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世界上能够把左右逢源玩得炉火纯青的国家,那是只有两个,一个是土耳其,一个就是我们的邻居印度了。
在世界大国博弈的过程中,这两个国家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或者特殊的国际地位,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俄罗斯,或者是在西方国家那里,都能够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这包括军事政治和外交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印度,因为同时牵涉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它一直就是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
虽然印度对美国的拉拢利用让其从美国那里获取了不少的好处,但印度自己心里也是明镜似的,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在对付中国问题上,得多下功夫,该出力得出力,该流汗得流汗。
毕竟,天下是没有白给的午餐的。
但在骨子里,印度还是保留了很强的独立外交原则,不结盟的意识已经根植于印度人的思维里面。
所以,在尝试利用美国人的支持,试图去从与中国的争夺中获取更多好处的印度,在经过几年的实践后发现,美国人的支持并不是那么靠谱,自己的付出与获取的利益并不相符。
相反,印度也被列入了美国要薅的羊毛清单里。
尤其是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后,重续其第一个任期里“美国优先”的政策,不管是最亲密的盟友还是老对手们,关税大棒舞起来,那是根本不分远近的,主打一个不让“美国优先”我就和你没完。只要不投降,就拿关税伺候,一直加到你主动认输乖乖听话为止。
就在1 月27日,特朗普给印度总理莫迪打了个电话,让莫迪很难受。电话里说了什么呢?
除了老生常谈的那些官话,主要就是要求印度多多购买美国货,而且还是安全类的产品。
啥是安全产品?不就是要求印度买美国的军工产品嘛,也就是让印度为“美国优先”做出贡献,而且还得加把劲。
如果不买或者只是少买美国的产品,会给印度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然是关税大棒了。
2024年,印度对美贸易是顺差,大约在320亿美元。这对印度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但对特朗普来说,那就意味着印度买美国的东西太少了,急需补上,让两国的贸易在短时间内达到基本上平衡。
这对印度来说,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要知道,印度许多产品都是需要从外国购买的,比如在2023年,印度对中国贸易就是逆差,高达850亿美元,这就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其外贸需求。而从美国获得的贸易顺差,就是印度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如果特朗普压印度多购买美国的军工产品,那么就自然会影响到印度其他产业进口所需要的资金安排。
但如果不按照特朗普的要求来,那制裁起来也让印度受不了,毕竟是可能要高达100%的关税。
此外,印度也确实按照美国的要求,主动大幅度降低了部分来自美国的产品关税,但实际上,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美国的关税大棒随时都有可能落下,要不然特朗普也不会给莫迪打电话催他多买美国的军工产品了。
而刚刚举行的由美国新任国务卿卢比奥牵头的“四方外长会谈”,也让印度感受到,自己几乎快成了美国的马前卒了。实质性的好处不见,虚名倒是给了一大堆。
此外,最近的中美科技之争,美国并没有全部占上风,在对付中国的同时,美国人还将责任推到了印度裔的身上,这自然也让印度不爽。
这种情况下,印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东边这个正处于科技大爆发之际的邻居中国了。
印度想和中国改善关系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有助于自己在面临美国的压力之时,能够从中国这里找点补,也期望能够从中国的科技大发展中受益。
1月26日和27日两天,印度外交秘书来华访问了,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举行了会谈。会谈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恢复两国之间中断了近五年的直通航班。
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爆发,双方的直航也中断了,双方的关系几乎是降到了冰点。
这次直通航班的恢复,可以说是标志着两国关系朝好的方向转变了。印度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自然也是乐见其成,毕竟改善两国关系,我们也是受益者。
对于印度的示好,我们在接纳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毕竟印度在诚信方面的记录还需要大幅度的改善,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印度的遭遇,是印度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左右逢源可以,但不能拿中国的利益来交换,这应该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如果印度能够清醒地认识并对此作出正确的改进,不但能够让特朗普收割印度的打算落空,还可以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平衡自己的利益,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