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一位名叫郭荣昌的抗日老战士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河南泌阳县马谷田镇郭岗村,享年93岁。
郭荣昌去世后,中国国民党北京市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北京政协原副主席、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特意托人向这位老者敬献花圈。
包括泌阳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南阳市等有关领导纷纷参加了郭荣昌的悼念仪式。
可是在乡亲们看来,郭荣昌与村里的其他老者没有任何不同,只不过他双目失明,导致其行动不便。
万万没想到,郭荣昌过往经历如此神奇且特殊,不然的话,他的葬礼也不会惊动这么多大领导。
其实在抗日战争年代,郭荣昌曾经参加过国民党第59军38师,于1940年,跟随38师师长黄维纲从日寇那里抢回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此外,郭荣昌还曾经从事过中国共产党的兵运工作。退伍回乡之后,他极少向外人提起这些往事。
不过,老人家临终之前也曾留下一个遗憾。
那么,关于这位抗日老兵郭荣昌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吗?
图|郭荣昌老人一、阴差阳错之下,郭荣昌参加抗日队伍1918年,郭荣昌出生于河南泌阳县马谷田镇郭岗村郭庄组,他的父亲在泌阳一所学校当老师,母亲就是普通的农村妇女。
家境虽不富裕,但吃穿不愁。
时间转眼来到1938年,此时的中国风雨飘摇,侵华日军肆意践踏我大好河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很快沦为“日占区”,郭荣昌目睹了同胞遭受日军的欺辱。
他与同村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希望能参加抗日军队,手握钢枪,打跑这一些丧心病狂的侵华日军,解救更多受苦受难的同胞。
当郭荣昌把自己参军入伍的这一想法向父母汇报之后,立即遭到二老的强烈反对。
尤其是郭荣昌的父亲,他觉得自己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个小康家庭。父母好不容易把郭荣昌拉扯长大,再过上些时日替他说一门亲事,小两口一直在老家生活,生个一儿半女,开枝散叶,平平稳稳过完一生。
若外出参军,不仅归期未定,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一旦郭荣昌不幸战死,整个家也就散了。
因此,郭荣昌的父亲坚决不同意儿子去参军。
因为父母的强烈反对,郭荣昌只好待在家中做一些农活。
不过命运却给郭荣昌一家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1938年6月末的一天,郭荣昌从老家步行到泌阳县城,给在学校教书的父亲送一些夏天的衣裳。
送完了衣裳之后,父亲叮嘱郭荣昌:“你赶紧回家。这段时间,国民党第59军在泌阳周围与日军进行了数次小规模的接触战,时局不太平,凡事都要小心为上。”
郭荣昌点了点头,与父亲道别后,就顺着原路返回。
因为他是一大早从家步行来到县城,加上气温偏高,走了这一路又累又渴,郭荣昌就在县行政公署的院墙外边靠着休息一会,准备把这口气喘顺了,然后回家。
正当郭荣昌靠着墙边休息时,三名身穿国民党军服的军人,从县行政公署里面走了出来。
为首一人年约40岁左右,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泛泛之辈。
这三名军人同样注意到了虎背熊腰的郭荣昌。
在为首之人的点头示意下,两名腰挎手枪,类似勤务兵模样的军人走到郭荣昌的面前问他:“老乡你在这里干什么?你从哪里来?”
郭荣昌没有怯,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郭岗村人,来县城给父亲送点衣裳。”
这时,那位国民党军官走到了郭荣昌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年轻人想不想当兵?”
郭荣昌急忙回答:“怎么不想?只是父母拦着,不然我早就参军入伍了。”
军官上下打量了郭荣昌一番,朝着他的胸口捶了一拳:“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卫士了。”
就这样,郭荣昌在阴差阳错之下加入了抗日的队伍。
图|黄维纲中将后来他才知道,那位40岁左右的国民党军官,正是59军38师师长黄维纲。郭荣昌所加入的38师,曾在台儿庄战役中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日军板垣师团,国人称这支部队为“铁军”。
当时的38师因为战损严重,急于招募有生力量。
郭荣昌这一走,留守在家的母亲一直等不来儿子,连忙托人去县城询问他的父亲。
直到十多天后,二老才得知儿子已经当兵打日本鬼子去了,只能抱头痛哭,默默替郭荣昌祈祷一切顺利。
二、浴血杀敌,郭荣昌与战友们抢回张自忠的遗体在泌阳县短暂休整之后,38师奉上级之命,转移到了河南信阳,郭荣昌等新兵在信阳接受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突击训练,然后被派到抗日前线。
1938年8月,日军相继占领安徽霍山、六安等地。不久后,日军主力第十师团攻陷河南固始,沿着固潢公路直插潢川。
时任第五战区司令白崇禧命令第三兵团军团长张自忠率领59军驰援潢川,至少在潢川地区坚守到9月18日,为友军部队的集结争取缓冲时间。
那时的侵华日军上有飞机,下有大炮、坦克,轮番向中国军队把守的阵地进攻。38师与兄弟部队都打红了眼,最后大家都只穿短裤,刺刀上膛,冲上前与日军进行短兵相接。
穷凶极恶的日寇此时公然违法国际公约与人伦道德,释放毒气瓦斯。
黄色毒雾缓慢地在阵地上弥漫,老兵们赶紧掏出手绢或者身边能找到的布用水或者用尿弄湿,紧紧捂住鼻子和嘴巴。
虽然有所防范,郭荣昌与战友们还是感觉双眼火辣辣的,身边不少兄弟一个个都倒了下去。
潢川之战一共进行了十二昼夜,此战以中国军人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杀敌3000余名。
初上战场的郭荣昌毫不畏惧,不知杀了多少日军,浑身都是血。
最后郭荣昌所在的营只剩下13个人,浑身是血的营长对郭荣昌说:“这13个人正好能凑成一个班,你就当班长吧。”
