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冬至五首:一年冬至夜偏长,梅花欲开不自觉

初衣胜诗词 2024-12-19 12:42:43

去年因为上早班,整个12月都要早起。恰好,冬至的那天,骑行在路上。那天的阳光分外清美,高楼树木都笼罩在一层清亮的晨辉里,虽然空气冷,但是却有一种让人飞扬向上的感觉。

冬至,在很多不了解这个词含义的人看来,以为冬至,就是冬天完全到来,是冬天的极致。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冬至”这个节气,在冬天的一半当中,是进入深冬寒冬的日子,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完全处在真正意义上的冬天。

说不对,在于,这个“至”,最初不是说的冬季,而是说的太阳的轨迹。

因为在冬至这天,是太阳行经到南回归线,并且重新向北移动的时期。

古人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通过了圭表测影,算出了太阳每年在天空中运行的固定轨迹。那么冬至那天,太阳离地平线最近,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而过了冬至这个时间节点,白天会逐渐长一点,越来越长。

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地区就率先进入农耕社会,先民们发现植物作物的生长成熟和太阳和阳光有着莫大的关系。也就诞生了以太阳运行规律划分时间和年份的太阳历。而太阳历的核心,就是确定一年中太阳在天空运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所以冬至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先秦周朝,冬至是作为一年的开始,皇帝象征着太阳,带领帝国和民众走向新的一年。

虽然汉朝以一月为岁首,但是冬至节,是作为皇家大节流传下来,直到清末,皇帝每年都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仪式,将天文自然和皇权联系起来,紧密不分。

冬至在民间,也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有着冬至大于年的说法。

那么还有个说法,叫冬至一阳生。

这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也很好理解,冬至节过后,白天会拉长一点,阳光会多一点,而中国古人,将这种自然现象转化成哲学思考,也就是阴阳太极。冬至寒冷的日子,却是阳光回归的时候,寒冷里孕育着温暖和希望。也带给人坚韧而乐观的生活观念。

“星昴殷仲冬,短晷穷南陆。

柔荔迎时萋,芳芸应节馥。”南朝宋 · 傅亮《冬至》

那大昴星悬挂在天南的时候,仲冬就到了。

仲冬到了,最短的白天也快要结束了,你看太阳不是又从南方回归了吗?

不要说,冬天没有什么芳草,一切萧瑟。

你看,马兰茁生在冰雪的大地,芸草发芽,散播着独特的香气啊。

这是时间,季节带给中国人的乐观坚韧。

严寒的冬天,也有花草向阳而生,谱写着四季的乐章。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唐 · 杜甫至后(764年)

在古代,冬至是仅次于过年的重大节日。

冬至是太阳的节日,而中国又是一个崇拜太阳的农业古国。

所以在乡村,冬至的风俗更加浓厚。村落有着祭祀和赛神会。

而这种风俗在古代遍布南北。

杜甫虽然逃避安史之乱的战火,来到了四川,但是四川这里依然是要过冬至节的。

那么过节的氛围,使得他分外思念回不去的北方家乡洛阳,以及流散在外地的弟弟。

冬至节气里还有一种花会开放,那就是江梅,种植或者野生在山林水边的古老梅花品种。

梅花也被称为向阳之花,冬至之花。因为它的早花期,正好在冬至节气时段。

看见了将要开放的梅花,杜甫想到了洛阳自己的家,想到了离散的弟弟。

冬至的阳光带给杜甫以又一年的喜悦,同时也有着现实的悲伤。

因为国家什么时候能安定,他什么时候才能在故乡和亲人团聚呢?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唐 · 白居易《冬至夜》

在唐朝有着冬至守夜的传统,是为迎接新一轮的日光。

人们相信,此时的守夜,是送走最漫长的黑夜,迎来光明和温暖的明天,有着去旧迎新,吉祥纳福的深厚意义。

白居易四十多岁在重庆任刺史期间,过了一个游宦中的冬至。

他说自己贬谪到这里,多病,且头发胡须都白了。

因为是贬谪,心灰意冷,所以冬至节的炭火,也温暖不了他的心。

在这最漫长的夜晚,他坐在家中,倍觉寒冷,还是妻子最体贴,给他送来了寒衣。

实际上这首诗也侧写了白居易夫妻情深。身边的爱人,陪你度过每个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日子,最长情的爱,就是相守,尤其是在最漫长的寒冬里。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北宋 · 邵雍《冬至吟 》

这首诗写出了冬至节的神秘之美。

冬至是在子月,也就是农历十一月的中旬,年复一年,这个运行规律不曾改变。

当冬至来临,第一缕阳光照耀在世界上,大多数植物还处在冬眠未发芽的时期。

但是,这正是万物从无到有的最蓬勃的转化期。

就像最好的酒,味道最淡,最强烈的声音,出现的次数会最少。

冬至这种孕育一切却看起来平淡无声的美,才是冬至真正的内核。

也是,随着阳光越来越多,越来越温暖,河流解冻,大地春回,其最早的变化,应该追溯到冬至节第一缕太阳光吧。

万物生长靠太阳。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北宋 · 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比起春夏秋来,冬天的确是寒冷萧瑟。冬天的花也不多。

苏轼在冬至日,去吉祥寺,就是为了探访梅花。

冬至节,据说是一线阳气回升,而最能被梅花捕捉到。

但是来的这天,恰好下雨,他看到的是冬雨中的寒梅,萧瑟挺立在风中。

苏轼并不觉得扫兴,而是在梅花树边很久徘徊。

他说,谁能象我这样,不是梅花盛花的季节,肚子来到这里探望梅花。

他写的是梅树不畏风雪的生命,以及他内心的孤独。

但是这孤独化作了和梅花和季节相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0 阅读:0
初衣胜诗词

初衣胜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