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的“闯将”精神

汽车十三行 2025-02-12 09:45:06

2025年的一汽-大众,迎来了一位“闯将”。

2月7日,陈彬致信一汽-大众三大品牌的全体营销员工,吹响2025战斗号角。在信中,他回顾了2024年销量165.9万辆、合资车市第一的成绩,强调2025年是突围之年,营销必须提速,燃油车要巩固,新能源要突破,品牌、渠道、售后全面升级。

时间拨回到去年12月25日,陈彬正式上任一汽-大众总经理。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寒暄,他带着一个助理,用7天时间走访全国主要经销商。不需要远程会议,也不需要市场报告,他要亲眼看到展厅客流,亲耳听到经销商的困境,要在一线摸清2025年必须完成使命的底气。他一场不落地密集参加三品牌经销商大会、投资人大会、供应商大会。他要听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更要确保全体系保持一致的战斗节奏。

很多人不一定记得住陈彬,但很多人都知道,东风雪铁龙的凡尔赛,东风商用车,都是陈彬曾经打过的胜仗。这股闯劲,和一些新汽车企业负责人不同,他不是从零开始打造品牌,而是在尊重体系的情况下,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这一次,他要把这种执行力和市场敏锐度带到一汽-大众。不进则退,慢则退。这不仅是警钟,更是2025年的作战信号。40余天里,他已主导涉及营销、市场及各主要战区的30多位中层经理调整,优化管理团队,加速体系升级。春节假期刚结束,他再次奔赴市场。年初五,从武汉回到长春,直奔经销商店面。他要知道人员是否全部归位?展厅客流恢复情况如何?销售状态是否到位?

从市场端、产品端、管理端、生产端、销售端到渠道端,40天,他推动了一系列变革。这就是陈彬带给2025年一汽-大众的节奏。

01

迈腾不降维只进攻,用一口价重定规则

有人说,传统合资车企已经没有增长空间,新能源的冲击、价格战的挤压,留给燃油车的时间不多了。但如果市场已定,那为什么一汽-大众还能在燃油车市场份额上逆势上扬?在行业普遍“开局不利”的1月打出漂亮一仗?陈彬这封信给出了答案——快鱼吃慢鱼,效率决定生死。在这个“慢进亦退”的时代,合资车已经习惯了被动防守,而随着陈彬的到来,一汽-大众不再固守阵地,而是主动发起进攻。面对市场冲击,大多数合资车企选择了一种看似聪明但实则保守的策略——一口价清库存。他们把那些卖不动的车型,挂上“一口价”标签,用低价换销量,试图在存量市场中保持稳定。但陈彬来了,他的选择是进攻。他没有拿冷门车型来清库存,而是直接把迈腾推上前线。

迈腾,既是B级车市场的常青树,也是一汽-大众的支柱,在最成熟的市场、最核心的价格带上正面对决所有对手。这意味着,一汽-大众不是在“甩尾货”,而是在挑战市场的核心规则。它不再把价格作为营销手段,而是作为效率工具,让用户真正享受透明定价,让经销商提高运营效率,让市场重新回归竞争本质。看起来,这像是一场赌博,但了解一汽-大众、熟悉陈彬的人都明白,这是一次破局。传统合资品牌的营销逻辑,是“定高价、谈折扣、做金融方案”,利润藏在各种补贴和终端博弈里。但这种模式,在今天的市场,已经开始失效。新能源品牌用直销模式打破了“4S店定价权”,用户不再愿意为不透明的价格体系买单。那么,迈腾一口价,改变了什么?它让用户不用再杀价,不用再担心买贵,不用再等促销,真正做到买车简单透明。它让经销商不用再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而是靠服务、效率和交付能力来盈利。一口价,不是降维,而是升级。迈腾一口价,不是卖不动,而是让市场动起来。陈彬的目标,不是存量市场的最后一搏,而是主导B级车市场的下一轮进攻。当别人用一口价清库存,一汽-大众用一口价重塑竞争。这不是降价,而是定规则。

02

一汽-大众体系的“闯将” 春节也很忙

在传统汽车行业,春节是一个缓冲期。往年,到了年末,企业放缓节奏,经销商库存充足,销售人员短暂松一口气,整个行业进入一个短暂的“静默期”。但是,新能源品牌没有这样的概念,跨国品牌春节不打烊,民营车企年初就大规模交付,新势力在社交媒体上不停制造话题,短视频广告、直播卖车从未停歇。新势力压根就没有“初五开工”这一说,只有全年无休的增长欲望。

但这一次,一汽-大众也没有停下。年初五,陈彬从武汉飞回长春,没有进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经销商店面。他要看到人员是否全部归位,要知道展厅客流有没有恢复,要了解销售团队状态是否调整到位。在体系成熟的合资车企里,高层亲自下市场的频率并不高,但陈彬的逻辑很简单:市场不等人,机会更不会等人,谁先恢复状态,谁就能掌握先机。

