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了皇帝,就大开杀戒,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被杀了不少,能活下来的没有几个,而汤和就是其中之一。
大开杀戒明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
其中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和邓愈等六人封为公爵,汤和、廖永忠和朱亮祖等28人封为侯爵。
除了爵位,还有高官厚禄。李善长任左丞相,徐达任右丞相,李文忠任大都督(军队一把手)。
朱元璋还和他们不少人结成亲戚关系。此外,朱元璋还颁发给他们铁券,可以多次免死。
免死铁券成了功臣们腐化变质的催化剂。他们恃强凌弱,霸占土地;吃喝嫖赌,奸淫妇女;偷税漏税,贪污受贿,各种犯罪活动迅速蔓延滋长开来。
正当功臣们春风得意、忘乎所以的时候,朱元璋却举起了杀戮的屠刀。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一波接一波地肃杀,被整官员近十万人。
这些大臣们忘了,这些“免死铁卷”的所有解释权是归皇帝的。皇帝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1375年,朱元璋下令赐死德庆侯廖永忠,理由是私穿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罪同篡国夺权。
接着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被活活鞭死,罪名是诬陷并处斩了番禺知县。
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在当年的鄱阳湖之战中立下大功。但建国后,他骄纵不法,罪恶累累。朱元璋亲自到江西把他逮捕,幽禁在安徽。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因为他批评皇帝依赖宦官、苛刻官员,被毒死了(有说病死)。
徐达忠厚老实,是开国第一功臣。他背上长了恶性肿瘤。据说这病最怕吃鹅肉,可是朱元璋偏偏送来蒸鹅。徐达含泪吃下,一命呜呼。(徐达背疮是事实,但吃鹅一事仅是传说。)
临刑那天,李善长跪在大狱的草席上,用颤抖的双手,颤巍巍地捧着铁券。这是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皇帝颁赐给他的诰命铁券。他涕泪滂沱,仰天哭诉:
“铁券啊,你写得清清楚楚;‘除谋逆不宥(不赦免),其余若犯死罪,免尔二死,子免一死!’免死,免死,怎么免死?谋逆,谋逆,何谓谋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此后,又有周德兴、叶昇、谢成、傅友德、王弼、冯胜等人先后被杀。除了汤和等人幸免于难,开国功臣活下来的没有几个。
朱元璋为何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一般认为太子朱标生性柔弱,而跟他打天下的功臣个个身手不凡,他生怕自己死后宋朝陈桥驿兵变的历史重演,才下此狠手。
有学者认为朱元璋杀戮开国功臣,远没有那么邪乎。有的功臣居功自傲、作奸犯科,本来该杀;还因朱元璋性格暴戾,杀人过当,所以后人演绎,夸大其词。这种分析不无道理。
开国功臣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论年龄当是大哥。朱元璋早年参加红巾军是汤和相邀的,论理还是朱元璋参加革命的启蒙者哩。
正在朱元璋在皇觉寺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改变他一生的关键信。
这是现已经做了千户的他儿时伙伴汤和写来的,如今正在濠州,离皇觉寺并不远。听闻朱元璋还在寺中,就写信来邀请他前去濠州投军。
这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柳暗花明,于是他立马前去投奔了汤和。
初到军营的朱元璋认真练习武艺,处事谨慎。本来他就体格健硕,记性好,又识得些字,很快就成为小队里的顶尖士兵。
而汤和、徐达虽官位在朱元璋之上,但并没有看不起他,仍以兄弟相称。
再后来,汤和一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
当时和朱元璋一起闯荡的几位大将都与朱元璋是同辈之人,且各自有各自的傲气,均不肯屈居于人下。
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只有他认真谨慎听从指挥,为此,朱元璋十分高兴。
汤和作为一名武将也是十分的出色与勇武,他曾在一次作战时被飞箭射中了大腿。但他不在意的将箭拔出后继续投入了战斗。
洪武三年,与汤和条件差不多的都封了公爵,而朱元璋却找茬子,只封他侯爵。
汤和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还向皇上作了深刻而诚恳的自我检讨。几年后,他又进封为信国公。
在别人看来,汤和算是风光无限了,而他却向朱元璋递了辞呈。他心平气和地说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像以前那样为国出力了,想解甲归田,安度晚年。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当即表示同意,并在老家为他修造房屋,让他衣锦还乡。
“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馀,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
汤和晚年也不敢掉以轻心,他深知伴君如伴虎,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对于在朝中所听到的关于国事的议论,他不敢向外泄露半句。
为了加深他不问世事的形象,他甚至纳了上百位的小妾,显示自己一天到晚只沉醉于温柔乡。只不过这些小妾在他生病之后全都用钱被打发走了。
所得的赏赐,汤和大多分给了乡亲,每当见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总是显得非常高兴。
他回到老家后每天喝酒下棋,游山玩水,从不结交地方官吏和乡绅,不谈论国事,给人只图享受、不管闲事的印象。
汤和活到70岁,当时已算高龄。当时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很少有人幸免,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并在死后追封东瓯王,备极哀荣。
汤和之所以能善终,是因为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他与朱元璋相处几十年,对其知根知底,别看从前风雨同舟,一旦登上皇位可就是伴君如伴虎了。
帝王心朱元璋执政后,最顾忌的是大权旁落。与其借故释权,莫如急流勇退、主动交权。他做对了。
既然解甲归田,那就吃喝玩乐,不谈国事。他明白,此刻锦衣卫有多少只眼睛盯着呢,稍有疏忽,就会招惹麻烦。他又做对了。
不过朱元璋的疑心十分的重,就算听闻汤和病重,行动都已十分不便了,却还是担心他会对他产生威胁。
这天晚上,朱元璋在清理了大批随他打下江山的功臣之后,颇怀感慨的坐立案中翻阅着《大明功臣簿》。
《大明功臣簿》中初封的二十八位侯爷,中山侯汤和现已进封信国公,颍川侯傅友德后进封颍国公,他们与原封宋国公的冯胜是朝中仅存的三个孤老。
其余的人怎么样了?朱元璋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按着《大明功臣簿》的顺序一页页翻下去。
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八年用僭用龙凤等不法事,赐死。
南雄侯赵庸,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
营阳侯杨璟,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
……
《大明功臣簿》里这些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勋将,除了老死病故的,大都在胡、蓝两次党案中被诛戮了。
可是剩下的冯胜、傅友德、王弼这几个孤老,看来他们比自己活得更加硬朗、滋润。
他们一辈子置身军伍,部属遍布天下各地都司卫所,他们若存异心,或者被人利用,岂非后嗣之君的最大隐患?
