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你们家族的人,个个都像杨家将

文史风云 2024-10-07 19:15:27

1986年,邓小平在京会见荣氏家族,他紧紧握住荣毅仁先生的手,话语中略带激动:“毅仁,你们家族的人,个个都像杨家将,每一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你们是国家之功臣!”1986年6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一场家族盛宴正在隆重举行,荣氏家族两百多位成员聚在一起,共襄盛举。荣氏家族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他们的家宴能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公又为何如此评价荣氏家族呢?1894年,甲午风云骤起,清廷一败涂地,随之《马关条约》的耻辱烙印,深深刺痛了中华大地。民怨沸腾,学子罢课,志士愤然,国家风雨飘摇。荣氏兄弟荣宗敬与荣德生虽身处异乡商海,亦能感受到这份深重的灾难,他们选择了归乡。然而,历史的转折悄然而至,戊戌变法如春风吹拂,唤醒了民族的觉醒,商业环境渐有回暖之势。荣氏兄弟目睹张謇状元及第却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心中那份被压抑的创业之火,再次被点燃。他们敏锐地捕捉到金融市场的缺口,集资1500银元,开设钱庄,意图以资金融通助力民族企业。然而,初出茅庐的他们,忽略了上海钱庄林立的残酷现实。加之经验不足,钱庄很快便陷入了困境。逆境之中,荣德生在香港目睹外国面粉涌入中国,他决心创办面粉厂,夺回市场主权。荣宗敬闻讯,一拍即合,两人携手并进,茂新面粉厂应运而生。尽管初期遭遇重重阻挠,但在他们不懈努力下,终于打开了市场大门,还遇上了日俄战争带来的意外商机。然而,好景不长,面粉市场的竞争加剧,荣氏兄弟不得不寻求新的突破。他们果断决策,斥巨资引进先进设备,提升产能。恰逢一战爆发,国际市场需求激增,茂新面粉厂再次迎来黄金时期。不满足于现状的荣氏兄弟,又将目光投向了纺织业。他们认为衣食乃民生之本,决不能让洋人垄断。于是,申新纺织厂应运而生,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荣氏企业的版图不断扩张。不仅解决了国人的衣食之忧,更以收购日信纱厂的壮举,彰显了民族企业的自豪与力量。梦想璀璨,现实却以残酷的面貌示人,当荣氏家族正在崛起时却被无情击碎。1937年,随着淞沪会战的硝烟弥漫,这场浩劫不仅震撼了中华大地,也让荣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上海,转瞬间沦为废墟,其中就包括了荣氏家族的众多工厂,共计2270家之众,无一幸免。荣家苦心经营的产业,三分之二化为乌有,新购置的机器设备更是化为泡影,家族的光辉瞬间黯淡无光。即便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中,荣德生先生依然坚守信念,他向儿子荣毅仁传达了坚定的立场:“身为中华儿女,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这片土地。我不会离开,更不会退缩。”这份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了荣毅仁,他毅然决定与父亲并肩作战,共同承担起实业救国的重任。1950年,毛主席亲自向全国政协委员发出邀请,荣毅仁先生亦在其中。会上,毛主席的一席肺腑之言,深深触动了荣毅仁:“凡是为人民谋福祉者,人民必将铭记于心。”此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荣毅仁心中的迷雾。1953年,荣毅仁以非凡的远见卓识,率先倡导并推动了荣氏企业,向公私合营模式的转型,引领家族企业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随后,在1959年,荣毅仁被委以重任,担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一职。在荣毅仁的不懈奋斗下,中国纺织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自1961年至1963年间,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纺织品出口榜首。1979年,荣毅仁先生勾勒出了,创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宏伟蓝图。面对周遭质疑与嘲笑,他却不以为意,内心坚定。在荣毅仁先生的不懈努力与卓越领导下,中信集团从最初的小规模团队,逐步壮大为现今拥有三万多名员工、总资产高达八百亿人民币、遍布全球三十三家分公司的跨国巨头。其在全球商业版图中的地位日益显赫。荣氏家族的精神与辉煌得以延续,其子荣智健于1986年接过中信集团的舵手之位,担任董事总经理。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通过一系列战略并购,特别是成功推动泰富上市并更名为中信泰富,极大地提升了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实力。荣智健的子女,荣明杰与荣明方,深受父亲影响。他们在完成学业后,毅然选择回归家族企业,分别担任泰富集团的重要职务。在荣明杰与荣明方的共同引领下,中信泰富集团不仅实现了规模的持续扩张,更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其影响力与日俱增。毛主席曾赞誉荣家为中国民族资本的领军者,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能够真正称为人民服务的财团的,非荣家莫属。而邓小平的接见,更是对荣氏家族贡献的高度认可与期待。鼓励他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参考资料:刘玉莲.《战时荣氏企业内迁研究(1937-1945)》李槐枝.《荣德生与申新三厂研究(1919-1938)》

0 阅读:332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