体加热,让煮出来的米饭口感更好,不会糊底。
⑸看附加功能
家电的功能越多,使用率就越高。
所以大家在购买电饭煲时,除了要看基础的保温和加热功能,还要看看有没有可以提升使用体验的附加功能,如防溢功能,蛋糕、蒸煮功能……
写在最后,
好了,关于电饭煲就说到这里,大家有什么补充的?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