这个问题始终在朱元璋的脑海中盘旋着。
朱元璋经过反复思量,终于下了决心要赐傅友德、王弼和冯胜自裁。
冯胜、傅友德、王弼这三个老倔头去掉了,朱元璋陡然松了一口气,似乎病也好了许多。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想起了早已告老还乡的信国公汤和。
汤和是最早交出兵权告老还乡的功臣,是朱元璋为功臣勋将们树立的一个榜样。不过后来他又不想把年迈的功臣们放回家乡故里去了,他觉得还是让他们在京城里放心些。
洪武二十三年他听说汤和因病失音,说不出话来了。于是命其子备车把他接到京城,用安车将他迎入宫中,百般抚慰赏赐后将其送回凤阳。
这个老孤种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朱元璋忽然又想起他来。
汤和的两个儿子都是武将,官至都督金事,一个在征云南时染了瘴气病故了,一个征五开叛蛮卒于军。
汤和有一个孙子在朝中任职,奏称爷爷现在病得更厉害了,不仅不能说话,索性神智昏迷,连人也认不清了。
果真是如此吗?朱元璋越老疑心越重,深恐被人家欺骗了。他执意要见汤和一面才放心,于是汤和的孙子只好从凤阳将爷爷接来,用安车推入宫中去觐见皇上。
朱元璋乍一见那萎缩在车椅上宛如小孩既不能行礼也不能说话的老人,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难道这就是那个叱咤风云、桀骜不驯的汤和?人们不会在乡下弄个不死不活的老头来欺骗朕吧?
朱元璋下意识地摸摸他那双干枯的手,问道:“卿家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在一起放牛玩耍的事吗?”
汤和眼睛眨了眨。他的孙子连忙大声把皇上的问话凑在他耳边复述了一遍。那张干瘪的脸上似乎露出了一点笑意,接着他那小脑袋艰难地点了点头。
朱元璋又问:“卿家还记得你投了郭子兴的义军,然后写信叫我们一起去干那时的情景吗?”
汤和听皇上提起往事,思维似乎活络了一些,频频点首。他那干瘪的嘴角也在搐动,似乎想说点什么终究说不出来。
朱元璋见此凄惨景象也很伤感。于是命太监厚赐金帛给他的孙子,作为汤和死后的安葬费,并命有司备车船礼送他回凤阳。
汤和在洪武二十八年病故,终年七十岁,被追封为东瓯王,成为朱元璋的功臣中唯一因功成身退能得善终者。
以后,朱元璋很少翻阅那本厚厚的《大明功臣簿》了。那簿上的功臣们,除了战死的,病故的,除了少数几个留下将来可以辅佐皇太孙,十之八九都因犯各种罪行被处死(有些公侯为保留其面子名为赐其自尽)。
朱元璋知道自己在后世难逃“诛戮功臣”的骂名。他已不很在乎这个了。
秦始皇统一华夏的丰功伟绩足以掩盖他焚书坑儒的瑕疵;在唐太宗辉煌的文治武功面前,谁又会去穷究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呢?
在他看来,他杀的这些人都是有罪的。在他亲自编写的《大诰》及其续编、《大诰武臣》、《昭示奸党录》和《逆臣录》里,有每一个被处决或赐死者的罪状。
他把《大诰》与《大明律》定为国子监生必修的课目,就是想让自己的滥施诛戮合法化。
汤和亲眼目睹了自己身边的功臣被杀害,毫不留余地。虽然自己是朱元璋的同乡,又获得信任,但是他深知朱元璋并不在乎这些,在乎的是大臣们手中的兵权。
因为胡惟庸案牵连了很多人,让汤和不得不想办法脱身。汤和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所以一直都在朱元璋面前小心翼翼,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也不去争抢大功绩。他知道,对猜疑心如此之重的朱元璋来说,功绩越大的大臣,危险就越大。
作为作为跟随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唯一存活下来的功成汤和,不可谓不是一个传奇了。甚至他之后的子子孙孙也继承了一段时间他的爵位而有一个舒适的生活。
汤和生有五子,但不是战死就是早逝,不过幸好还有孙子,不至于落得一个孤寡老人落寞死去的境地。
不过也就是这样半惨不惨的境地算是为汤和在朱元璋减轻了一些可疑之处,汤和才能顺利的在乡间颐养天年。
不过令人遐想的是汤和的第五代子孙后来竟然投降清朝,如果朱元璋听到可能会气的从陵墓里坐起来大喊:“汤和,诛九族!”
呃呃呃呃
啦啦啦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