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为什么没有被打入《奸臣传》?史上最成功的权臣!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8-27 13:56:43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无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更进一步成为实质上的开国之君,比如曹操、司马懿、高欢、刘裕,另一种就是被清算,即便不是在生前也是在死后,比如韩侂胄、张居正、多尔衮。

至于一生保持权势,死后还能荣宠后世的权臣,不说绝不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而南宋权臣史弥远就是其中一位。

史弥远专擅朝政达二十六年,历经宁宗、理宗两朝,专权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然而他不仅未被打入《奸臣传》,死后还被理宗追封为卫王,谥忠献,不说荣耀后世,也是善始善终。

而且理宗也并不是一位昏庸无道的庸君,史弥远死后他还又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在位时间之长仅次于仁宗),端平更化更是韩侂胄之后南宋后期黑暗政治中唯一的亮色,甚至有“小元祐”之称。

这样一位至少在亲政前期尚称明睿的君主为何没有清算压了他整整十年的权臣呢?

这其中的缘由颇为复杂,概括下来主要有三点:

其一,否定史弥远就是否定理宗自己。

宋理宗是史弥远扶持上位的。

当年皇太子赵询(宁宗养子)死后,宁宗属意的是另一名养子赵竑(原是入嗣沂王的宗室,也是赵匡胤一脉),史弥远与赵竑不对付,因此极力阻止他上位。

在这种情况下,理宗赵昀被推了出来,与赵竑打擂台。嘉定十四年,赵竑被立为皇子,史弥远就向宁宗建议再为无嗣的沂王立后,并把赵昀推荐了上去。赵昀因而成为沂王的承继人。

沂王赵抦是孝宗次子魏王恺之子,曾以早慧被宁宗看好,绍熙内禅时被太皇太后吴氏当着宁宗面许诺“他做了你再做”,算是宁宗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赵抦早死,这一安排也失去了意义。

不过宁宗无后(八子皆早夭),谁入嗣沂王谁就可能是南宋王朝的嗣君,赵竑如此,赵昀亦如是。

史弥远打得算盘很精,一旦赵竑稍有差池,赵昀就可以立马顶上去。可惜宁宗和皇后杨氏在此事上却非常坚决。

他只能另想办法。

史弥远知道赵竑喜欢弹琴,就送上一名擅琴艺的美人做眼线,赵竑缺乏心机,不知韬晦,对这位美人十分宠溺,不仅冷落了由杨皇后亲自做媒的吴氏夫人,还因口角怒摔了杨皇后特赐的水晶双莲花。

吴氏前去哭诉,自然惹得杨皇后大为不满。

同时,史弥远又让国子学的大儒郑清之等人兼任沂王府学教授,精心辅导与调教赵昀,还大肆传播赵昀出生时的种种吉兆。

然而这些也只是给赵昀加码,并没能彻底动摇赵竑的储君地位。最后还是要落到“宫变”上。

嘉定十七年八月,宁宗临死前夕,史弥远加紧了废立步伐。他先是让郑清之通知赵竑作好即位准备,后把两府执政与专司草诏的翰林学士隔绝宫外,另召直学士院程珌入宫,夜连草矫诏二十五道,其一,改立赵昀为皇子,进封武泰军节度使,成国公;其二,进封皇子赵竑为济阳郡王,出判宁国府。

这样一来,赵昀与赵竑的地位就变得不分伯仲了。

三日后,宁宗驾崩,史弥远一面派人召赵昀进宫,一面找到杨后的侄子杨谷、杨石二人,渲染了赵竑对杨后干政的反感,让他们去说服姑母同意废皇子而立皇侄。

杨后本就对赵竑没有好感,又知道史弥远的手段,于是顺水推舟同意立赵昀为帝。

可以说,理宗的上位完全是史弥远一力促成。

后来,史弥远又胁逼赵竑自缢,并尽杀其子,为理宗也为他自己斩了草除了根。

在处理济王的问题上,理宗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都在事实上与史弥远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正如绍定四年,他为安抚史弥远所暗示的那样——自己与卿是拴在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蝗虫)。否定史弥远,也就动摇了他自己继统的合法性。

所以,终理宗之世没有为济王平反,自然也更不会清算史弥远。

其二、赢得了理学人士的感激。

史弥远是奸臣不假,但在某些历史事件中所采取的举措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比如,开禧北伐失败后,他主导的“嘉定和议”虽存在丧权辱国、对金无原则让步的一面,但在当时局势下,也有其作为一种应对之策的合理性。韩侂胄对金硬是硬了,但动机不纯,结局悲催,当时对金采取怀柔之策的呼声并不小。

再比如,他大肆贬黜韩侂胄的亲信,积极为“庆元党禁”中受迫害的赵汝愚、朱熹及其追随者翻案昭雪,生者召回朝,死者或褒赠,或录用其后。这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士人的认可。

