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又爆惊天大雷,我国的食品安全何时才有保障?

樊稠我见 2024-07-13 06:13:26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许多安全隐患,导致食品安全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以保障,因此,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成为备受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一起关于食品安全的恶劣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记者跟踪调查后称,2024年5月21日上午10时,一辆罐车进入河北省燕郊一家粮油公司后,1个小时后,这辆罐车就载着30多吨的食用大豆油驶出了厂区。

令人愤怒的是,这辆罐车3天前将一车煤制油从宁夏运到河北秦皇岛后并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跑运输赚钱了,这种行为无异于直接投毒,给大众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其做法令人瞠目结舌。事件一经曝光,举国哗然、全民震惊,立即在网上引发民众公愤,正如网友所言:“他们干的这些事,已经不把人当人了!”

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了食品安全最基本的卫生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同产品之间运输转换必须进行多次彻底清洗消毒,以杜绝交叉污染。

据业内人士爆料,不少罐车在运输食用油的过程中,存在与运输化工类液体罐车混用的问题,且中途不洗罐,混装工业油和食用油“已成公开秘密”。即便行业内部早就知悉这一般规避,但多年来都未被有效阻断,反映监管乱象已经形成系统性问题。这也进一步触动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质疑。

明知这种做法严重危害食品安全,为何还要这么干?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约洗车成本!

在事件调查过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燃油罐车运输卸货完回程,为了覆盖油费、人力成本顺带运输的。如果中间还要进行清洗的话,至少增加三五百块费用,多一些还要八九百。这笔钱司机没能力承担、公司更不会承担。专程运输和回程捎带的运费差距很大,所以这种运输方式基本也不挣钱。”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事实上,现在许多大型食品企业的生产基地应该都能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区域,不会出现超长途运输的情况。而且部分公司为了降本增效,旗下都设有运输公司,也不会交给第三方来做。”

一些普货罐车“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而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时并不清洗罐体,一些食用油厂家也不严格把关,没有依照规定去检查罐内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

罐车运营商和油厂都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直接采取了“潜规则”,为追求迅速转换赚取额外利润,这无疑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了隐患。

罐车在装载食用油前,食用油厂家对罐车是否专车专用,在检查中往往重形式,轻过程。有的厂家只要看一下罐车的两个口是否干净,有的只看储存罐上是否有“食用油专用”几个字就行。食用油罐车是否存在混装,检查人员并不会过认真检查,这也给了一些罐车司机钻空子的机会。

看了这些报道后,网友表示,“即使清洗也洗不干净,应该专车专用,拉食用油的罐车不能拉化工油,拉化工油的罐车不能拉食用油!”的确,即使不是食品专家,普通百姓仅凭起码的生活常识也知道这一点。

还有网友说,人已经没有什么道德,没有什么底线。开车的知道,装车的人能不知道,买卖油品压榨运输费用的公司难道不懂得这一切,显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没人愿意去改变,因为麻烦,因为这样可以省钱,而且他们觉得反正又不是我吃,管他呢!

由此可见,人性之恶有多么可怕,为了一己私利,竟然可以置所有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于不顾。

总之,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使得从车队老板到司机,再到卖油公司,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以食为先”,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如今中国的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头等大患。早在十几年前,食品安全的严重性就已经浮出水面。各大新闻媒体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瞠目结舌,劣质面粉、三聚氰胺奶粉、假鸡蛋、瘦肉精、塑化剂、含氯可乐等。

目前人民群众已经失去了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不再相信商家作出的任何承诺,对当下的市场上的所有食品都充满了不信任感。

人们每天都在为食品安全而担心,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何保证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都是安全的?如何健康的过好每一天?在中国似乎成了一件难以实现、十分奢侈的目标。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中国人的身体就是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事实上,这句话反映出我国当前的客观现实,凸显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为何我国的食品安全会发展到如今这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步?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

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执法不严格

早在2005年,媒体就曾曝光化工品和食品罐车混用,到2011年再次曝光,再到2017年老干妈在德国被查出矿物油超标,发展到今天,由于我国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均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管,导致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监管已经完全陷入一片混乱状态之中,以至于这种乱象竟然延续至今,长达19年之久。这简直可以看作是对14亿国人的蓄意谋害。

化工品油罐车运输食用油,这在正常人的意识里,是不可思议的。2005年,南国早报就曾报道过罐车拉完危化品又拉食品的问题,如拉完汽油拉糖蜜、拉完柴油拉酒精、拉完烧碱拉双氧水。

然而,这么多年来,相关部门仍然没有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食品安全管理漏洞百出,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至今也未能得以建立健全和完善。

根据中国食品网发布的消息,目前我国在食用油运输方面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一部推荐性的《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其中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但由于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所以对厂家的约束力很小。

例如,2014年开始实施的《GB/T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中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或容器运输。还提到,装入油脂之前,应认真检查运输容器是否为专用容器以及容器是否清洁、干燥。

但这仅是一个推荐标准,而非强制要求。“之所以是推荐而非强制,主要从政策的角度,我们国家食品运输产业链发展还处于初期,需要鼓励行业的自由竞争,如果出台食用油必须强制使用专用车辆的标准,对非专业化的运输车队,难免出现经常空运的情况,可能导致市场盈利能力骤降。因此权衡下最终出台推荐性的标准,但这也是一种对行业发展的引导。”

对此,笔者认为,行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相比,孰轻孰重?难道决策者心里不明白吗?关键原因恐怕还是利益因素从中作祟罢了!

想不到,这一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食用油混装问题,在我国竟然延续了近20年,由此引发了大众的恐慌心理,许多人都在纠结家里现有的食用油是不是要扔掉?

但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很难给出解决方案,因为食用油榨完出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装瓶打包,不涉及罐车运输环节,如果是这种,那就没问题。另一种是经过罐车运输的油,根据品牌去分装,这就很难分辨是否经过混装,因为除了罐车司机和检测人员,别人很难知道罐车是否干净。

二、对破坏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太轻,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

每年3.15央视都会大量曝光各种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案例,但处理结果往往都是轻描淡写,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由于对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过轻,导致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层出不穷,而且还与时俱进,变得越来越隐蔽,让人防不胜防。

由于犯罪成本过低,与其获得的巨额利润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从而助长了这些不法之徒的嚣张气焰,更加有恃无恐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而且还善于钻法律制度和标准的漏洞。例如老坛酸菜出口和内销就采用完全不一样的标准。

事实证明,在利益面前,仅靠道德去约束人是不现实的,只能依靠严格的法律。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提高犯罪成本,用严刑峻法去约束每一个公民,方能达到维护食品安全的目的。

专家指出,有些化工品对人体的肝肾损害特别大。这不禁令人想到我国几乎所有医院都呈现出人满为患的状态,挂号窗口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走廊里摆满了病床景象,给人留下了印象深刻。听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外国医院里病人很少,基本上见不到排队候诊的情况。

由此联想到那些抱着嫉妒羡慕恨的心态去看待富人移民的网络喷子,他们指责富人的移民选择谁一种不爱国、崇洋媚外的行为,现在想想看,是不是觉得很可笑。或许这些喷子一旦成为富人,他们一定跑得比任何人都要快。

实际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幸福人生,是所有人的共同理想。毕竟谁也不想生活在一个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生活环境之中。因此,我们也需要对近些年来的移民潮问题做一个认真的反思。

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九大对于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描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十分正确的。问题是如何拿出解决这一矛盾,缩小差距的具体措施,这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0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