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人,无聊时都有这些表现,尽早远离

昆仑云曦 2024-09-14 18:27:44

兵家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虽然是论述军事,但“不可不察”四字,也体现了一种对事物洞察的清醒与充实。

人的平庸与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个人的价值观、目标、行动力以及对挑战的态度等。人们遇到无聊等意义威胁时,试图避免无意义状态,通过参与低自我意识的行为,消除对无聊和无意义的自我意识。

无聊时的行为更多地反映了个体试图应对情绪状态的方式,而不是其本质品质。

有些人在无聊时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无所事事地发呆。他们缺乏目标和动力,没有主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事情来做。例如,在假期里,一些人没有任何计划,整天浑浑噩噩地度过,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想去尝试新的事物。

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无意义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如长时间看电视、刷短视频、玩游戏等。这些活动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娱乐,但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成长和进步。

《韩非子·解老》:“治身养性,孰为益寿?然欲生而恶死,孰为罪祸?其唯廉耻诚信乎!”这里提到的“治身养性”,实际上也是一种个人修养的充实。

平庸的人在无聊时可能会热衷于闲聊八卦,谈论别人的是非。这种行为不仅不能提升自己,还可能会引发矛盾和不良情绪。

这类人内心冲突不安,适应困难,总希望被他人所承认和接纳,但又害怕做错事而遭谴责。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冲突或责任时,往往会选择逃避或回避。

所有的情绪,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旨在辅助人类成功地驾驭生活。因此,无聊作为一种情绪,也可能有其功能,帮助人们适应外部世界和保护自己。

但是,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心理健康,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创造活动,而不是仅仅依赖外界的认同和支持。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追求饱食安逸,而是勤奋学习、谨慎行事。

做不同的事情、转换注意力、计划未来、冥想和思维放空等策略可以缓解无聊。这些策略帮助个体重建知觉,参加活动以减少无聊并增加内部愉快的体验。

《大学》之中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种不断追求道德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的充实。

0 阅读:5

昆仑云曦

简介:研究老子德道经|研读黄帝内经|研学道医学|研悟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