而最最关键的是,他一直倡导理学。史弥远专权后,不但恢复了支持理学的赵汝愚、吕祖谦等人的官职,还召林大中、楼钥等15位理学故老入朝。

他虽无心将理学立于正统,但通过起用理学人士、褒赠殁世名儒等举措,大大提高了理学的地位,为后来理学确立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

宋末及元代一些理学人士自然对之心怀感激。

而史弥远死后不久,理学就被确定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其后的元朝修《宋史》者又尊崇理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史弥远在史书中的评价。

《宋史·史弥远传》中就粉饰说,杀韩侂胄乃侠肝义胆之为,扶立理宗是拨乱反正之行,至于降金乞和则只字未提。对其罪恶,也仅是在传末用寥寥数句贬语终篇。

史弥远未被列入奸臣传就很好理解了。

其三、政治手腕高明。

从史弥远的政治生涯来看,确实有其“成功之处”。

他专政的时间比秦桧长,擅权的程度超过韩侂胄,但在其生前,公开反对者远较秦、韩为少。

究其原因,在于他继秦、韩以后,把权相专政的手法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不仅不像韩侂胄那样赤裸裸,那样峰芒太露,而且比秦桧更狡黠阴鸷,在编织专政的权力网,使城狐社鼠布满中外的同时,还擅以爵禄笼络天下之士,“外示涵洪而阴掩其迹,内用牢笼而微见其机”。

残害善类的事,他都交给台谏爪牙去干,肆毒程度也较秦、韩为轻,大都做得不落痕迹。

他政治手腕高明,理宗登基以后,他并没有冲在第一线,而是有意将杨后推向前台,以遮掩与缓冲其擅自废立的罪责,对付可能出现的政局动荡。

杨后垂帘听政仅一年,就被史弥远吓得主动撤帘还政。史弥远既没有强迫也没有利诱,只是在湖州之变时展示了一下手腕,杀了济王这只鸡儆了杨后一下。

另外,史弥远虽然擅权,对于皇帝却保持了足够的尊重。

宁宗脑子不好使,对权利懵懵懂懂,但他一旦表现出对皇嗣的肯定,史弥远就不会公开反对。直到宁宗弥留之际,他才忤逆宫变。

理宗虽然“渊默十年无为”,但他也没有太过嚣张,“两只蚂蚱”一事就是典型。

绍定四年三月春祭,史弥远与理宗一起喝酒聊天,试探地说:“臣闻近日劾臣者甚多,陛下万万不可偏信!”理宗幽默地说:“朕知,卿安。犹记先皇章圣帝时旧京闹蝗灾乎?”

史弥远听理宗这么说,才放心。

理宗安抚史弥远,一是说明他懂得韬光养晦,甚有心计;二也说明,史弥远并没有盛气迫人,完全不将皇帝放在眼中。

另外,史弥远虽然结党,心腹遍布朝廷,比如恶名昭著的“三凶”和“四木”,但也有不少治世干才,比如执政的郑清之,地方制帅史嵩之等。

而且史弥远不同于南宋其他著名的奸臣,其家人并没有大量得到朝廷显禄,其三子中只有次子史宅之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其余二子皆官名不显。史弥远的两兄一弟亦是如此。

史弥远虽然追逐的只是自己的绝对权力,但却非常主意分寸。他专权以后,除了在平反“伪党”、起用“理学之士”上博取人心,取悦清议,还招来了真德秀、魏了翁等知名之士。

群贤点缀朝廷,一时之人竟以为小庆历、元佑,这正是他的老谋深算之处。

可以说,史弥远当时恶名不彰。

及至他死后很久,世人才发现,比起韩侂胄来,他的流毒更深、为害更烈。有人打比方说:韩之专政,“天下之势,如人少壮而得疾,其疗之也易为功”;史之专政,“天下之势,如人垂老而得疾,故其疗之也难为功”,可惜此时南宋的衰颓、史弥远的风评已不可逆转。

以上三点就是史弥远身后没有如秦、韩那样打入《奸臣传》的关键原因。

2 阅读:1390

评论列表

木子李

木子李

15
2024-08-28 11:27

主要他确定了理学的地位,理学给他洗白

Sam

Sam

4
2025-01-06 14:15

否定史弥远就是否定宋理宗,这跟进不进奸臣传有什么关系?在哪个传里都是后世修史决定的,理宗有什么值得元代人不能否定的?

singlee

singlee

1
2024-08-28 22:28

他爹就是大奸若忠吧,张浚北伐的时候不赞成,本来还算是正常争论,但开打后故意搞破坏就是卖国。还有迫害北方来的难民,侮辱别人是“归正人”一律要看管起来,导致北方人和南宋彻底离心。死后也混了个好名声

用户18xxx14 回复 09-07 17:16
比起秦史二人,韩侂胄反而称不上奸,他只是菜。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