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联与维斯塔潘之间针对曝粗口的争执非常荒谬,监管机构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性对三届世界冠军进行了处罚,而荷兰人用自己更擅长的方式表示抗议,双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在新加坡大奖赛期间,维斯塔潘更具挑衅意味的个人媒体见面会更是惹恼了国际汽联的官僚们,此刻看来,双方的矛盾有可能会进一步激化,那么在外界看来,在车手是否被允许曝粗口这个问题上,是国际汽联吹毛求疵、小题大做还是维斯塔潘反应过度了呢?通过翻看国外主流F1媒体的评论,大部分媒体认为国际汽联主席本萨勒耶姆对曝粗口事件处理得非常不得当。
首先,国际汽联的立场过于强硬,虽然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但他们本可以用委婉的方式与车手们达成共识,而且在处理的过程中,维斯塔潘似乎被当成了刺头,萨勒耶姆对他做出的社区服务的处罚更像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监管机构更加强硬的处理方式非但没有换来车手们的妥协,反而遭至了维斯塔潘更加强烈的抵制,尤其是后者在新闻发布会时采用了相当消极的方式应对媒体,维斯塔潘甚至学起了莱科宁的对话方式。相对而言,萨勒耶姆更具攻击性的公开评论与维斯塔潘更加理性的声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甚至有媒体认为国际汽联不会赢得这场战争,相反他们只会让自己看起来更愚蠢。
当然车手们在公开场合曝粗口确实欠妥,但监管机构完全可以通过更加和平的方式来劝说车手们尽可能降低曝粗口的次数,即便国际汽联的初衷是好的,但采用过于强硬和咄咄逼人的命令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且还会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大度。
其实在F1比赛中,车手曝粗口似乎已经成为了这项运动的一部分,要知道他们首先是人,而且在比赛中,他们的心率普遍在150跳以上,再加上肾上腺素的作用,当遇到恼火的事情时,车手难免会表现出情绪激动甚至是失控的一面,只要不过头,都能理解,但一旦过了头就必须遭到处罚,比如角田裕毅在澳大利亚大奖赛期间对中国车手周冠宇带有侮辱性的攻击就应该受到重罚。而且萨勒耶姆他本人也当过车手,他应该能理解车手的心情。
不过很多媒体对于维斯塔潘因受到处罚而威胁要退出F1运动的说法也表示不可理解,这听起来就像一个孩子在生闷气,这不值得,当话说得太满时,会将自己陷入更加不利境地,相反,其他车手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则显得更加理智,比如汉密尔顿,有些事情自己心里有数就可以了,而且维斯塔潘的举动并不会改变萨勒耶姆的想法,反而会遭至更加疯狂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