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民初的雷州半岛,提及“东林子梁”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而其本名林嘉材,字子梁,号建夏。他的故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铺展,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
林嘉材出生于清道光年间的雷州东林村,一个地处东洋万顷田畴中心、南渡河静静流淌的村庄。这里村庄稠密,粮食经济颇为发达。林嘉材的家庭虽非大富大贵,却也是书香门第。曾祖林斯猷、祖父林邦魁皆学识渊博,父亲林春华更是饱读诗书,获封“资政大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林嘉材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然而,他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一次突如其来的大水将他冲走,生死一线间,他凭借顽强的意志抓住一支木头,顺着水势被冲进西汀,幸得一穷人家相救。但这户人家的妻子却因灾荒时期粮食珍贵,埋怨丈夫收留这个孩子。邻居得知后,将林嘉材接回了家,最终他被送回了东林村。

稍长一些,林嘉材进入私塾读书,后又前往北京国子监求学并肄业,后来他留在京师刑部任职,担任“刑部额外郎中山东司行走”。这一职务虽非固定编制,但也让他得以接触到官场的种种事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林嘉材的财富积累之路,至今仍是一个谜。比如,流传较广“银精姑娘赠银”的神话故事,反映民众对其财富来源的想象,但实为掩盖真实发家史。但从他的家庭背景来看,其家底还算殷实,或许这为他初期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他在京师任职期间,心中或许一直怀揣着更大的抱负,不久后便回到家乡,投身于土地经营活动。
雷州东、西洋田常常遭受咸潮袭击,每次袭击后土地都要丢荒数年。然而,林嘉材却敏锐地察觉到,这是购买田地的绝佳机会。他不顾他人的质疑,不断地购买土地,甚至在资金用尽时,不惜借钱继续买入。
村中有一位名叫林芝浦的富户,林嘉材曾多次向他借款买田。有一年发大水,当林嘉材再次提出借款时,林芝浦认为此时买田不合时宜,便故意提高利息,企图让他破产。但林嘉材坚信自己的判断,毅然接受了高额利息。没想到,此次咸潮侵袭对土地的损害并不严重,次年土地便有了收成。林嘉材不仅轻松还上了借款及利息,还大赚了一笔。经此一役,他在土地经营方面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林嘉材买田的方式也颇为独特,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商业智慧。他买田后,有些让卖者自行耕种,过几年再收租;有些则暂时完全丢荒。这种做法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讥讽,人们认为他不正常,借钱买田却不收租甚至丢荒土地。然而,林嘉材有着自己的长远规划。他深知,土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当下的产出,更在于未来的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逐渐明白他的意图时,他已经控制了东、西洋田的大部分土地。
在购买土地的过程中,林嘉材十分重视信誉。他买田时,会先预付钱给卖主;若卖主缺乏种籽,他还会慷慨地供给种籽,且田仍归卖主自己耕种,收成时再扣回种籽费及田租。平时,卖主若遇到资金困难,也可以向他挪借,若暂时无法偿还,他也不会加息。这种诚信经营、与人为善的做法,让人们对他十分信任,纷纷愿意将田卖给他。相传有一年发大水,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找他卖田,他甚至派上几十名帐房先生,摆了九张四方桌,足足办理了三个月的买田手续。

实现土地经营的原始资本积累后,林嘉材的商业版图开始迅速扩张。他将目光投向了当铺、百货、文具等多个行业,尤其是当铺业,更是成为了他财富增长的重要支柱。他在南兴镇的花桥圩、南兴圩等地开设了多家当铺,在雷城、遂溪、海口、广州湾、茂名、广州、香港等地,也都有他的当铺生意。如此庞大的实业布局,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使他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巨商。
林嘉材为人持重,无论处理家族内部事务,还是应对外部商业活动,事无巨细,他都必定亲自过问。在与人交往中,他真诚待人,上下皆能交心,做事严守规矩,丝毫不差。他虽为巨富,却并非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同治三年,雷州遭遇咸潮侵袭,堤岸崩溃十余里。潮退之后,修筑堤岸的工程费用巨大,众人皆望而却步。林嘉材却挺身而出,独自首捐巨资,并为无力出资的人提供贷款,最终使得堤工得以顺利完成。他的这一善举,不仅展现了他的雄厚财力,更彰显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正因如此,他的行谊被载入《海康县续志·人物志·一行传》。诚然,这既未能排除其斥巨资兴修堤岸后再行购置土地的战略性举措,亦无法否定其跻身地主阶层后沿用传统经营范式管理农业的史实依据。
此外,林嘉材平时也乐善好施。对于族戚故交,他总是慷慨相助;对于穷困之人,他每年都会施舍棉衣、棺木,这几乎成为了他的惯例。他的这些善举,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林嘉材有妻妾四人,共育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龙年、鸾年、骏年、麟年。这四个儿子皆学有所成,在各自的领域展现出了不凡的才能。长子龙年生而聪敏,状貌魁梧俊伟,虽出身富贵,却毫无纨绔习气。他年二十时,戊午乡试中试第三十五名副榜,此后更是励志诗书,期望能够更进一步。乙酉年,他再次赴考,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本色。因在京都报捐教谕,后旋家。然而,天妒英才,他年仅三十便患喉症,不幸离世。
次子鸾年,在仕途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三子骏年,同样展现出了良好的学识素养。四子麟年,是一位极具智慧和慈悲心的人。清末时,他担任福建候补知县,民国初年,先后任广东省第一届省议员、海康县参议员、海康县财经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麟年“和厚轻财”,为人慈善,口碑极佳,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纂修《海康县续志》时,他担任庶务(财会)之职,为县志的编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处理特侣塘周围村庄因水利灌溉问题引发的纠纷时,麟年的智慧和善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甲、乙二村因纠纷械斗,打伤了人。大家都建议请麟年去调解。麟年分别找到甲、乙两村的父老,耐心询问情况,听取他们的处理意见。当得知双方都希望通过赔偿来解决问题时,他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钱解决了赔偿问题,并促使两村签订和约。他的这一做法,不仅化解了一场可能愈演愈烈的冲突,还赢得了两村百姓的敬重和感激,被人们传为佳话。
林嘉材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一个平凡的书生,成长为雷州半岛富甲一方的巨商,其发家之路充满了智慧与勇气,以及最重要的幸运。他善于把握商机,在土地经营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眼光和果断的决策力;在商业扩张中,又能涉足多个领域,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他的商业才能,更与他的性格特质息息相关。他的持重、诚信、乐善好施,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人脉资源,这些都成为了他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撑。
然而,他的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了起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批判,无疑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即便如此,家族的传承并未中断,子孙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从林嘉材及其家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示。财富的积累并非偶然,它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行动力以及诚信的经营理念。同时,家族的传承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延续,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勤劳、勤俭、善良、重教等美德,在家族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最重要还有时运。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可以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无论是在个人的事业发展中,还是在家族的传承建设中,都能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智慧。
广东打工仔
肇庆首穷是怎么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