这不仅是个人风格的问题,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的转变。合资品牌长期以来强调体系化管理,层级分明,流程标准化,但在一个极度内卷的市场里,体系再完善,慢一步就会被淘汰。如果说新能源品牌的打法是“狼性”,那么传统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于“稳定”,但稳定不意味着停滞,体系的价值不是让企业变得缓慢,而是让企业在混乱市场中始终保持方向感和执行力。而陈彬的到来,正在让一汽-大众的体系发生改变。他不仅在春节期间带头走访终端,还在第一时间走进生产体系,围绕长春五大基地和动力总成部门,推动改造检修规划。他的逻辑很清晰,生产、销售、渠道、营销是一整条链路,只有让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备足够的战斗力,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增长。

这一点,也反映在他对经销商的态度上。合资品牌与经销商的关系长期以来更像是“盟友”,车企负责生产,渠道负责销售,彼此依存,但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正在改变这种模式——直销模式让主机厂掌握了终端定价权,而合资品牌依赖经销商的体系是否足够健康,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他在信中强调“提升对经销商的帮扶,加速改善经销商盈利能力”,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至关重要。当一汽-大众在走体系化变革时,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体系的每一个节点都动起来,而不是被市场环境推着走。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场走访,也不仅仅是一场开工动员,而是一次对整个体系认知的调整。新能源品牌的打法,是以快制胜,传统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于长期主义和体系效率。而陈彬所做的,就是在体系的优势之上,加入更强的市场感知和执行速度。春节过后,所有人都在调整状态,但一汽-大众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开门红。狭路相逢勇者胜,快鱼吃慢鱼,慢进亦退。市场从来不会给那些等待的人机会,2025年的竞争已经打响,而陈彬的策略,就是不等、不拖、不怠慢。

03

国企+合资也能很有激情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合资车企的成功,建立在体系的稳定性上。这一模式确保了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但稳定的另一面,是迟缓的决策、保守的营销,以及面对市场变革时的行动迟滞。尤其是当新能源品牌以激进打法席卷市场,传统合资品牌的“体系优势”,正在被消费者“选择成本更低”的新模式打破。但2025年的一汽-大众,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新变量。这一次,体系依然存在,但它不再只是稳定的护城河,而是被激活的作战指挥部。这一切的变化,来自陈彬。

新能源品牌崛起的最大标志,不只是电动化技术,而是运营模式的变化。直销体系削弱了经销商的权力,直营店让价格更透明,用户体验更加流畅,而营销方式则全面社交化、内容化。相比之下,合资品牌依然依赖4S店体系,营销仍以传统广告和终端促销为主,体系优势成为了品牌运转的惯性,但惯性过大,就会成为负担。陈彬的思路,正是让这套庞大的体系“动起来”,让市场嗅觉和执行效率达到新能源品牌的节奏。一口价是一场体系改革,渠道帮扶是加速终端反应,线上直销模式的推广,则是对传统销售逻辑的改造。这些改革在新能源品牌中并不稀奇,但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却是一场需要足够勇气和执行力的突围。

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关乎整个行业的未来。在新能源品牌高速扩张的同时,传统合资品牌能否以全新的竞争策略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定价策略的调整,而是决策速度、营销方式、组织架构和体系效率的全方位升级。过去,合资品牌的市场竞争是与自主品牌抢份额,如今,真正的对手,已经变成了那些善于破局、以效率取胜的新玩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合资品牌的“体系基因”还能适应新节奏吗?是选择继续稳健前行,还是让体系变得更加敏捷?这是所有合资品牌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一汽-大众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体系依旧,但要有激情,组织稳定,但要有冲劲,市场稳扎稳打,但绝不因循守旧。

陈彬的到来,让一汽-大众变得不同。体系可以是保障,但体系不能是束缚;稳定可以是基础,但稳定不能成为停滞。他用40天的时间,让所有人看到:合资车企可以不再被动跟随,可以主动调整,可以快速进攻。2025年的一汽-大众,不只是销量第一的合资品牌,更是一家敢于调整、敢于进攻、敢于破局的企业。这一年,市场不会对任何品牌手下留情,新能源品牌在进攻,传统品牌在防守,所有人都在拼杀,但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那些看起来强大的企业,而是那些能够在体系和市场之间找到新平衡点的企业。市场不会等待,合资品牌的新时代已经开始,而一汽-大众,正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老大始终是老大,老大始终有老大的样子。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茶颜说車

茶颜说車

6
2025-02-12 11:26

一汽_大众会有新款avant吗?

老六开车

老六开车

5
2025-02-12 11:29

一汽大众市场接受度高,决策速度快

丽娜

丽娜

4
2025-02-12 11:07

大众的品牌精神,就是那种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感觉

淘气的花瓣

淘气的花瓣

3
2025-02-12 12:36

大众要发力了,希望销量追上去

方河舟

方河舟

3
2025-02-13 19:32

就会吹牛逼

汽车十三行

汽车十三行

知名汽车媒体人王鑫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