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引起的?研究发现:2种肉确实要少吃

忆彤评健康 2024-11-20 22:46:34

初冬的早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社区医院的小院里,门诊的病人陆续而来。老刘带着化验单走进了营养门诊室。他50多岁,体格强壮,是一家国企的厨师长。每天在厨房里忙碌,过得充实又热闹。可最近,他总觉得肠胃不舒服,排便也变得不规律。

“医生,我没啥大病吧?”老刘把化验单递给张医生,表情有些紧张。

张医生翻了翻化验单,上面显示老刘的粪便潜血阳性,肠镜检查报告提示有多个腺瘤性息肉,部分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是一种肠癌的前期病变,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老刘,您平时饮食怎么样?吃肉多吗?”张医生放下单子,开始详细问诊。

老刘憨厚一笑:“我这厨师整天跟肉打交道,猪肉、牛肉、香肠、腊肉,什么好吃我做什么。自己也喜欢吃,不吃点肉总觉得没力气。”

张医生皱了皱眉:“吃肉是没错,但您这种吃法可有些问题啊!尤其是加工肉类,比如香肠、腊肉吃得太多,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老刘的肠镜检查是在妻子的坚持下做的。妻子这几年看了不少健康科普文章,知道年过五十就应该做肠癌筛查,但老刘觉得自己身体好好的,不愿意去。

“医生,我平时身体挺壮的,除了最近肚子胀,咋就说我这有癌变的风险呢?”老刘还是有点不甘心。

张医生耐心解释:“肠癌早期一般没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像肚子胀气、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都是它的可能信号。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尤其是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说明您已经处在肠癌的高危阶段,必须重视起来。”

老刘点点头,紧接着问:“那您刚才说的‘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吃了几十年肉,咋现在出问题了?”

张医生拿出一本科普图册,上面清晰地列出了癌症和饮食的关系:“老刘,我这么说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评估,加工肉类,比如香肠、火腿、腊肉,被列为‘1类致癌物’,意思是已经有充分证据证明它会增加癌症风险,尤其是肠癌。”

他又补充道:“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被列为‘2A类致癌物’,就是说它有可能致癌,但证据还不够直接。吃太多红肉会增加肠癌风险,主要是因为高温烹饪产生的致癌物质,以及红肉中的血红素可能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

听完这些,老刘回忆起自己的饮食习惯,越想越觉得后怕。

他每天早晨要吃一份煎火腿,再配两个煎蛋,午餐和晚餐离不开红烧肉或者腊肉炒菜,厨师长的职业让他尝遍了各种肉类。家里人虽然也提醒过他,但他总觉得,自己身体壮,就没放在心上。

“张医生,那我这问题严重吗?”老刘小心翼翼地问。

张医生点点头:“您的息肉已经切除了,这是好事,但饮食习惯必须马上改,否则复发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建议您每隔3年复查一次肠镜,平时一定要少吃加工肉类,适量减少红肉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科普与真相

张医生趁机向老刘普及了一些关于饮食与癌症的知识:

加工肉类为何致癌:

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防腐剂,经过高温烹饪后会生成致癌物质,比如亚硝胺。

2021年《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多摄入50克加工肉类,肠癌风险增加18%。

红肉的危害:

高温烧烤和煎炸时,红肉中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这些化合物与癌症密切相关。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摄入超过500克红肉的群体,肠癌风险显著增加。

饮食结构与癌症预防: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摄入30克以上的纤维,可以降低肠癌风险。

用鱼肉、禽肉代替部分红肉,比如鸡肉、鱼肉,它们含有更优质的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张医生特别提醒:“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原因,饮食、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可能是诱因。像您这样的情况,饮食结构调整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

行动与转变

从那天起,老刘开始对自己的饮食“动刀子”。早晨的煎火腿换成了燕麦粥,中午和晚上尽量选择鸡肉、鱼肉或豆类作为蛋白质来源,香肠和腊肉被彻底“踢出”了餐桌。他还开始主动做些清淡的菜,把重油重盐的习惯改掉。

几个月后,老刘再次复查,医生告诉他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他感慨地对张医生说:“以前以为吃得好就是对自己好,现在才知道,吃得对才是真的对自己负责。”

张医生笑着说:“是啊,健康就是这样。只要我们重视它,它也会回馈我们。”

像老刘这样因饮食习惯导致癌症高风险的人并不少见。根据**《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患者近40万例,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癌种之一。虽然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但饮食结构不合理是重要的可控风险因素之一。

希望老刘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选择正确的食物,减少加工肉类和红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每一个小改变,都是对健康的投资。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出正确的选择!

0 阅读:122

忆彤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