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在对外关系上,明显与拜登政府有了很大的不同。不但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抛弃欧洲、牺牲乌克兰来换取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的结束,在涉及中国的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上,也都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做法。
尤其是在军事上,美军首先要做的,就是绝对不能和俄罗斯和中国军队直接对抗。
在欧洲,美军断然不会和俄军发生冲突,在亚洲,美军更是不能和解放军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任何形式都不可以。
基于这个原则,2025年2月14日,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在不到24小时内连续下达了两条重要指令,明确禁止美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直接对抗。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说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是非不为也,实在是力有不逮,不得已罢了。
实际上,海格赛斯的这一举动,深刻地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心理。
这些年来,中美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领域的博弈愈演愈烈。
拜登政府时期,中美双方在海上的较量就一直不断,而且烈度也不小,几乎就差擦枪走火了。
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二个任期内,虽然特朗普口头上说中美合作可以解决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上,依然是继续推行对华强硬政策,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手段迫使中国在贸易、科技和军事等领域作出让步。
然而,对于特朗普的施压,中国采取了迅速而坚定的反制措施,使得美国的施压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在经济领域,美国对华加征10%关税的政策遭到了中方的坚决反制,两国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在军事领域,美国频繁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区域进行军事活动,试图通过展示武力来威慑中国,美国国务院网站甚至删除了“不支持台独”的描述。
然而,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和区域拒止能力的提升,让美国的施压并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相反还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逐渐被削弱。
这从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曾经以绝望的口吻说到,中国在海上的演习,每次都是战争级别的,和平常说的演习根本不是一回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防长海格塞斯在2025年2月14日连续下达了两条指令,明确禁止美军与解放军发生直接对抗。
海格塞斯下达的第一条指令:美军绝不寻求与解放军发生直接对抗。
这一指令明确表明了美国军方在当前局势下的克制态度。尽管美国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活动,但其核心目标并非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而是通过军事威慑来施加压力。
海格塞斯的第二条指令:绝对禁止美军对解放军动手,并强调“中美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这一指令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克制立场,同时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尽管中美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但双方仍有避免冲突的空间和可能性。
用大白话说就是,别想着和中国打仗的事情,因为美国根本打不过。嘴上随便嚷嚷,行动上千万别当真。
这两条指令的背后,反映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双重心态: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另一方面,美国也意识到,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将带来不可控的后果,甚至可能引发全面战争。
海格塞斯的这两道指令,实际上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意图,那就是极限施压随便玩,但不能给美国带来风险。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美国的极限施压对中国是失败的。
极限施压既然不管用,那军事手段也就别用了,因为同样也是失败。
也就是说,面对目前的中国,美国缺乏足够的实力和信心,来应对可能引发的与中国的全面冲突。
我们看看中国是如何在军事上展示其空前的强大的。
每当美国及其盟友在中国周边进行军事演习的时候,中国都会通过密集的海空演训和武器展示,向外界传递了明确的信号,表明中国有能力和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海空军数次联合战备警巡,就让帕帕罗上将紧张得睡不着觉。
近期,解放军更是频繁出动海空力量,两支055万吨大驱海军编队前出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其中一支更是进入了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海,向美国及其盟友展示了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和区域拒止能力。此外,央视罕见公开的“地下核长城”更是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海格塞斯发出这样的两道指令,应该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
要想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首先就是美国需要放弃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尤其是军事施压的策略,转而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这将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其次,不管美国如何施压,中国都要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军事现代化进程,迫使美国走向合作而非对抗,让美国明白,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òωó澈生
因为马斯克团队要查美军高层,那群贪污份子有几个经得起查,可如果稀里糊涂的发动了战争,多少假账都能通过军需后勤运作给重新抹平。所以这段时间实打实的是战争风险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