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战犯那么多的功德林里,竟然只有一位上将,还是个“冒牌货”。
这个功德林可不是北京那个“功德林素菜饭庄,是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直属公安部的北京战犯管理所,这里边可是关押着多位老蒋手下的能人,简直就是老蒋的心腹所在地,全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们军衔最低的都还是少将,中将更是有将近三十名,少将就更不用说了但是竟然只有一位上将王陵基,其实这个上将也是个冒牌货,他在职时军衔是“中将加上将衔”。
后来退役之际,老蒋为安抚他才授予“上将”头衔,然退役之人,此头衔又有何用?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在功德林里,军衔最高的就是他。毕竟,在此处除他之外,再无他人与上将军衔有所关联。

在国民党军队里,军衔最高者为特级上将,此衔独属蒋介石一人,其下依次设有一级上将、二级上将。或许蒋介石不愿他人军衔过高,亦难以平衡手下权力,从而避免手下争风吃醋。或许蒋介石不愿他人军衔过高,且难以平衡手下权力,以避免手下争权夺利。
他于功德林中军衔最高,此诚然不假,可在国民党内部,其威望却并非最高。他到了后期被升了上将,但是却是个空壳子,实际上没管几号人,只是级别混到位了罢了。
在功德林里威望最高的当属这“三位大佬”——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

在这三人中,王耀武和杜聿明实力不相上下。军职上,杜聿明就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属副战区级别,而王耀武担纲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其职级低。
在政治层面,王耀武为山东省主席,且于国民党军中担当多个要职;相较而言,杜聿明仅为副总司令。
在实权掌控方面,王耀武切切实实地握有整个山东省的军政大权,兵力近乎一个兵团。然而,杜聿明麾下皆为精兵,皆是老蒋的王牌部队,故而杜聿明实权更盛。

当初解放军兵临成都,蒋介石见颓势难挽、无力抗衡,遂率部仓皇逃窜。彼时,拨予他数万两黄金。然其贪恋四川省主席之位,恐赴台后受人掣肘,遂未同行。
可后来看着局势不对了,四川实在是呆不下去了,他带着人也开溜了,把老蒋给的几万两黄金他拿了大头,剩下的全给手下分了,但是几个人这么多黄金也全拿不走啊,就想了个法子,把剩下带不走的投到了枯井里。
他最先投靠的是李文,对王陵基态度冷漠,致使他们一群人挤于破屋,他就带着手下人离开了这个地方,开始四处找栖息之地。

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我军识别出真面目,抓到了重庆,后来才转移到了北京的功德林。
他在逃跑途中,多次遇到我军盘查,谁知他竟然那么会“演戏”,假的都被他说成了真的,解放军士兵好几次都没有识破他的诡计。
但是有一次,他假扮成军医逃往重庆途中,遇到我军盘查,当时他在四川的一个旧部认出了他,说他很像,但是又不敢认,没想到他自己却慌了阵脚,认下了他便是王陵基,当时他是战犯管理所羁押的最高级别战犯。

后来就是那样的结局了,但是他这个人即使做了阶下囚,却一心只想着抵抗共产党。
3.假“灵官”王陵基出生于乐山的地主家庭,自幼生活优渥。考入四川武备学堂之时,恰逢创建新军之际,于是他应募入新军接受训练。
1908年,他出任学堂教官,军旅生涯自此开启。

他成了日后被尊为“四川王”的刘湘之师。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便追随刘湘率领川军投身抗日大业。奈何刘湘命运多舛,出师未捷身先死,其军队人马尽归王陵基。刘湘命运多舛,竟然年纪轻轻就走了,麾下人马尽归王陵基,诚为可叹。
抗日战争时期,他踊跃投身长沙会战与上高会战,于抗战中的表现颇为卓越。
王陵基外号“王灵官”,“灵官”本来是个美称,是学生对他为人师的尊称,但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成了他最大的讽刺。

当教官时刘湘尊称他为老师,在四川军阀中,他的地位很高,但是他却坚定的追随国民党,在解放军攻入四川时,他虽然人已经逃跑,却留了一手,坚决阻止解放军的入川计划。
1927年,他一手酿成了重庆的“三三一惨案”,此事成为其一生难以被人饶恕的污点。他动用军警镇压对抵抗外国列强侵略的群众,在这场镇压中,死伤数千余人,甚至现场太过混乱,踩踏事故频出,这是他一生都无法洗刷的污点。
在他心中对抗共产党甚至大过抗日,他在重庆端掉了我军多个据点,甚至抓了我军多个地下党员。

国共内战爆发时期,老蒋扬言要“围剿”红军,他坚定地追随老蒋,义无反顾地站在了他那边,积极配合老蒋的命令,还极为骄傲地说,“剿匪”能增加自己的声望,又能提高在老蒋那儿的地位。
接到老蒋在四川“围剿”红军的命令后,他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妄图消灭红军,但是我们的军队可不是吃素的,采用游击战术,和他打了几个回合之后,王陵基部队死伤甚大,不敢再向前。
后来被抓入功德林后,他也是冥顽不灵,坚定对抗我党,经历再多的改造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过任何后悔的意思,真是应了他的名字“灵官”,是他一生的讽刺。
参考资料:王陵基——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