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chu shu暑
秋风送爽已觉迟,一度暑出处暑时。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
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因此,处暑是一个由热转凉的重要时节,在这个时候,养生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处暑养生的那些事儿。
饮食调理
● 1. 健脾养胃●
处暑时节,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主,多吃一些易消化、温和的食物,如山药、莲藕、南瓜、红薯、小米粥等,这些食物既能增强脾胃功能,又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2. 润燥养阴 ●
处暑后秋意渐浓,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容易引发口干、咽喉痛、皮肤干燥等症状。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葡萄、银耳、百合、蜂蜜、杏仁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润肺止咳,还能改善皮肤干燥的问题。
● 3. 清热祛湿 ●
虽然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即将结束,但此时仍然可能有余热未散,湿气仍然较重。因此,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热祛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绿豆、苦瓜、荷叶茶等,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保持身体的清爽舒适。
●4. 适量进补 ●
处暑时节气温渐凉,是适当进补的好时机,但应注意选择清淡而不腻的食物。可以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枸杞、红枣、桂圆等,帮助增强体质,预防秋冬季节的寒冷侵袭。
起居养生
1. 顺应气候,适时添衣 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特别是早晚温差较大,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穿得过于单薄,以免受凉感冒,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更应注意保暖。
2. 保持室内通风处暑时节虽然天气开始转凉,但空气仍然较为潮湿,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湿气滞留在室内。可以通过开窗通风或使用除湿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防止湿气侵入体内。
3. 调整作息 处暑过后,日照时间逐渐减少,宜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晚上应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恢复元气。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午休,保持充沛的精力。
心理调节
● 1. 保持心态平和●
处暑时节,天气变化较快,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度起伏。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2. 适度放松,缓解压力●
随着秋季的到来,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可能逐渐增大。应学会适度放松,缓解压力,可以通过旅游、运动、与家人朋友聚会等方式,放松身心,释放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3. 积极社交 ●
秋季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郊游、登山、野餐等,增加与家人朋友的互动,既能增进感情,又能增强身体的活力和免疫力。
处暑是夏秋交替的重要时节,合理的养生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度过季节的转换期,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通过科学的饮食调理、起居有道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心理调节,可以让我们在秋季来临前,打好身体的基础,迎接更凉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