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的尽头是情感博主

知书达之理 2024-04-01 22:38:34

文\守一

曾经的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昨天发了一条微博,邀请吴晓波、管清友等去做情感博主。

邀请名单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吴晓波,懂的都懂。因为吴有一篇刷屏的文章,突然在全网都消失了。

那篇文章我看过,个人感觉是近些年看过的吴晓波写过的最好的文章,没有之一。

钱穆先生曾有一个观点,说一家学术的地位和价值,全看其在当时的学术界,能不能提出有力量的问题,或者给以解答。

这也是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的重要标准。

吴晓波的这篇文章,提出的恰恰是现在值得严肃以待的问题。不同的人自然可以基于自己的立场和掌握的信息,来给出不同的答案。可是敢不敢正视问题,应该是第一位的。

遗憾的是,答案还在风中飘,问题已被风撕碎了。

近些年忙着知识付费的吴晓波,之前面临过不少争议。这篇文章之后,也有人骂他只会贩卖焦虑,没给出过什么有建设性的、有价值的意见。

同样的批评也围绕着任泽平。之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一个网红经济学家的堕落),吐槽过任泽平,认为他有刻意刺激舆论的嫌疑。太过在乎自己观点的传播度,而放大某些未必重要的细节。

不过我也记得子曾经曰过,“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个人长期的人设是什么样,和他提出的具体观点有没有道理,应该区别看待。

让不同的观点,有机会充分表达、辩驳,才是对社会最有利的舆论场。这本来也应该是常识。

但吴晓波文章的消失,以及任泽平近段时间很认真地“不务正业”,频频发表一些情感调查、励志鸡汤,可见这些网红经济学家的焦虑感也越来越强。

其实不光经济学家,我们这些普通的写手,内心的焦虑感也与日俱增。不是没有选题可写,而是习惯于自我审查,努力想找可发表出来、能避免争议和消失的选题。

现在的舆论场,越来越流行站队,看立场,看所谓三观,一言不合就是辱骂和举报伺候。除了聊感情,还有什么领域的话题是绝对“安全”的呢?

更何况,经济学家转型做情感博主,还真可能是经济潜力巨大,有榜样可循。

同样是网红经济学家的薛兆丰,早些年写经济学的专栏文章,论证黄牛存在的合理性、反对高速免费等,也持续遭到质疑。

在他出版的《经济学通识》中,扉页写着的就是“给 不同意我的朋友”。可见反对意见曾是怎样伴随他的。

这些专业文章虽然也给他带来不小声誉,但真正帮薛兆丰出圈的,却是在辩论节目“奇葩说”里面聊感情和婚姻。他为此挣到的钱,据说都是天文数字。走红之后,薛兆丰频频出没于各类综艺节目,再也看不到他发表尖锐的经济学观点了。

可我总认为,在报刊写经济学文章的薛兆丰,才是最有价值的薛兆丰。他的《经济学通识》,我一直放在办公桌上,时不时翻出来看看。有些观点并不认同,可是他提供的思维方式以及论证过程,还是会给人启发。

只是吊诡的是,这位经济学家现实的价值,很大程度是通过聊情感问题实现的。个人选择,当然无可厚非。凭本事赚的钱,赚再多我们也该祝福。

只是就整体看,当经济学家们都转型去做了情感专家,严肃的探讨都让位于情感鸡汤,这样的舆论场,是不是也有些可悲?

套用吴晓波的文章标题,经济学家们是怎么了?答案也在风中飘。

作者简介

0 阅读:0

知书达之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