郭荣昌看着身边的战友尸体,含泪答应了营长。
潢川之战结束后,38师向西前进,从大别山一直转移到了武胜关。在行军途中,郭荣昌参加过数十次战斗,击毙几十名日军。
1938年10月,59军余部安全撤回到鄂西地区,张自忠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随着抗日形势不断恶化,1940年4月,宜枣会战爆发,汤恩伯再次不战而退,放弃枣阳,张自忠亲率74师两个团,渡河作战。
由于张自忠不是蒋介石嫡系,两个团3000余人装备落后,弹药严重不足,东渡襄河之后与日寇苦战八天,部队严重减员。
1940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任何办法。我们国家及我5000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月16日,张自忠部队被日寇团团围困在宜城南瓜店的杏儿山、缸子口一带。
在战斗中,张自忠身中数弹牺牲,年仅49岁,随张自忠东渡作战的3000余名官兵多数战死。
5月16日下午,日军开始清扫战场,发现了张自忠的遗体,将其遗体抬往二十里外的陈家集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所在地。
图|张自忠将军张自忠生前的少校警卫马孝堂起初被日军俘虏,后来拼死逃脱,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他被用担架抬回到了张家沟地区的国民党第38师师部,将张自忠牺牲的消息以及遗体埋葬地的具体信息报告给了师长黄维纲。
黄维纲听完后悲痛万分,当即率领便衣队火速赶到陈家集。
已经担任排长的郭荣昌参加了第38师敢死队,跟随黄维纲突袭陈家集,与日寇激战两昼夜,终于抢回了张自忠将军的遗骸。
回到我军驻地后,医疗人员发现郭荣昌满身是血,经过简单检查发现他全身共负重伤七处,最重的一处是洞穿胸部的炮弹伤,以及前额上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
随后,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往重庆安葬。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毛主席为张自忠题词“精忠报国”。
三、退伍还乡,郭荣昌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此后数年,郭荣昌一直跟随38师南征北战。
1943年,黄维纲中将病逝于湖北南漳,38师群龙无首,军纪十分混乱。
加之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臃肿腐败的体制,导致各个军团各自为战。
1944年,郭荣昌所在的部队被敌人打散。此时抗日战争还未完全结束,郭荣昌厌倦了内尔虞我诈的生活,经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暴捷三的介绍,于1944年春加入了新八军第六师特务连,从事秘密兵运活动与地下工作。
后来经过暴劫三的介绍,郭荣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起义,毛主席为这一支率先起义的部队定名为“民主建国军”,郭荣昌光荣地成为这支部队的一员,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1949年初的一天,郭荣昌突然发现自己的双眼很痒,没过多久便流出黄色的脓水,视力很快减退,直至双目失明。
眼睛看不见的人显然不适合留在一线作战部队,郭荣昌立即向上级领导打了复员报告。
组织上考虑到郭荣昌作战经验丰富,希望他能留下来带一带新兵。
郭荣昌没有答应,坚持复员还乡,上级领导只得同意。
1949年初春,郭荣昌回到泌阳老家,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下地劳动,从来不轻易向人说起自己的抗日经历。
图|侵华日军20世纪80年代,泌阳县武装部对全县抗日老兵生活情况进行摸底。
当武装部的工作人员找到郭荣昌老人时,询问他有什么要求?
老人家摆了摆手:“我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有一个问题,能不能祭拜张自忠将军?”
武装部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他:“老人家,打日本鬼子不分党派,敢跟鬼子干的都是好汉,您老可以去祭拜张自忠将军。”
听到工作人员这话,郭荣昌激动的流出了泪水。
值得一提,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张自忠墓地被扩建为张自忠烈士陵园,于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可惜的是,张自忠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北碚,离河南泌阳有着900多公里的距离。
对于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的郭荣昌老人来说,去一趟过于麻烦。
直到2010年11月,郭荣昌在泌阳老家逝世,他一直未能去重庆亲自祭奠张自忠将军,这成为郭荣昌老人最大的遗憾。
结语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图|双目失明的郭荣昌只能摆弄收音机
如张自忠、黄维纲、郭荣昌这些抗战英雄,在战争年代拼死与外敌作战,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促成了全面抗日战争的胜利。
他们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敬仰的英雄。
而郭荣昌老人,从一位威风赫赫的抗日英雄,最后却成为一名隐居乡下的“瞎老头”,身份转变之大,足以令旁人唏嘘不已。
当事者可郭荣昌却很快适应了这种转变,并且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
从他临终前想去重庆祭奠张自忠将军的遗愿,不难看出郭荣昌老者一生默默奉献,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国家。
老英雄虽已去世十几年,却值得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